close
  為何中國的彈道導彈最近很火紅?一下子炒作了短/中/遠程三種:
2014-4-22巴基斯坦公佈射程300公里可攜帶核彈的哈特夫-3導彈(東風-11出口版)
2014-4-29沙特閱兵30年來首次展示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美國:沒攜帶核彈)
2014-5-1解放軍報微博首次公開射程超1萬公里的東風-31A洲際導彈
  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1!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2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3
  習慣了就好,還是來溫【圖博館】之故:
  094與巨浪2之謎  4曾云: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潛艇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  
  中國SR-5火箭炮世界最高水準?5亦云:解放軍SR-5遠程火箭炮山寨自美軍M270A1。
  山寨?創新性模仿!SR-5是整合小國常用的122與300毫米口徑兩種火箭彈,而美軍M270和M142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玩的是大國的火箭炮飛彈化之整合。
  那中國還可更創新性模仿些,再將400毫米的WS-2D火箭炮和B-611M、M20、SY400等戰術導彈,都整合起來!
  相關資料
1. 以上詳參【圖博館】:《東方主與中國威脅論》
2.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即將崩潰》
3.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4. 以上詳參【圖博館】:094與巨浪2之謎  
5.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SR-5火箭炮世界最高水準?
  相關新聞
  陸10日內連射2發洲際飛彈:2013-12-13發射東風-41,22日於渤海由094試射巨浪-2,覆蓋美國全境 增加美軍反導攔截難度
  新浪軍事2014-1-3中國碳纖維材料技術獲突破可用于先進戰機和東風-41/巨浪2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大校: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打航母提供技術可能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詳參【圖博館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簡氏:032潛艇裝載巨浪-2可打擊全美 能秘密滲透2013-08-01人民網 
 
中國東風31導彈射程覆蓋全美 一優勢破反導系統2014-5-1 環球網 
 
《解放軍報》微博首次公開東風-31A野外訓練照片
早期流傳的東風-31A戰略導彈起豎照
2009年國慶閱兵式核導彈方隊行進 
032測試潛艇
中國032試驗潛艇武器2014-6-9曝光 含4組巡航導彈(長劍)反艦導彈(鷹擊)和2組潛射洲際導彈(巨浪)垂發裝置。
资料图:官方制造的潜艇模型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是首次清晰的展示了新型试验潜艇的武器配置。
资料图:中国新型试验潜艇上的垂直发射巡航导弹发射位置
央視曝光中國巨浪1導彈出水瞬間
092型戰略核潛艇
央視曝光中國巨浪2導彈出水瞬間(楨:有人還質疑是092之巨浪1?)
094型戰略核潛艇
 
  近日,《解放軍報》官方微博“軍報記者”公開了這張照片,眼尖的軍迷馬上認出那是中國最新式的東風-31甲洲際導彈在進行野外訓練。
  東風-31甲華麗現身,引發熱評。香港《亞太防務》雜誌表示,被認為“保中國未來50年安全”的東風-31及其改進型東風-31甲洲際導彈集高精度、強突防能力和高機動性於一身,是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戰略之錘”。而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的中國核問題專家漢斯•M•克裡斯滕森認為,解放軍二炮部隊測試和部署東風—31系列進攻型導彈,“都嚴重阻遏了美軍未來干預台海乃至亞太局勢的能力”。
  形勢發展的需要
  中國為什麼發展東風-31甲?分析人士認為是“形勢發展的需要”。
  據悉,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研製使用液體燃料的東風遠端導彈,後來下馬,因為當時中國科研人員在火箭推進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能成功研製性能更好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這為研發射程更遠的導彈打下基礎。80年代中期,東風-31洲際導彈項目上馬,由於研製時間長,當東風-31問世時,其部分性能已不能滿足作戰需求,同時該導彈相對於美俄同期部署的戰略導彈系統有較大差距。隨著中國在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技術上取得快速發展,對東風-31實施改進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推測,東風-31甲導彈重約42噸,長度為13米,彈徑2.25米,最大射程達1.2萬公里,“可在中國內陸發射,直接打到美國本土及歐洲全境,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威懾力”。該導彈可搭載一噸級別的戰鬥部,彈頭既可為一枚大當量的單核彈頭,也可為三枚中小當量的分導核彈頭;東風-31甲採用慣性導航,加上中國自行研發的“北斗-2”導航系統提供複合制導,有較高的命中精度;東風-31甲的彈頭內可能還裝有一種特殊動力裝置,能使彈頭在進入大氣層之際進行變軌,躲避反導攔截彈的威脅。
