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厲害了我的國」系列,中共那來那麼多厲害的魔改武器?

中國殲8和殲11/殲10/無人機/AIP潛艇/火箭炮/直-8/直-9/山貓全地形車/59式坦克/運8/殲7/轟6...一樣都是蘇俄法...丟棄中共撿拾當寶貝。

這個嘛,先是「窮者變變則通」的無奈,後有了更新的武器,反而如前評〈戰略步槍〉所言:「開放式改革,成本性創新 ,創造性繼承 」之原則、而美國是創新為創新、日本則是閉門造車式工匠精神,故見中國的QTS11(ZH-05)智能步槍/055驅逐艦/ZBD-05兩棲突擊車...等成功了、而美國的XM25(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DDG1000驅逐艦/EFV遠征戰車...等失敗了,若非政治因素、物美價廉的中國軍民產品將似無人機行銷全球無敵手。
 
 
中國空軍為何仍裝備殲偵8 可載霹靂12性能超無人機 2018-05-15新浪軍事
图片:歼侦-8F侦察机,感谢原作者
圖片:殲偵-8F偵察機
  長期以來,各國空軍的偵察機有戰略偵察機和戰術偵察機這兩大分類。戰略偵察機以U-2、SR-71等機型為主,主要獲取敵國或者潛在敵國的戰略情報,通常都是專職偵察用途,而戰術偵察機多由戰鬥機、轟炸機臨時改裝而來,具備作戰能力,主要用於獲取戰場前沿的即時情報,同時兼具作戰能力,中國空軍先後裝備過殲偵-5、殲偵-6等多種戰術偵察機,殲偵-8F是最新的一種。
图片:歼侦-6,注意机腹前部的侦察设备舱
圖片:殲偵-6,注意機腹前部的偵察設備艙
  目前,對於獲取戰略偵察情報,中國空軍的確愈發倚重無人駕駛偵察機,當高原等方向上有熱點事件發生,被譽為“全村鷹”的EA03“翔龍”大型無人偵察機通常都會現身前線機場,這種和“全球鷹”類似的大型無人偵察機的監控範圍遠大於有人駕駛飛機,帶有可見光、紅外和雷達甚至電子偵察系統。
图片:EA03“翔龙”无人侦察机,注意机腹的侧视雷达天线
圖片:EA03“翔龍”無人偵察機,注意機腹的側視雷達天線
  但是,無人駕駛偵察機也存在飛行速度慢,毫無自衛能力等弱點,在戰時,沒有戰術偵察機靈活好用。
  2010年前後,中國空軍開始裝備最新的殲偵-8F偵察機,就繼承了殲-8家族中最新型的殲-8F型戰鬥機高空高速的飛行特點,保留了全部的空戰能力,特別是發射霹靂-12主動雷達末制導空對空導彈進行超視距空戰的能力,且裝有先進的偵察系統,可以有效在戰場環境下帶來前線即時情報。
图片:歼侦-8F,摄影@龙石
圖片:殲偵-8F
  殲偵-8F的偵察系統包括了多種類型。公開資料顯示,它取消了航炮,在機頭下部裝有一個光學偵察系統艙,內裝側視可見光和紅外相機,可以在敏感區域邊緣飛行,就能獲取對方前線軍事部署的資訊,而且它還能在機腹中線掛架掛有合成孔徑(SAR)側視雷達吊艙,可以即時繪製SAR圖像,在全天候情況下識別對方的主要軍事部署和重要目標,SAR甚至具備“鑽地”能力,讓敵地下指揮所一覽無餘。
图片:歼侦-8F的侧视SAR雷达吊舱
圖片:殲偵-8F的側視SAR雷達吊艙
  比起無人駕駛偵察機,殲偵-8F這樣的戰術偵察機任務規劃時間短,自衛作戰能力強,使用非常靈活,而比起衛星偵察,它完全不需要考慮重返週期(衛星繞地球一圈重返偵察目標的時間)等因素,因此是不可替代的偵察手段。
  事實上,美國空海軍都還保留有強大的戰術偵察機隊,通常都是由F-16、F/A-18等現役主力戰鬥機通過加裝偵察吊艙來完成此類任務。(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15/doc-ihapkuvm2854719.shtml
 
