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厲害了我的國」系列,中共那來那麼多厲害的魔改武器?

中國殲10和無人機/AIP潛艇/火箭炮/直-8/直-9/山貓全地形車/59式坦克/運8/殲7/轟6...一樣都是蘇俄法...丟棄中共撿拾當寶貝。

這個嘛,先是「窮者變變則通」的無奈,後有了更新的武器,反而如前評〈戰略步槍〉所言:「開放式改革,成本性創新 ,創造性繼承 」之原則、而美國是創新為創新、日本則是閉門造車式工匠精神,故見中國的QTS11(ZH-05)智能步槍/055驅逐艦/ZBD-05兩棲突擊車...等成功了、而美國的XM25(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DDG1000驅逐艦/EFV遠征戰車...等失敗了,若非政治因素、物美價廉的中國軍民產品將似無人機行銷全球無敵手。


1架殲-10C 3架F-16V才能抗衡2018-04-29中國時報 
大陸近來配合軍演行動,不斷釋出新型裝備訊息以「震懾台獨」,在空軍裝備方面,繼殲-20隱形戰機之後,解放軍又釋出新型主力戰機殲-10C開始擔負戰備任務的訊息,前空軍資深飛行教官于皓瑋受訪時指出,殲-10C實施戰備任務後,將對我空防造成倍數壓力,我軍正在進行「鳳展計畫」改裝的F-16V,可能要3架才能抵擋1架殲-10C。于皓瑋表示,殲-10C在當初設計理想就是要能於空戰中對付如F-22匿蹤戰機的機型,其損失比例設定在3比1(即損失3架殲-10C可擊落1架F-22),這也意謂著F-16V對殲-10C的戰損比也應該是3比1,中共1架殲-10C就能要我軍3架F-16V陪葬。
  于皓瑋指出,F-16V的匿蹤能力,遠遠不如F-22,F-16V飛機的現存外型絕不是光是靠機艙蓋鍍膜及機身塗隱形塗料,就可達到與F-22一樣的匿蹤效果,且相較F-22將一切武器及油箱藏於機身的設計,戰時F-16V外掛的武器飛彈及副油箱等,都會讓其匿蹤效能減弱,甚至於變零。屆時就會像童話故事裡國王的新衣一般,在殲-10C前無所遁形。
  此外,于皓瑋也提醒,殲-10C使用的發動機是大陸自製的WS-10,戰時飛機整補能力遠比F-16V強,且中共空軍越來越多的飛行員具備通飛殲-20、殲-16、殲-10C等多種新型戰機的能力,國軍F-16V不論在整補、飛行員訓練及列裝的進程上,都已經落後共軍太多。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国产“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侧后视摄影:门广阔
圖:WS10A發動機土豪金版(攝於珠海航展)
測試中的WS-10B發動機
測試中的WS-10B發動機
殲-10B戰鬥機換裝WS-10矢量發動機
殲-10B換裝WS-10矢量發動機
殲-10A空中加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29000455-260108
 
F-16A/B升級F-16V  殲20匿蹤戰機都不是對手(楨:?) 2017/12/27 
 
  「鳳展專案」耗資1100億元 ,將145架F-16 A/B提升為F-16V,4架已出廠測試,預定2023年全部執行完畢。換裝AN/APG-83型AESA(楨:2-3千萬美元?)後,比原有F-16A/B的APG66(V)3雷達增加30%以上,整體戰場偵知能力將可提升220%,自我防護能力也可提升180%。
  相關新聞
外媒:殲-10價格不到4000萬美元F-16卻要6500萬2013-11-08