  2009年6月20日,中國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首次報導二炮導彈部隊的一些細節:在顯示為洲際導彈系統的操控台銀幕上,可清楚見到“有速誘餌”等字樣。據稱,誘餌技術可使彈頭在中斷飛行和再入大氣層時,可大量釋放攜帶的假彈頭,使防禦方難辨真假,使真彈頭迅速突防。境外學者推測,東風-31甲就配備了“有速誘餌”。報導稱,東風-31甲導彈的突防系統可在相當程度上應對美國反導系統的威脅。
  美國“利用的籌碼”
  儘管東風-31甲“極具威懾力”,但相對於美俄的戰略核力量,中國的核力量仍非常有限。
  美俄能同時裝備多種型號的洲際導彈,不僅數量多,且型號全,並先後發展了數代,這些導彈在精度和突防能力上都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準。反觀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成功發展液體洲際導彈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發展新型洲際導彈。如果東風—31甲真如外媒報導的那樣,這將是繼東風-31之後服役的第二種全新洲際導彈。不過,鑒於東風-31甲仍是在東風-31的基礎上研發的,其有效載荷仍偏低。因此有分析認為,中國有必要研製一種全新的重型洲際導彈,以應對美國在遠東部署更多反導攔截系統,否則在美國反導系統日漸成熟的情況下,中國的核能力就有“被削弱”的危險。
  更值得警惕的是,西方媒體借東風-31甲導彈製造“中國威脅論”,以便從中漁利。“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宣稱,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東風-31甲是“潛在的第一次核打擊武器”,可在首輪突襲中摧毀敵方核武庫並限制其核反擊能力,“美國的反導系統如不升級將會陷入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境地”。很顯然,美國媒體炒作東風-31甲的真實目的,是激發美國內對中國導彈力量的擔憂,推動國內對反導系統的投資。近年來,美國年均花費在反導項目上的費用高達100多億美元,在軍費緊張的情況下,如此燒錢的專案自然受到壓力,美國軍方迫切需要一個理由將反導專案繼續下去,東風-31甲也許正是他們“利用的籌碼”。
  令人“嫉妒”的發射條件
  儘管中國方面沒有就東風—31甲技術細節和部署情況進行任何表態和證實,但並不妨礙外媒對其進行詳細“報導”,其消息來源中自然少不了五角大樓情報人員的“功勞”。
  美國前軍事情報官員、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成員拉裡•沃澤爾就是其中一位。此人被美國媒體奉為“中國問題專家”,東風-31甲的話題被熱炒後,興奮的沃澤爾就在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會議上大放厥詞,稱東風—31甲“只是中國不斷增長的核武庫的一部分,中國如此快的軍備增長,恐怕很快將打破‘首先不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對沃澤爾如此輕率的言論提出質疑:“作為一名情報官員,看到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無疑非常興奮。也許你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但在未經可靠性證實前如此急切地拿東風—31甲說事,這通常只有政客為達到某一目的時才會這樣炒作。”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曾爆料稱,美國情報機構發現解放軍二炮部隊在華中某地編組了一個東風-31甲導彈旅。該刊援引美國2049項目研究所負責人馬克•斯托克斯的話說,解放軍第一個東風-31甲導彈旅部署在西北,該部隊曾參加過中國國慶60周年天安門閱兵式。部署在華中的是第二個東風-31甲導彈旅。至於二炮為何把一個東風—31甲導彈旅放在華中地區,《漢和防務評論》的揣測是該導彈部隊專門負責警戒威懾夏威夷、加州等美國西海岸。為增強其分析的可信度,《漢和防務評論》還詳細羅列了該導彈旅可以打擊的範圍:東風-31甲導彈經由北極彈道至華盛頓的直線距離約1萬公里,經由太平洋彈道至夏威夷的直線距離也為近萬公里。因此,東風-31甲對上述美國兩地都能有效覆蓋。
  境外媒體還熱衷將東風-31甲與美國的民兵-3、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導彈進行對比。有專家認為,這三件“大殺器”中,民兵-3誕生最早,如今就顯得有點落後,美國也已把它當作“耗材”,甚至打算更換它的核彈頭;“白楊-M”取代的是蘇聯時期遺留的洲際導彈,技術上也突出傳承性,且只攜帶一枚核彈頭,而俄軍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其能夠在飛出大氣層後變換彈道軌跡,像“太空芭蕾”一樣讓美國反導系統喪失攔截效率。相比這兩位“大神”,後起之秀東風-31甲在有效載荷、打擊精度等方面可能不佔優勢,但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該導彈可以繼續升級。此外,中國有最讓人羡慕的高速公路網,且不斷延伸的鐵路網也為陸基洲際導彈的全域機動帶來方便,這是美國最“嫉妒”的。
  回應
不吹牛會死嗎
不領狗糧活不下去呀!