 
 美軍EA18G戰機南海遭干擾?美媒炒作是中國干的
  美國海軍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以強大的電子壓制能力著稱,但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018-04-18爆料稱,該機最近在南海上空被干擾。美國並沒有什麼證據證明干擾來自哪裡,但卻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中國干的。
殲-15D“咆哮鯊”
中國殲-15D“咆哮鯊”

美國EA-18G電戰機

電戰機-EA-6B
  報導稱,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已抵達菲律賓,而艦上的飛行員報告描繪了一幕令人不安的場景——與中國日益緊張的關係。“事實是,你的一些設備無法正常工作表明,有人試圖干擾你。所以我們得出這一結論。”一架EA-18G的飛行員稱。地緣政治諮詢公司Stratfor的軍事分析師奧馬爾·拉姆拉尼在被問及潛在的干擾問題時告訴商業內幕網站:“這不是美國人認為可以善待或認為可以忽視的事情……美國可能會試圖以某種方式進行對抗。”拉姆拉尼說,如果瞄準導航或通信系統,干擾“可能是危險的”,但美國海軍的電子攻擊機能夠應對這一挑戰。“'咆哮者'是性能非常強的機器”,拉姆拉尼說,“我懷疑中國人能否真正對那架飛機產生那麼大的影響。這種系統將會試圖干擾並壓制他們,但我並不認為這會造成安全問題。”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美媒的報導來看,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遭遇中方干擾,甚至就連EA-18G是否真的遭遇人為干擾都還不清楚。EA-18G裝備有先進雷達、導航系統和通信系統。同時它的電子戰系統能夠定位對方的輻射源,並對對方雷達、通信系統進行干擾。EA-18G可能遭遇干擾的設備主要是雷達、GPS系統和通信系統。但它攜帶的高靈敏度的無源探測系統理論上對大功率干擾源具備一定的定位測向能力。如果美方認為乾擾來自中方,應該提供更充足的證據,而非簡單地說機載設備不工作了。
  回應
那就厲害了,傳說能壓制F-22的東西都被我們干擾了,就這爛水準還要打電子戰,趁早滾回家吧!
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8-04/11890194.html
 
中國地對空電子對抗系統罕見曝光 包含數十輛軍車
2018-05-07,在國內某國防電子展上,有廠商罕見展示了國產地對空電子戰防禦系統的照片,據現場的資料介紹,該系列是一款依託最先進技術積累而開發的多用途雷達干擾機,其工作模式多樣,干擾工作頻段多,可實現針對多種特定雷達設備的干擾,其有效作用距離很廣。
“汽车场”系统
“汽車場”系統
  在部署方式上,國產地對空電子戰防禦系統和俄羅斯“汽車場”電子戰系統十分類似:一套系統包含數十輛汽車裝載雷達、電子干擾設備、維修設備和指揮機關的地面移動式電子戰系統。正是因為這種電子戰系統使用的汽車數量較多,停放哪裡都像是一個汽車場,所以取名“汽車場”。
“汽车场”系统的干扰车。
“汽車場”系統的干擾車。
  國產地對空電子戰防禦系統在功能上,推測和俄羅斯“汽車廠”電子對抗對抗系統也比較類似,通過電子干擾,向對方各種機載雷達發起“電子”攻擊,甚至使其航電操控系統失靈而墜毀,從而起到保護地面目標和小型目標免遭敵機轟炸或導彈進攻的效果。
解放军“电磁利剑”部队。
解放軍“電磁利劍”部隊。
  2015年,軍方媒體關於解放軍電子對抗的報導中稱:成空某團操控無形電磁利劍,使“敵”預警機、戰鬥機全部脫網斷鏈,指揮所通信不暢。(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5-09/doc-ihaichqy8102120.shtml
 