中國殲-10C讓我空優消失? 專家曝:台灣F-16V有2優勢 2018-04-18自由時報 
 
台灣、中國近日分別展開實彈演習,兩岸軍事關係略為緊張,中國空軍16日宣佈新型戰機殲-10C正式上線服役,讓人擔心台灣F-16戰機的「空中優勢」是否逐漸消失?對此,軍事專家吳明杰表示,我國F-16V型戰機匿蹤能力的提升、未來可增加響尾蛇飛彈,有這2大優勢,F-16的性能就不會輸共軍的殲-10C!
  吳明杰在三立節目《鄭‧知道了》中表示,如果台灣空軍F-16戰機未提升到V型,而是停留在AB型,那共軍的殲-10C戰機確實會比F-16強,但目前空軍F-16、F-16V型的性能都在提升,所以他認為「台灣的空中優勢不會喪失」。
  吳明杰透露,未來F-16V型換裝了最新的AN/APG-83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ESA),其探測距離遠比現在的還要遠很多,「能在更早的時間發現敵機」,更重要的一點是F-16V型有匿蹤的塗料,可使匿蹤能力提升30%,這就是我們能贏殲-10C的優勢楨:?)
  吳明杰指出,美軍F-16CD型是空對空作戰,我空軍則是對空、對海、對地都要,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吳明杰說,而且未來F-16V型還會增配AIM-9X響尾蛇飛彈,「這個飛彈是最強的、也是老共沒有的」楨:?)。因此若真要比較,吳明杰認為,我F-16V性能上是完全不輸中共的殲-10C,空中優勢根本是綽綽有餘的。
 
中巴關係有多鐵:霹靂15剛亮相就出口巴鐵對抗印度2017.2.13新浪軍事

  據美媒報導,巴基斯坦2018上半年開始訂購JF-17BLOCK3戰鬥機,將配備有源相控雷達和SD-10B(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的出口型),完全可以對抗印度空軍的陣風F3戰鬥機。
 
中國空軍早期殲-10還配備PL-11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

後期才升級為PL-12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

JF-17BLOCK1三種主要武器,SD-10空空導彈、PL-5E-2近距格鬥導彈、C-802AK機載反艦導彈
  空中加油系統是JF-17BLOCK2最主要的外部特點
  JF-17BLOCK3核心是中國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
  中國應該會同意出售PL-15給巴基斯坦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一直是巴最為可靠的武器來源,儘管美國已經同意向其他國家出售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至今還沒有向巴提供的跡象,新一代AIM-120D、AIM-9X也沒有批准向巴出口,相反美國向印度推薦的F-16IN卻配備有這些設備和武器,所以JF- 17在巴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3/doc-ifyameqr7466987.shtml

中國第四種新型遠程空空導彈發動機試驗成功2017-06-04新浪軍事
	此前網絡上出現的J-16所攜帶的遠程空空導彈採用的是可變推力固體發動機,而不是固沖一體式發動機
此前網絡上出現的J-16所攜帶的遠程空空導彈採用的是可變推力固體發動機,而不是固沖一體式發動機
	歐洲流星空空導彈也採用了固沖一體沖壓發動機
歐洲流星空空導彈也採用了固沖一體沖壓發動機 
  固體沖壓發動機配合可變流量可以為需要進行高速飛行的導彈在不增加燃料質量的情況下提供更遠的射程。中國目前已經曝光實體的兩款遠程空空導彈,固體沖壓發動機由於使用了貧氧推進劑以及從空氣中汲取氧氣助燃,因此比普通固體發動機天生具有高比衝優勢,據悉,國內含硼固衝發動機的比衝性能為8000N·s/kg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殲10C利用最新空戰理論攜一武器完全壓製印度蘇30 2017.7.21新浪軍事
殲-10C掛載兩種新一代的空空導彈
 