狗娘養的美國佬!
  中國武器世界最先進?中國有能力突破美國的反導系統!不是吹出來的。
  俄羅斯具有與美國強硬對抗的底氣,很大程度上源於其擁有巨大的核武庫。這一點中國應該效法。
  必須還要大力發展核潛艇和巨浪系列,否則美國一小時打擊系統成熟以後,連同歸於盡的資本都沒有
 
深度:淺談中國彈道導彈外貿 已向四個國家出口2014-4-30 新浪軍事 
 
资料图:4月29日,沙特举行阅兵活动,在阅兵中首次展示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
2014-4-29沙特舉行閱兵首次展示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
  作為一種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地地彈道導彈擔負著對敵縱深目標及大型高價值目標的打擊任務,自誕生以來就被人們所重視,並不斷改進,衍生出一個龐大的家族。而本文所要討論的中國外貿地地彈道導彈,長期以來作為援外軍團出現在各大航展上,成為西方世界瞭解中國地地導彈發展的視窗,從一個側面體現出我國地地導彈的技術特點和使用原則。
  沙特與東風-3導彈
  在4月29日(昨日)的沙特閱兵式上,該國向中國採購的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近30年來首次公開展示。這也是中國最早出口的地地導。這批出口的彈道並非是一些簡單小巧的戰術火箭,而是一批東風三型中程彈道導彈。這在世界武器裝備貿易史上也是一次絕無僅有的交易。
  80年代動盪的中東局勢促使沙特希望獲得一種有足夠威懾能力的武器裝備來遏制區域強國。在以色列研製成功射程達1000餘公里的傑裡科-2導彈之後,這種需求更加迫切了。1985年,沙特曾向美國提出購買導彈但是被拒絕。結果就是沙特將目光轉向了東方的中國,並向中國提出了引進彈道導彈的計畫,代號“遊隼”,由蘇爾坦親王全權負責。對中國而言,沙特作為中東地區的資源大國和伊斯蘭世界的“領袖”,中國一直在尋求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兩國來往日趨頻繁。對沙特而言,在當時能生產戰略導彈的也只有中國了。同時中國的表現讓沙特找到了希望,在得知沙特的這一需求後,我國責成航天部,核工業部等部門積極展開論證。1986年12月間,雙方代表在沙特南部某空軍基地就引進型號、人員培訓、後勤保障及價格等展開具體談判。
  經過一番談判,法赫德國王最終決定引進一批加裝常規彈頭的東風三型彈道導彈作為沙特王國的威懾力量。不久之後,二炮某部與沙特訂購的一批東風三型導彈系統就出現在了沙特蘇來伊勒基地。產品交付後,沙特方面十分滿意。兩國於1990年7月31日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在隨後的伊拉克侵科威特戰爭中,這批東風三型有效地威懾了伊拉克政府,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同時,沙特在遭到伊拉克飛毛腿導彈攻擊後,第一個想到反擊的措施就是使用東風-3轟擊巴格達!後來由於美國的保證,和愛國者反導系統的進駐,這件事才作罷!