 
中國雷達超強抗干擾絕技曝光美電子戰機再休想壓制
△本周在亚洲防务展上展出的SLC-7雷达
△本周在亚洲防务展上展出的SLC-7雷达

△美國的上一代電子戰飛機EA-6B曾壓制我國雷達,美國即便用更新的EA-18G也很難重現當年得情景
  今天(2018-04-22)是中國雷達兵成立68週年的日子,發展至今,這個兵種已成為我國國土防空反導的骨幹力量。
  在現代戰爭中,可以感知戰場的雷達裝備變得越來越重要,少了它幾乎可以說仗也不用打了。我國防空雷達部隊的發展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挫折,例如台海危機期間,我國沿海的雷達就曾被美國電子戰飛機嚴重干擾。
  隨著近年來我國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類似被干擾的畫面將不可能再出現。近日,中國電科14所的SLC-7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亮相亞洲防務展,廠商介紹該雷達抗干擾性能時罕見的用了“超級”這樣的自信字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款雷達。
  SLC-7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工作在L波段,採用數字相控陣體制,具備二維相位掃描與方位機械掃描能力。這個波段依然具備探測隱身目標的潛力,並且更容易實現高探測精度,因此多用途性能突出。
  雷達在設計過程中就從反隱身氣動目標、反臨近空間以及彈道導彈目標出發,採用多項成熟技術,作用距離遠、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雷達陣面採用單車運輸方式,架設、收時間短,機動性強。
  SLC-7具備遠程防空反導預警、目標指示、跟踪引導的功能,作戰對象包括隱身飛機、常規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戰術導彈、臨近空間目標等等。此外,雷達甚至能夠定位火砲和火箭彈目標,其用途之廣泛遠超其它許多同類雷達。
△中国电科14所的SLC-7(右侧)与YLC-8B一起亮相2016年珠海航展
△中國電科14所的SLC-7(右側)與YLC-8B一起亮相2016年珠海航展
  2016年,SLC-7曾以實物亮相珠海航展,但與它一同展出的雷達包括被曾在東北跟蹤過F-22戰機的YLC-8B型雷達,因此它引發的反響遠不及後者。但就整體性能而言,SLC-7在綜合性能並不遜色於YLC-8B,當然兩款雷達波段不同,執行任務的側重點自然會有所不同。而SLC-7憑藉波段特性,能實現的多用途性能更加出色。
  珠海航展期間,或許是出於宣傳需要,SLC-7在亮相時的宣傳重點似乎也是“反隱身”。據簡氏防務的報導,SLC-7對雷達反射面積為0.05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450公里。從這個資料看,SLC-7的反隱身能力的確算的上出色。
  △F-22等隱身武器對我國的國土防空威脅巨大,我國研發預警探測雷達都會考慮反隱身需求
  但就反隱身而言,相比YLC-8B這類UHF波段雷達,以及VHF波段的先天優勢,要說SLC-7的主要賣點是反隱身還是有點“勉強”。
  應該說,多用途才是SLC-7的“撒手鐧”,而反導性能或許更是其中的重點。在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在展出材料中將以色列的“綠松”列為SLC-7雷達的對標產品,稱其整體性能優於“綠松”系列的最新型號。
  “綠松”是全球反導雷達的標杆產品,印度、韓國這些對彈道導彈防禦極其敏感的國家都選擇購買這個型號用於導彈跟蹤、制導。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國家都號稱能夠制造反導攔截彈、電子技術先進,可偏偏就搞不出反導雷達,這也從側面反應此類產品研發的複雜性。
△以色列的“绿松”反导雷达
△以色列的“綠松”反導雷達
  中國電科選擇以“綠松”作為SLC-7對標產品應該並非偶然,據簡氏防務的報導,SLC-7對雷達反射面積0.01平方米的彈道導彈目標探測距離為300千米,這應該是穩定跟蹤、探測概率達90%下的數字,實際探測距離會更遠。就資料而言,可圈可點。
  當然,SLC-7的性能並僅僅體現在生硬的指標上。因為雷達的重要性,現代戰場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就是對對方的雷達進行幹擾。例如,美國最近在打擊敘利亞時,B-1B轟炸機就會有電子戰飛機隨行,這一方面是為了自衛,另一方面則是乾擾對方雷達。探測巡航導彈本來就困難,如果雷達的抗幹擾性能不好,那面對美國人的攻勢將沒有任何招架能力。
  據中國電科14所介紹,SLC-7抗幹擾能力極其出色。其在採用全固態有源相控陣體制的同時,運用了“超級”智慧抗幹擾技術,具有乾擾偵收、分析、分類和乾擾自適應抑制功能。雷達在工作的同時偵查幹擾信號進行分析,自動提取乾擾特徵,通過與乾擾特徵庫比對完成乾擾分類識別處理。根據幹擾分類識別成果,自適應選取響應的抗幹擾措施完成對乾擾源的抑制。
  可以說,SLC-7絕對是一款低調、奢華的頂級雷達產品。而它擁有智能化的抗幹擾能力顯然不會是個案,我國當前快速列裝的新一代雷達系統應該都會具備類似能力。如此,我國的雷達探測網絡在應對強敵時將更有把握,輕易被幹擾也將永遠的成為歷史。
△我国已经建成强大、成体系的预警探测网络,SLC-7若服役将有自己的明确定位
△我國已經建成強大、成體系的預警探測網路,SLC-7若服役將有自己的明確定位
  單就SLC-7雷達而言,如果出口的話完全可以作為中等國家防空反導預警的骨幹力量。而在解放軍,在擁有完整預警體系的情況下,它的使用將更加靈活,可以最限度的發揮出自己的潛力。(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先解決晶片問題吧...
 軍用晶片全是國產的。你黴爹啥時候成大善人了,還供應晶片給對手的軍隊?軍用產品美國都禁運幾十年了。軍用晶片不用像民用晶片性能好,主要是要穩定。舉個例子,f22的處理器水準有多高?386而已。
 FE-18電戰機在南海被壓制,就已經體現了我軍電子戰的強大能力。
 求求你別BB了,先把晶片做好再說擺脫老美壓制好嗎?!
 最近配合美帝的貿易戰,一群內奸又沉渣蜂起配合鼓譟。請大家擦亮眼睛將其一一記錄在案。一旦有事,積極檢舉揭發,徹底整肅!
 到正格的時候可別學了中興通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3/doc-ifznefki0338868.shtml
  相關新聞
核心技術並非中興軟肋 重壓之下中國科技未來可期
轉機?美商務部同意中興提交新證據
中興:正採取措施以遵守美國拒絕令
日本經濟新聞:美國封殺中興華為,背後是怕被赶超的焦躁
美國專業協會:5G進度中國第一,但美國會贏得比賽
俄媒:中國已在5G領域搶占先機
專家:美製裁中興不會阻礙反而倒逼中國高技術快速發展步伐
習近平: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中國戰機導彈不會因美禁運芯片趴窩  自給率已達70%  2018-04-23新浪军事
  最近中興公司被美國政府禁售電子元器件,在國內外引發了軒然大波,一時之間,中國高科技產品的“芯片之痛”徹底暴露出來了。很多人由此產生了悲觀情緒,甚至認為,美國如果對中國實施徹底的芯片禁運,中國飛機導彈就得全部趴窩?真是這樣嗎?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當然認清自己的短板,奮發圖強,迎頭趕上是好事,但妄自菲薄就沒有必要了。中國芯片技術是比較薄弱,但並不是不能自產,特別是國產武器,早已經用上了70%國產的芯片。...
  回應
剩下30%是最關鍵的,戰時咋辦?
你沒仔細看文章麼剩下的是採購大規模的成本低廉的不用非要自己全造!戰時被封鎖就自己自足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3/doc-ifzqvvrz9546509.shtml
 