  作為我國一款已經大批量裝備的3.5代空優戰機,殲-10C所具有的威力比一般人了解的更加強大,因為它非常符合最新的空戰理念——OODA空戰循環(觀察、調整、決策、行動)。OODA由創造了經典的“能量機動”理論的美國空軍少校博依德發明,該理論對美國新一代隱身戰機F-22/35的研製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目前該理論在月初召開的“未來空戰作戰研討會”上,被我空軍戰機相關各領域權威人士(包括殲-20總設計師)大力推崇,代表著最新的發展潮流。
  OODA強調隱身設計,通過隱身能力破壞掉對方的觀察能力,從而使對方難以進入空戰的下一個環節,而我方卻可以佔據主動地位,快速完成自己的OODA循環。印度的蘇-30MKI並無隱身設計,其龐大的機體雷達反射面積(RCS)高達15㎡,而充分進行了隱身修型的殲-10C,其RCS只有1㎡左右,足足比蘇-30MKI小了一個數量級。在雷達探測能力上,蘇-30MKI使用的是N011M“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其功率只有蘇-35所使用的“雪豹-E”雷達的1/4,技術水平也不如,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60公里;反觀中國在航展中推出的FC-1所使用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其最大探測距離已經達到了170公里,殲-10C所使用的AESA雷達,直徑、功率更大,探測能力也更強。顯然,在空戰中,殲-10C由於巨大的探測優勢、隱身優勢,將完全佔據主動地位。然而殲-10C強大的不止是這些,還在於其所配備的整套的新一代的空戰武器。
 
  由於資金的匱乏,俄羅斯這些年無論是在戰機領域,還是在空空導彈領域,發展的速度都不快;目前其最新展出的空空導彈都只是R-77、R-73的改進型,最多算3.5代,至於印度所購買的,只有3代型。而我軍現役的殲-10C,掛載的卻是第4代的中遠程空空導彈PL-15和第4代的紅外格鬥導彈PL-10,如上圖所示。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1/doc-ifyihrmf3130188.shtml
 
 
殲10C搭載神秘新導彈曝光此前從未公開亮相2017.9.30新浪軍事
  從細節上看,這枚導彈採用了無翼式氣動佈局,只有尾部的一組控制舵面。無翼式佈局具有結構質量小、結構簡單、工藝性好的特點,為導彈的製造和使用維護帶來極大便利。同時,無翼式佈局具有較好的過載特性,改善了非對稱氣動力特性,具有較高的舵面效率。這枚導彈的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此前出現在殲-16上的超遠程空空導彈。不過,殲-16掛載的這枚導彈太大了,不會是殲-10C照片中的那個樣子。
  這款導彈很可能採用了“高拋式”的彈道
  從這枚導彈採用的無翼式氣動佈局可以看出,這枚導彈對最高速度與射程的要求相對較高,很有可能採用高拋彈道,用來打擊遠距離的目標。在這枚導彈的主要飛行過程之中,由於導彈在30km以上的臨近空間飛行,這個高度超出了預警機的探測高度。而當導彈在俯衝攻擊階段時,已經位於敵機的頭頂上方,此時不但進入了敵方雷達設備的探測盲區,而且目標恰恰在導彈導引頭的探測範圍之內,導彈非常容易探測和跟踪目標,憑藉5馬赫左右的俯衝速度,整個攻擊時間會非常的短,所以敵方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預警和實施應對措施。如果說殲-16配備的超遠程空空導彈類似俄軍KS-172,是用來打擊敵軍預警機等重要戰場信息節點的武器,那麼這款體積相對較小,射程相對較近的遠程導彈很有可能就像美軍AIM-54“不死鳥”一樣,是一款用於國土防空的截擊利器。(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30/doc-ifymmiwm1892147.shtml
 
中國殲10和梟龍同台競標東南亞一國是買貴還是買對
 
  2018-04-19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2018年亞洲國際防務展上,巴基斯坦航空工業公司帶來了JF-17“梟龍”戰鬥機參展,得到了馬來西亞空軍的青睞,將參加該國的輕型戰鬥機競標,殲-10也參加了這次競標。
  目前,馬擁有蘇-30MKM、F/A-18D、米格-29。其中一部分米格-29已經老化,亟待新型戰機替代,因此向國際公開招標。目前有瑞典的JAS-39C/D、中國的殲-10/FC-20、俄羅斯的米格-35和中巴聯合的JF-17/FC-1參加競標。
  這其中梟龍是最便宜的型號,相對於梟龍,殲10/FC-20的作戰能力更加全面,但價格肯定更高。所以,馬會選擇哪種,最後還要看自己的財力和作戰需求!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5/doc-ifzqvvsc2857005.shtml
 