  那麼美國為什麼對東風-3中程導彈出口一事不聞不問呢?第1、中國那時沒有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武器輸出不受美國的任何約束,同時中國絕不會輸出核技術,甚至賣核彈(卡紮菲一輩子想買核彈,結果直到2011年被打死也沒買到)。中國之所以選擇常規彈頭,更多的是出於自身考慮:任何一個有核國家都不希望看到核擴散,也不希望看到別人搞核擴散。第2、對美國而言,這些原始的液體地地彈反應遲緩,發射準備時間較長,生存能力低,難以對目標形成真正的威懾,唯一的用途也就是用來打擊城市目標了。第3、沙特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也是中東地區有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尤其是以色列試射了“傑裡科”之後,美國出於相互制衡的考慮,也希望沙特擁有規模有限的遠端打擊力量。但美國直接援助又會激怒以色列,最終便選擇了默許中沙交易。
  巴基斯坦與M-11近程戰術導彈
资料图:巴基斯坦军方4月22日公布的照片显示,一枚“哈特夫-3”短程地对地导弹被发射升空。巴基斯坦军方22日说,巴基斯坦当天成功试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短程弹道导弹。
巴基斯坦2014-4-22公佈試射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短程彈道導彈哈特夫-3
  M-11近程戰術導彈時東風11地對地導彈的出口外貿版,所以和東風-11導彈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最大射程300公里,該導彈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發動機,彈長11.25米。東風-11近程地對地導彈在彈頭處的4個小翼是用來在導彈再入段修正彈著點的,因此命中精度應很高,該型導彈的命中精度應該優於500米,與俄羅斯“圓點”地地導彈相當。
  該導彈可攜帶的彈頭戰鬥部據說有六種以上:除常規EY-115型破片/高爆戰鬥部外,還有帶有反坦克和破片子彈藥的集束型及核彈頭戰鬥部;主要用於攻擊敵戰術縱深重要目標。侵徹戰鬥部,可摧毀加固目標;在平流層引爆的電磁脈衝戰鬥部,低當量核彈頭戰鬥部等在內的多種攻擊彈藥,可有效攻擊敵方機場,港口,洞庫電子設備和其它地面重要設施。
  導彈從一輛8X8 WA2400運輸-架設-發射車輛上發射,提供完整的道路和越野機動性。車輛由三江下屬公司萬山特種車輛製造廠發展,在1980年早期基於俄國MAZ543 TEL車輛。導彈發射車安裝有新型車載式自動射向校準儀和連續發射換接器可不經測量。
  東風-11導彈最初發展用於出口市場。基本型DF-11在北京舉行的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初次登場。基本型DF-11射程350公里並且攜帶800公斤的一枚單一彈頭,導彈被推銷到國際市場命名為M-11。導彈被推銷到出口市場,命名為M-11(北約代號:CSS-7)。大約30~40枚M-11導彈和未知數量的8X8 TEL車輛據傳在1992年銷售給巴基斯坦。
  在1992年美國衛星圖像顯示在巴基斯坦拉合爾附近的薩果達空軍基地M-11導彈集裝箱交貨。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被提供,克林頓政府得出結論中國可能已經轉移M-11導彈系統和它的技術到巴基斯坦。在1993年8月美國宣佈對中國制裁,在國際彈道導彈條約禁止之下反對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導彈零件。由於這一個制裁結果,美國製造的敏感高科技設備和零件被禁止賣到中國,而且中國航太工業禁止為國外客戶發射美國製造的商業衛星。這一個制裁在1994年被解除。
  巴基斯坦以M-11設計為基礎發展了哈塔夫-3導彈。巴基斯坦已生產了80余套哈塔夫-3導彈發射系統。據衛星的照片顯示,巴軍方已在臨近印度的旁遮普省薩果達空軍基地儲備了30枚哈塔夫-3導彈。它們有可能配備核彈頭。裝備有哈塔夫-3導彈的巴基斯坦戰略導彈部隊已準備就緒,隨時對敢於危害國家安全的勢力展開毀滅性打擊。
  土耳其與B611導彈
资料图:土耳其装备的B611战术导弹
土耳其裝備的B611戰術導彈