 
傳大陸研發匿蹤超材料 材質類似積體電路2018-04-25中央社 
 
據報導,中國大陸正為非匿蹤戰機,研發一種可以逃避雷達探測的匿蹤材料。
英文南華早報今天在報導中指出,如果成功,這種技術將可立即提升大陸非匿蹤戰機的戰鬥力,令戰機在戰鬥中擁有優勢。
據報導,這種技術涉及超材料的利用,這種材料類似積體電路,是一幅微小結構的外層,它可以令電波照射到戰機表面後出現異常反彈,從而製造出一種假象或是減少雷達的回波,以協助戰機達到匿蹤效果。
報導指出,江蘇南京大學一個專門研究毫米波的實驗室正在進行這項研究,並在瀋陽一處重要戰機生產基地進行測試。
據說,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也有類似研究,目的是為非匿蹤戰機覆蓋上一層可以躲避雷達的外罩,但至今還沒有報導提及美方廣泛應用這超材料技術。
根據網上資料,目前大陸已列裝的殲20為匿蹤戰機,另一款匿蹤戰機是仍在測試的殲31。
此外,早前有專家說,大陸另一款戰機殲10C也具有匿蹤功能;與殲20不同的是,這款戰機的匿蹤方法是吸收電波後,令電波無法產生回波。
但專家的上述分析尚待官方證實。至於大陸其他三代戰機如殲11、殲15和殲16等,都是非匿蹤機。
一般而言,超材料指的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是自然界沒有的;超材料擁有一些特別性質,比如讓光、電磁波改變它們的固有性質。
 