殲-10B改進型 

解放军最新型歼-10战斗机

(上殲10B、下殲10)

 

  幾處變化

從圖片對比可以初步推測殲-10B比殲-10A改進的地方:

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

2、垂尾切尖;

3、腹鰭切尖。

4、在風擋前加裝了光電探測儀;

5、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爲“梟龍”生産型所采用的DSI進氣道; 

  最重要的改變 

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成了DSI進氣道。DSI進氣道的主要優點是:結構更加簡單,有助于減輕飛機重量;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于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RCS)。但是,DSI進氣道有一定的速度適應範圍,一般認爲最大速度在M2.0左右。采用DSI進氣道引起的結果是,殲-10B的雷達截面積會比殲-10A小,隱形能力得到提高;殲-10B的最大飛行速度可能會比殲-10A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戰機的戰術性能;殲-10B的機體重量下降,有助于提高機動性和航程。

  殲-10A采用的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簡介

“二元”和“三元”進氣道就是指的進氣道橫截面積形狀,三元就是軸對稱進氣道。二元和三元進氣道一般又叫二維和三維進氣道,實際上一般從進氣口形狀就可以 分辨:二元進氣道進氣口都是矩形或平行四邊形;三元的是圓形、橢圓形或者半圓形。二元進氣道中給超音速來流減速采用一系列斜板;軸對稱進氣道采用圓錐面。 這兩個應該都特指可調進氣道,不包括F-16那樣的正激波進氣道。

“可調”表示斜激波的角度可調,也就是調節進入進氣道內的氣流流量。因爲不同角度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的程度不同,就使單位時間內進入進氣道的空氣流量不 同,所以當飛機達到一定馬赫數調節裝置就開始工作,控制進入進氣道內的空氣流量,並且在不同的速度下有不同的調節角度(對斜板)或伸縮位置(對調節錐)。

  “三波系”

按 照對高速來流減速方式的不同,進氣道可以分爲正激波型和多波系型。正激波進氣道通過在進氣口産生一道垂直于來流運動方向的正激波使之減速,多波系進氣道則 首先産生一道或幾道與來流方向不垂直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然後通過在進氣口或進氣道內管道的喉道(指內管道橫截面積最小的位置)附近産生的正激波完成最後 的減速。采用多波系進氣道主要是爲了提高飛機的高速飛行能力,因爲和正激波進氣道相比,它在高速飛行時能明顯減少來流的能量損失,從而增大推進系統的推 力。

  殲-10B采用的DSI進氣道簡介

“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英文簡稱DSI或BUMP。常規飛機在空氣中飛行時,靠近飛機表面有一層空氣因爲粘滯作用流動較慢,如果被引入進氣道會導致進氣效率下降,而且由于其流速低,與高速氣流作用後容易引發發動機喘振。所以,高速戰鬥機一般都采用具有附面層隔道進氣道。

DSI進氣道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早提出,在進氣道的進氣口並沒有設置常規的固定式附面層隔道,而是通過計算機設計了一個三維曲面的突起塊,或者鼓包。這個鼓包起到對氣流的壓縮作用,並産生一個把附面層氣流推離進氣道的壓力分布。裝了新型DSI進氣道以後,發動機的推力特與原型機一樣,而亞音速的單位剩余功率還比原型機的進氣道稍好些,同時飛機的重量也得到減輕。