  目前,中土軍事合作的典範是火箭炮技術轉移。上世紀90年代,土耳其與美國就聯合生產M270火箭炮的談判破裂,華盛頓借人權問題限制向土耳其售武,終止為土耳其提供經濟支援和貸款。這種制裁一度將始終親美的土耳其推到絕境。1997年,土耳其首次與中國簽署軍備合約,向後者購買24門“衛士”1型302毫米火箭炮,另在土耳其裝配144門。在中國出售生產許可證後,土耳其又自主生產出TR-300型火箭炮(代號“風暴”),在歷次北約聯合演習中表現出眾。正是這次合作激發了土耳其引進中國軍事技術的熱情。
  土耳其的地地導彈發展起始于80年代初的J專案,但苦於自身國防工業水準不足,項目進展緩慢。1987年3月,希土圍繞愛琴海大陸架劃分和石油開採權問題爆發嚴重危機進一步刺激了土耳其,他們急需一批具備機動能力的戰術地地彈,以便在本土就能對爭議地區形成威懾。經過一番尋覓,土耳其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希望能聯合中方將J專案做下去。
  1998年底,在“J-600T工程”的名義下,土耳其陸軍從訂購15枚B-611型近程戰術導彈,並獲得生產200枚導彈的許可證,交易總金額3億美元,本地生產的導彈被命名為“閃電”。2007年8月30日,土耳其成功完成“閃電”的試射驗收並批量裝備部隊。“閃電”射程250千米,具有高機動性,可攻擊高價值的戰場目標。有消息稱,土耳其希望繼續發展射程更遠,可攜帶更大威力彈頭的彈道導彈。
  伊朗與M-7戰術近程導彈
资料图:
伊朗國產版M-7,通達爾-69戰術導彈
  兩伊戰爭時,雙方發動了有名的“襲城戰”,用飛毛腿導彈互相攻擊對方的城市。打到後面,雙方庫存見底,都琢磨著用庫存巨大的薩姆-2打擊對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制導站引導它作抛物線飛行。結果證明,對地模式的薩姆-2雖然精度差,但射程也有100km左右,有發展為戰術地地導彈的潛質。雙方受此啟發,各自研製了基於薩姆-2的戰術地地導彈。
  不過,雙方的研製環境都不好: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後,其射程超過150km的導彈都被列為違禁武器而要接受聯合國的核查。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軍事科研人員研發成功薩默德-1/2型液體戰術導彈,射程分別達到130/150公里。該型號算是去掉助推器薩姆-2防空導彈。1998年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撤離後軍方加快了薩摩德-2型的研製進度。薩摩德-2彈體長約7米,可攜帶多種彈頭,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83公里。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一共對“薩默德-2”型導彈進行了40次試射,結果發現,有13次超出了規定距離,最遠打到了180公里處。遂被列入銷毀名單。此外,伊拉克還研製了基於薩姆-2的阿巴比爾-100固體地地戰術彈,6.7米長,0.5米直徑,射程也超過了100km。該型導彈由卡車運載,單發導軌發射,初步實現了機動發射能力。
  伊朗霍梅尼政權由於受到西方制裁,也開始積極尋求薩姆-2的改進管道。這個需求催生了我國第一個用於外貿的地地彈型號——紅旗-2改進而來的8610導彈(意即1986年展開研發工作),廠方編號B610,出口編號M-7。由航太工業部二院(今航太科工第二研究院)研發。在1991年出口到伊朗90枚導彈。伊朗在引進M-7後,組織國內的工廠進行仿製。仿製品被命名為通達爾-69(Tondar-69),彈頭重達190kg,射程為150km。
  未來導彈出口會更多
资料图:中国外贸出口B611型战术导弹发射图
中國外貿出口B611型戰術導彈發射圖
BP-12A導彈
M20導彈
  中國戰術導彈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進,現在有B611M、BP-12A和M20導彈這三個主打品牌,B611雖然起點較低,但經過十餘年的不斷改進,終於和後兩者站在了一起,而M20作為一個新系統(楨:能變軌反反導!詳參【圖博館】:《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中國導彈防禦),起點自然要高一些,畢竟是航太科技系統第一款對外公佈的戰術地地彈,要從前兩者手中搶市場自然會有技術性能上的獨到之處。而我國神鷹400火箭的系統出現(射程400公里),也相當於出現了一種新型戰術導彈。今後中國戰術導彈型號將會越來越多,中國外貿地地導彈會裝備更多的國家。
  回應
  中國就是讓美國嚇屁了,美國導彈賣遍全世界,中國卻不敢賣
  不敢賣?歐美國家壟斷全球市場,從牙刷到軍艦,延續了幾百年了,中國作為新興大國正在走向全球
  以後老美不顧中國反對賣武器給臺灣,中國就四處賣導彈!