 
中國殲-10C讓我空優消失? 專家曝:台灣F-16V有2優勢 2018-04-18自由時報 
 
台灣、中國近日分別展開實彈演習,兩岸軍事關係略為緊張,中國空軍16日宣佈新型戰機殲-10C正式上線服役,讓人擔心台灣F-16戰機的「空中優勢」是否逐漸消失?對此,軍事專家吳明杰表示,我國F-16V型戰機匿蹤能力的提升、未來可增加響尾蛇飛彈,有這2大優勢,F-16的性能就不會輸共軍的殲-10C!
  吳明杰在三立節目《鄭‧知道了》中表示,如果台灣空軍F-16戰機未提升到V型,而是停留在AB型,那共軍的殲-10C戰機確實會比F-16強,但目前空軍F-16、F-16V型的性能都在提升,所以他認為「台灣的空中優勢不會喪失」。
  吳明杰透露,未來F-16V型換裝了最新的AN/APG-83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ESA),其探測距離遠比現在的還要遠很多,「能在更早的時間發現敵機」,更重要的一點是F-16V型有匿蹤的塗料,可使匿蹤能力提升30%,這就是我們能贏殲-10C的優勢楨:?)
  吳明杰指出,美軍F-16CD型是空對空作戰,我空軍則是對空、對海、對地都要,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吳明杰說,而且未來F-16V型還會增配AIM-9X響尾蛇飛彈,「這個飛彈是最強的、也是老共沒有的」楨:?)。因此若真要比較,吳明杰認為,我F-16V性能上是完全不輸中共的殲-10C,空中優勢根本是綽綽有餘的。
 
中巴關係有多鐵:霹靂15剛亮相就出口巴鐵對抗印度2017.2.13新浪軍事

  據美媒報導,巴基斯坦2018上半年開始訂購JF-17BLOCK3戰鬥機,將配備有源相控雷達和SD-10B(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的出口型),完全可以對抗印度空軍的陣風F3戰鬥機。
中國空軍早期殲-10還配備PL-11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

後期才升級為PL-12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

JF-17BLOCK1三種主要武器,SD-10空空導彈、PL-5E-2近距格鬥導彈、C-802AK機載反艦導彈
  空中加油系統是JF-17BLOCK2最主要的外部特點
  JF-17BLOCK3核心是中國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
  中國應該會同意出售PL-15給巴基斯坦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一直是巴最為可靠的武器來源,儘管美國已經同意向其他國家出售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至今還沒有向巴提供的跡象,新一代AIM-120D、AIM-9X也沒有批准向巴出口,相反美國向印度推薦的F-16IN卻配備有這些設備和武器,所以JF- 17在巴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3/doc-ifyameqr7466987.shtml

中國第四種新型遠程空空導彈發動機試驗成功2017-06-04新浪軍事
	此前網絡上出現的J-16所攜帶的遠程空空導彈採用的是可變推力固體發動機,而不是固沖一體式發動機
此前網絡上出現的J-16所攜帶的遠程空空導彈採用的是可變推力固體發動機,而不是固沖一體式發動機
	歐洲流星空空導彈也採用了固沖一體沖壓發動機
歐洲流星空空導彈也採用了固沖一體沖壓發動機 
  固體沖壓發動機配合可變流量可以為需要進行高速飛行的導彈在不增加燃料質量的情況下提供更遠的射程。中國目前已經曝光實體的兩款遠程空空導彈,固體沖壓發動機由於使用了貧氧推進劑以及從空氣中汲取氧氣助燃,因此比普通固體發動機天生具有高比衝優勢,據悉,國內含硼固衝發動機的比衝性能為8000N·s/kg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殲10C利用最新空戰理論攜一武器完全壓製印度蘇30 2017.7.21新浪軍事
殲-10C掛載兩種新一代的空空導彈
  作為我國一款已經大批量裝備的3.5代空優戰機,殲-10C所具有的威力比一般人了解的更加強大,因為它非常符合最新的空戰理念——OODA空戰循環(觀察、調整、決策、行動)。OODA由創造了經典的“能量機動”理論的美國空軍少校博依德發明,該理論對美國新一代隱身戰機F-22/35的研製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目前該理論在月初召開的“未來空戰作戰研討會”上,被我空軍戰機相關各領域權威人士(包括殲-20總設計師)大力推崇,代表著最新的發展潮流。
  OODA強調隱身設計,通過隱身能力破壞掉對方的觀察能力,從而使對方難以進入空戰的下一個環節,而我方卻可以佔據主動地位,快速完成自己的OODA循環。印度的蘇-30MKI並無隱身設計,其龐大的機體雷達反射面積(RCS)高達15㎡,而充分進行了隱身修型的殲-10C,其RCS只有1㎡左右,足足比蘇-30MKI小了一個數量級。在雷達探測能力上,蘇-30MKI使用的是N011M“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其功率只有蘇-35所使用的“雪豹-E”雷達的1/4,技術水平也不如,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60公里;反觀中國在航展中推出的FC-1所使用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其最大探測距離已經達到了170公里,殲-10C所使用的AESA雷達,直徑、功率更大,探測能力也更強。顯然,在空戰中,殲-10C由於巨大的探測優勢、隱身優勢,將完全佔據主動地位。然而殲-10C強大的不止是這些,還在於其所配備的整套的新一代的空戰武器。
  由於資金的匱乏,俄羅斯這些年無論是在戰機領域,還是在空空導彈領域,發展的速度都不快;目前其最新展出的空空導彈都只是R-77、R-73的改進型,最多算3.5代,至於印度所購買的,只有3代型。而我軍現役的殲-10C,掛載的卻是第4代的中遠程空空導彈PL-15和第4代的紅外格鬥導彈PL-10,如上圖所示。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1/doc-ifyihrmf3130188.shtml
 