  氣動布局進一步改進

殲-10B氣動布局的改進主要有幾點: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2、垂尾切尖;3、腹鰭切尖。殲-10B機頭修形能取得什麽效果暫時無法獲知,但垂尾切尖、腹鰭切尖的效果是明確的。

將機翼切尖決不是爲了減輕重量,也不是爲了外形上的美觀,而是出于實際的氣動需要。理論和實驗都已證明,在超音速飛行時,機翼翼尖處的氣流仍會象亞音速時 一樣,從高壓區橫向繞過翼尖流向低壓區,減小上下翼面的壓力差。不過,由于壓力擾動只能發生在由翼尖前緣發出的馬赫錐之內,馬赫錐之外的機翼並不受影響。 顯然,切掉這塊降低效率的翼尖,對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

殲-10B垂尾切尖、腹鰭切尖有助于降低飛行阻力,改善飛機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但由于DSI進氣道的限制,殲-10B的最大速度應該會略低于殲-10A。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j-10b-F-10b-fighter-china.htm


殲10是抄以色列戰機發家?為何中國成功以軍徹底失敗2017.9.13新浪軍事
  在80年代發展的鴨式佈局戰鬥機中,以色列的LAVI沒有完成試飛就匆匆下馬,中國的殲10最後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於LAVI的下馬,目前有很多人仍然認為這是美國的陰謀。但是僅從技術角度講,LAVI失敗的決定性原因,在於以色列設計師太貪婪,設計上進退失當不知分寸;導致整個佈局出現了致命的失誤,根本不能達到正常性能要求,其修改成本高昂到整個項目無法負擔,只能半途夭折。
  三代機在80年代開始的後期發展中,在東西方都掀起了鴨式佈局的熱潮。鴨式機實際上相當於把常規佈局戰機的水平尾翼放到機翼前面,並且與邊條合二為一;理論上這能顯著減少全機的長度,讓飛機更輕巧、阻力更小。
  圖:三代常規佈局戰機,形成漩渦氣流靠邊條,俯仰控制靠水平尾翼
  圖:三代機中,鴨翼的作用等同於水平尾翼和邊條合一
  圖:鴨式佈局的渦流增升
  鴨式佈局的一個重要性能優勢來源,就是其鴨翼能夠撕裂迎面的氣流,在機翼上方捲起強烈的漩渦,這會極大的提昇機翼的升力表現——而且這種效果要大大強於常規的邊條設計。因為鴨翼的翼展和麵積都佔有優勢,而且機翼自身也產生渦流,它是兩個大漩渦體系相互耦合增強的結果。
  鴨翼面積越大,和機翼越是靠近,最後形成的渦流就越是強力,升力增加就越是猛烈。但也正由於鴨翼把平尾和邊條的功能結合在一起,還做了大幅度強化,其升力大小變化過程就特別劇烈,特別難以控制。
  圖:LAVI鴨翼的安排太極端了
  LAVI的設計中,鴨翼面積做的很大,而且有一半都插入了機翼的投影區域,鴨翼的轉軸已經深入到了機翼的投影區域以內。此外,LAVI為了在相同的面積下獲得更強的升力性能,特別是巡航升力表現,採用了後掠翼而不是三角翼作為主翼佈局——這在現有先進鴨式佈局飛機中絕無僅有。
  渦流增升超級給力的前翼設計,加上升阻比特別出色的後掠翼;LAVI如果能順利成功,那麼就能以非常小的飛機重量,獲得遠比其它類似型號強得多的短距起飛爬升和載重能力,強得多的亞聲速機動能力,而且飛的也能遠得多。想法真是挺美好的。
  圖:鴨翼配後掠翼在很多前沿探索方案中都出現過,敢拿來實用的只有以色列人,而且毫不意外的失敗了
  圖:蘇27/米格29的眼鏡蛇機動,就是後掠翼的俯仰力矩上仰特性被邊條渦流急劇放大以後,形成的急劇而不可控的上仰現象。這個動作是蘇聯在發現蘇27存在大迎角失控問題以後,經過大量試飛發展出來的特技動作。
 