  這種才有用,其他那些賣衣服鞋子啥的賺的錢實在是檔次太低了
  給委內瑞拉,古巴,玻璃維亞朝鮮多買點遠程的
  算了吧,遠端導彈出售還是要謹慎一些
  咱們賣點紅旗9,瞧歐美氣急敗壞的樣子就怕世界各國知道了中國武器好用又便宜搶了他們生意。
 
WS-2费效比不佳:“钢雨弹海”只是幻想
衛士2火箭炮 
我国首次展出SY400远程制导火箭炮系统(组图)
我国首次展出SY400远程制导火箭炮系统(组图)
第七屆珠海航展上首次展出SY400神鷹遠程制導火箭炮
大圖為中國SR-5火箭炮,小圖為美軍M270A1 
中國出口蘇丹的A-100火箭炮
中國SR-5火箭炮可有效整合122毫米口徑與300毫米口徑兩種火箭彈
 
深度:印度反導試驗折射其獨特軍工發展特色之路2014-5-4觀察者網 
 
  本周,印度高調宣佈進行了本國第一次大氣層外反導試驗。印度媒體將這次成功視作趕超中國的重要一步。可是幾乎所有的軍事專家都指出,與使用動能撞擊攔截器、向量推力機動的中美新一代導彈防禦系統相比,印度帶有大彈翼、使用破片殺傷的導彈防禦系統只能是第一代。
  印度是一個常常讓世界“震驚”的國家。1962年被中國在邊境上痛打,擊破了印度人“不依賴軍事力量成為世界大國”的天真夢幻後,至今他們仍樣樣與中國攀比,在軍事科技上自不例外。不論中國研製出什麼東西,印度的第一想法就是:“中國能搞出來,我們也一定能。”
资料图:印度此次试射的PDV导弹,其弹头侧面有一个红外窗口,类似THAAD导弹
資料圖:印度此次試射的PDV導彈,其彈頭側面有一個紅外視窗,類似THAAD導彈
  客觀地看,印度的自主軍工建設之路一度還是務實而有成效的。上世紀50-70年代,憑藉從蘇聯、英國獲得的技術專利,印度製造了一批符合當時印度需要、又有一定先進性的武器裝備。但20世紀80年代搗鼓出一系列“白象”武器之後,印度自主軍事技術發展就好像開始在虛妄主義的大道上高歌猛進了。
  印度走向虛妄主義究竟源起何時難以具體考證,但大致就是與其80年代到90年代的“印度奇跡”同期,似乎與其憑藉外包服務業在經濟上取得重大成就有關。此前有人曾形容印度經理人的特色就是善於製作“看起來很美”的各種圖表和趨勢圖,這種習慣顯然不僅限於商業領域。
资料图:在防空导弹领域,印度迄今还在着力于研制基于俄制SA-6导弹的“阿卡什”导弹,其反导导弹技术能够取得多大的突破呢?
資料圖:在防空導彈領域,印度迄今還在著力於研製基於俄制SA-6導彈的“阿卡什”導彈,其反導導彈技術能夠取得多大的突破呢?
  通過一些“老故事”,我們不難瞭解反導系統研製的難度到底有多高。
  1956年,蘇聯開始研製“橡皮套鞋”A-35反導系統,用於攔截飛向莫斯科的洲際導彈。雖然1964年蘇聯就開始部署首套A-35系統,但直到1972年才完成系統測試,開始作戰部署。而這套系統“完全投入使用”更是1995年的事情了。因為精度不足,該系統原使用核彈頭來攔截核導彈,可謂“殺敵一千、自損九百”。蘇聯解體後,後繼乏力的俄羅斯徹底放棄了先進反導系統的研製,開始在S300防空導彈上整合反導功能以求自我安慰。
资料图:印度擅长制作ppt文档,图中展示的是印度反导系统的远景规划。但仍可看出,印度反导系统的核心是基于以色列的“绿松”雷达
資料圖:印度擅長製作ppt文檔,圖中展示的是印度反導系統的遠景規劃。但仍可看出,印度反導系統的核心是基於以色列的“綠松”雷達
资料图:俄罗斯A-35反导导弹,这种巨大的导弹搭载有300-500万吨核弹头,可谓“杀敌一千,”
資料圖:俄羅斯A-35反導導彈,這種巨大的導彈搭載有300-500萬噸核彈頭,可謂“殺敵一千,” 
  美國的早期反導系統的嘗試與A-35相比也不遑多讓,其在“哨兵”和“衛兵”計畫下研製了多種型號的反導導彈,其中的“衛兵”計畫從60年代開始開展,1975年首次部署。最終研製了同樣以核制核的 “衝刺”反導導彈。最終,因為“衛兵”計畫未能達到設計目標,原計劃興建的多個基地最終被削減到只剩一個。美國後來又斥鉅資研製新一代的多種反導導彈,直到在21世紀初才開始有限部署。
  中國也曾在60年代開始研究洲際導彈中段反導技術,代號640工程。技術上極為超前,研製了反導導彈系統、反導大炮系統和反導鐳射系統三種攔截手段。其中最接近成功的是“反擊1號”,該彈外形與美國“衝刺”基本類似,曾多次進行飛行試驗,1980年停止研製。而中國新一代反導攔截系統的再次試驗和初步成果,已經是進入21世紀的事情了。
资料图:中国“反击1号”反导导弹,其外形与美国“冲刺”基本相似,都是以尽量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极高的加速度,A-35也与之类似,呈现出“前小后大”的外形特征