  然而三代機的主翼還有蘇27和米格29系列這樣少數用後掠翼的,到五代機就一款都沒有。關鍵原因之一,後掠翼在極限機動的狀態下,升力首先從外側開始喪失。而後掠翼的外側是在後面的,後頭升力沒有了,前頭還很大,就會讓飛機猛的抬頭失控。這就是後掠翼的所謂“俯仰力矩上仰”現象。

 圖:JAS39的俯仰控制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且後來確實解決了。在LAVI上,這一問題不僅無法解決,而且將遠比JAS39劇烈
  LAVI這種極端化的組合設計,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架飛機根本無法完成高機動飛行。一旦該機抬頭的速度過快、迎角增加較大,就將陷入劇烈的俯仰失控過程中。
  圖:除了LAVI,沒有鴨式佈局飛機將鴨翼深入插入機翼範圍,主翼設計沒有採用後掠翼的,這不是巧合
  要解決這個問題,LAVI唯一的出路就是鴨翼必須大幅度前移,機翼的後緣必須更改為平直或者帶前掠的三角翼設計。換句話說,整個飛機的核心氣動佈局設計、機身和機翼結構設計全部要重來。
  這樣的更改成本,對於LAVI這個項目是根本無法承受的。在LAVI後期,IAI委託格魯曼重新設計機翼,名義上是通過更改機翼內部整體油箱來加大航程載荷性能,但最根本目的還是消除LAVI的控制問題;但由於成本的不可接受,項目最終只能夭折。
  最後,對於LAVI項目,筆者用此前文章《殲20側面隱身比F22更好:只因F22不敢用全動垂尾》中的一段話作為總結:
  “對於高風險、高收益的極端化設計,唯一的評判邏輯就是看最終結果,這是非常成王敗寇的事情:失敗了,那當然就是設計師狂妄盲目,脫離實際;成功了,那就是設計師能力卓著,決斷過人。”
  圖:如果殲10真抄了LAVI的設計,或者基於LAVI的設計,最後一定會失敗。
  LAVI項目的失敗,在其總體方案的極端化思路方向確定時就已註定。任何試圖抄襲LAVI,或者在該機總體方案路線上繼續發展的做法,最後一定會以失敗告終。(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為什麼一定要說中國的鴨翼是抄襲了別人的成功,喲呵!還買設計圖,你何不干脆說以軍直接幫我們設計並製造了殲十,到如今,還是以色列瞞天過海幫我們製造,然後運到成都刷一下漆,最後就說是我們製造的。對於那些習慣跪著的傢伙,永遠也不用叫它們站起來,因為站起來也是四條腿著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3/doc-ifykusey9880004.shtml
 
深度:獅和幼獅誰才是殲10戰機的“猶太兄弟”2016.10.07新浪軍事 
 圖片:兩代獅子共舞藍天。飛在後面的是幼獅(Kfir),飛在前面的是 “獅”(Lavi)。
在看評論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竟然有80%的網友將這種以色列“幼獅”,和與中國殲10有著千絲萬縷“血緣”關係的以色列另一種 “獅”混為一談。 似乎在網友概念中,兩者就是傻傻分不清楚的。 筆者再一查各種國內網站,結果多數也是將兩者亂談一氣。
  圖片:老照片,當年中國代表團參觀以色列“獅”。 據稱中國確實獲得了“獅”上的以色列飛行控制軟件,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了中國自己的三代機飛行控制軟件。
  讀過筆者昨天《法國變卦不賣幻影機,以色列間諜螞蟻搬家偷光設計圖》文章的網友一定記得,以色列“幼獅”是通過摩薩德特工,策反了一名瑞士航空工程師,將法國“幻影”5的全套圖紙偷回了以色列。 在此基礎上,以法國“幻影”3/5機體為藍本,改裝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J79-GE-17渦噴發動機和以色列電子設備研製而成。
  其特點是典型的法國“幻影”佈局,即無尾三角翼,固定前鴨翼,兩側進氣道,渦輪噴氣發動機。 在強大的以色列空軍中,“幼獅”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而在出口他國空軍時,又主要以輕型格鬥戰鬥機的身份為主。 因此,“幼獅”可以說是一種輕型多用途戰鬥機。
  鮮為人知的是,以色列“幼獅”的性能還得到了美國海軍的認可。1985年,美國海軍承租了21架“幼獅”作為異機種訓練用機。 也就是交給阿湯哥的著名電影《壯志凌雲》中的戰鬥機武器學校(TOP GUN),作為模擬蘇聯米格機的對抗性機種來使用。美國海軍使用這些飛機到1988年,然後改以F-16N接替訓練任務,這21架飛機隨即歸還以色列空軍。
  圖片:美國海軍使用的F-21“幼獅”戰鬥機,注意其進氣口側面的美軍標識,而在垂尾上卻畫有蘇聯空軍的“紅星”標誌。
  美國海軍使用這些飛機到1988年,然後改以F-16N接替訓練任務,這21架飛機隨即歸還以色列空軍。目前F-21這個編號沒有其他飛機使用。想想,“幼獅”戰鬥機的美軍編號,竟然與大名鼎鼎的F-22隱身戰鬥機就差一位數,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今天,我們不介紹性能,就來看看外觀區別。 我們來看看“幼獅”的三視圖,能夠把這種飛機的外形特徵牢記在心了吧!


  圖片:上面的三張三視圖是“幼獅”的基型機,最能夠代表這種戰鬥機的外形特徵。 重要事情說三遍,重要圖紙看三遍。
  說完“幼獅”,我們再來說說最讓人混淆的“獅”。
與“幼獅”的雙字組詞不同,“獅”式戰鬥機只有一個單字“獅”,這與中國人傳統口語的記憶習慣並不是很符合,也顯得不那麼朗朗上口,所以有很多人想當然地將“獅”給讀成了“幼獅”! 其實“獅”的英文名字叫Lavi,有的也翻譯地複雜一點,相對於“幼獅”,將這種飛機叫成“雄獅”。 但總體上來說,叫“獅”的還是占主流。
 
1971年,以色列研製的多用途戰鬥機“幼獅”(Kfir)樣機完成試飛計劃。 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就開始考慮發展其後繼機型“獅”式戰鬥機。
  其設計目的是用來取代A-4、“幼獅”和F-4,其實這三種飛機在以色列空軍中的定位主要都是對地攻擊。 “獅”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高度重視,昨天(2016年9月28日)剛剛逝世的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就曾經登上過“獅”式戰鬥機視察,在這裡也特別向這位一生致力於中東和平進程的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圖片:佩雷斯坐在“獅”式戰鬥機的座艙中。
無獨有偶,在中國殲10的研製過程中,也受到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重視,也有類似的場景出現。 再次說明軍事航空工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 這些是題外話。
  圖片:中國領導人查看殲-10座艙佈置。
“獅”式戰鬥機最初的基本方案是研製一種以空戰為主的小尺寸、低成本輕型戰鬥機。 基本設計思想依然是圍繞著改進已有的“幼獅”而展開,提出了類似於“幼獅”的前翼近距禍合鴨式佈局,並確定選用美國當時正為F-15和F-16研製的F100發動機。
  圖片:“獅”各個角度的照片。
為尋求新氣動佈局,以色列人進行了不同機翼與進氣道佈局的選型。 因選用的發動機是渦扇噴氣式發動機,經過試驗認為,進氣道應該盡可能放在低位置,以減少大迎角時機翼誘發的上洗流的影響,最終選擇了類似美國F-16的腹部進氣道,拋棄了“幼獅”的那種“幻影”的兩側進氣道。
  圖片:“獅”式戰鬥機類似於美國F-16的腹部進氣道。
同時,“獅”式戰鬥機採用了全動式前鴨翼,而非“幼獅”的固定式前鴨翼。
  圖片:“獅”從這個角度看真和殲10一模一樣。
經過多輪評估,以色列於1979年正式宣布了“獅”方案。 1981年4月重新選定PW1120為“獅”的發動機。 1983年6月,與美國格魯門公司簽定為“獅”研製複合材料機翼和垂直安定面的合同。 1986年7月21日,第一架“獅”原型機裝配完畢,1986年12月31日首次試飛。
  此時的“獅”式戰鬥機,其實已經成為由美國和以色列聯合出資研製的輕型戰鬥機,因為當時確定的研製費用約5.8億美元,大部分資金靠美國軍事援助。
 