資料圖:中國“反擊1號”反導導彈,其外形與美國“衝刺”基本相似,都是以儘量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取得極高的加速度,A-35也與之類似,呈現出“前小後大”的外形特徵  
资料图:印度PDV反导弹却是与地地导弹相似的弹体,“前后一般粗”,能有多高的加速度实在是很难乐观
資料圖:印度PDV反導彈卻是與地地導彈相似的彈體,“前後一般粗”,能有多高的加速度實在是很難樂觀  
  上世紀60-70年代的第一代反導系統在技術原理上遠不成熟,指望這種武器攔截彈道導彈的若干嘗試幾乎都不成功。印度第一代反導系統雖然在小型化上比中美蘇要領先不少——印度進口了全套以色列產的預警和制導雷達,但它的未來也沒什麼可多說的。如果印度真能用這種導彈形成有效的反導攔截戰鬥力——中美俄都會向印度彎腰鞠躬的,因為這實在是太神奇了。(作者署名:獨立軍事評論員 施洋 席亞洲)
  新浪軍事編者注:4月23日印度方面先是宣佈Akash防空導彈試驗成功,第二天就承認其實試驗失敗了。4月27日宣佈新型反導彈PDV試驗成功,第二天就承認其實只是“部分成功”,最關鍵的導彈攔截根本就沒發生。
  《印度教徒報》4月28日的一篇報導給出了此次試驗的一些細節:靶彈是當地時間9:07從孟加拉灣的海上發射的,用於模擬一枚射程超過2000 km的導彈。攔截彈PDV於兩分半後發射,導彈出大氣層外後整流罩分離,紅外導引頭探測到彈頭目標,並在120 km高度處進行了“攔截”。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實際上並沒有發生真正的攔截。根據DRDO的解釋,此次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首次使用的紅外導引頭的探測和跟蹤性能,而攔截彈內的彈頭沒有引爆。
  客觀的說,此次試驗創造了印度的很多“第一”。首次使用兩級固體助推,縮短了反導彈的反應時間;首次在反導彈上使用了整流罩,並在大氣層外成功分離;首次 使用紅外導引頭,並探測到目標;反導彈的飛行高度和飛行距離也是歷次試驗中最遠的。從這些方面來說,與此前的PAD反導彈相比都是有進步的。
资料图: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27日在东部奥里萨邦的惠勒岛成功进行了一次远程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資料圖: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27日在東部奧里薩邦的惠勒島成功進行了一次遠端彈道導彈攔截試驗。
    從PDV的設計上來說,與以色列的“箭-2”反導彈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兩級固體助推,都是主動雷達+紅外成像雙模式導引頭。區別是,“箭-2”是用於 大氣層內高層反導的,而PDV是在大氣層外攔截,因此沒有“箭-2”二級末端的氣動舵。鑒於印度與以色列有很密切的軍事技術合作關係,在對付伊斯蘭國家的 導彈上也有共同需求,印度很可能得到了來自以色列的技術援助。本文開頭提到的Akash地對空導彈是印度從蘇聯SA-6導彈仿製的,但是從1974年開始仿製了30多年也沒成功,直到2007以色列開始介入,短短幾年專案就取得很大進展,2012年開始交付印度軍方。印度在PAD的研製中也得到了以色列的幫助,所用的反導預警跟蹤雷達“劍魚”就來自以色列“箭-2”系統的“綠松”L波段相控陣雷達。
    本次試驗最大的看點是採用了主動雷達/紅外成像雙模導引頭。高性能的紅外成像器件和彈載主動雷達都是只有極少數國家才掌握的技術,以色列“箭-2”的紅外 成像導引頭是Raytheon提供的,主動雷達導引頭來自Lockheed Martin,而以色列的電子工業水準遠比印度高,所以印度的紅外導引頭得到了外國的技術援助。PDV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很可能繼承自PAD,而PAD 的主動雷達導引頭是俄羅斯提供的技術。沒有這些技術援助,印度的反導是根本搞不起來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5-04/112477733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