  “獅”在以色列空軍的高低搭配中充當低檔飛機,其主要任務是近距空中支援和遮斷,也就是對地攻擊,第二任務才是截擊防空。 該機裝有一門30毫米“德發”機砲。 機翼下有4個外掛點,可攜帶空-地、空-空導彈、炸彈、火箭和其它外掛物,內側的一對可掛副油箱。 機身下有7個外掛點,可帶6枚Mk80系列炸彈,兩個翼尖掛點各帶1枚紅外制導的空對空格鬥導彈。

  圖片:“獅”的三視圖,可以發現和早年的“幼獅”已經差別極大。
隨著研製費用和單機價格的上漲使以色列和美國的分歧越來越大,美國極力保證自己的軍機外銷市場,最後在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內閣終於在1987年8月30日宣布停止“獅”的研製計劃。 但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仍堅持完成了用於機載設備試驗的第三架原型機。
  圖片:起飛中的“獅”(下)和“幼獅”(上)。
最後來談一談“獅”與殲10的關係,其實網上已經有很多文章討論過了,這裡也不多重複。
  筆者的觀點仍然是,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在殲-9項目中就已經嘗試了無尾三角翼與全動前翼近距禍合鴨式佈局,而採用腹部進氣道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總的來說,殲10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型空中優勢戰鬥機,其設計定位就與多用途,偏重於近距格鬥和對地攻擊的“獅”不同,外形尺寸更是大了一圈。
  圖片:殲10與“獅”對比。
圖片:中國的“霹靂”-8空空導彈技術源於以色列“怪蛇”-3導彈。
圖片:以色列人將先進的“哈比”反輻射攻擊無人機全套提供給中國整建制部隊。
圖片:以色列本來想把先進的“費爾康”預警機系統賣給中國。
當然,上世紀80年代,猶太人確實幫了中國很多忙。 比如中國的霹靂-8空空導彈,其實就是以色列的怪蛇-3近程空空格鬥導彈,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空軍戰鬥機的標配。 再比如以色列人將當時非常先進的“哈比”攻擊無人機出售給中國,使中國軍隊在上世紀90年代就擁有了對台反輻射作戰的殺手鐧,具有自主攻擊對方相控陣雷達的能力。還有就是廣為人知的“費爾康”預警機項目,雖然最終受到美國阻止沒有成功,但卻表達了在上世紀80、90年代以色列人對中國軍售的積極性。 當然還有更多大家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軍品貿易,在中國和以色列之間達成。
  在這種大背景下,“獅”的一些設計思想和子系統,是不是就對中國殲-10戰鬥機的研製工作帶來一些便利了呢? 這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下面的這張照片似乎說明了些什麼!
  圖片:中國代表團與以色列“獅”。
  當然,還有重要的話說三遍:這種飛機叫“獅”、“獅”、“獅”,不叫“幼獅”、不叫“幼獅”、不叫“幼獅”!
圖片:網友PS上中國空軍標識的以色列“獅”式戰鬥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07/doc-ifxwrhpn926629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