我殲8戰鬥機有新出路 可學米格31帶此武器一擊必殺
米格31帶“匕首”

  殲-8II系列戰鬥機仍然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力機種之一,但是這種二代戰鬥機在現在四代隱身機滿天飛的時代已經沒有多少空戰價值,人們也在討論什麼時候和殲-7一起快快退役!
  不過,殲-8II系列包括殲-8B/D/F等型號,有的機體還比較新,不大可能很快退役,在日常飛行中也還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那麼如果最大化發揮殲-8II系列戰鬥機性能呢?俄羅斯的米格-31戰鬥機和“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的搭配為我們找到了新路。
  俄羅斯的最新推出的“匕首”空射彈道導彈來自于著名的陸軍用“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將這種本來陸上發射的導彈搬到空中,利用米格-31的高超音速能力,提高導彈發射的速度和射程,特別是由空中發射後這種導彈射程可以達到2000公里,速度提高到10馬赫也只要4.25秒。
  另外,這種高超音速導彈的末端速度非常大,能夠有效突破現代防空體系。加上米格-31的作戰半徑,使得這種本來只是戰役戰術短程導彈一下華麗變身為了中程導彈,作戰效能比美國“戰斧”巡航導彈還強!
  殲-8I是一種類似于米格-31的高空高速截擊機,2.2馬赫雖說達不到米格-31的2.8馬赫,很可惜,由於殲-8II的設計佈局,不僅機翼較薄無法搭載重型導彈,機腹也離地距離很短,難以曬下巨大的戰役戰術彈道導彈。那麼怎麼辦呢?
  好在中國有另外一種導彈,中國目前在試驗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目前中國已經多次試驗了高超音速飛行器,這種武器目前是從陸地上由火箭發射出去的,而美國也有用轟炸機攜帶高超音速飛行器進行試驗的案例。因此,這種比蠶寶寶一樣的彈道導彈小很多的高超音速導彈是可以掛載在殲-8II的機腹的,增大飛行器的航程和速度,這樣就讓中國幾百架殲-8II有了更好的用途,成為不對稱作戰能力的載體!
  幾十枚這樣的導彈從殲-8II的機群中發射出去,就算是導彈防禦體系也攔截不了!(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15/doc-ihapkuvm3020829.shtml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300成了擺設!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巴鐵新反艦導彈CM-400AKG高速達5.5馬赫源自中國 我軍卻無裝備2018-05-10新浪軍事
FC-1挂载CM-400AKG对地导弹
FC-1掛載CM-400AKG
  在兩軍對抗中,處於弱勢的一方,總是希望能夠另闢蹊徑,尋求一種具有特殊優勢的武器,以期能夠改變對抗態勢,謀取整體的平衡,這就是以前所謂的“殺手鐧”武器。對於我國海軍來說,以前最著名的殺手鐧武器莫過於2000年後,跟隨“現代”級驅逐艦來到我國的“日炙”型反艦導彈了。然而若以現在的眼光看,這種飛行速度2-3馬赫,最大射程低空彈道120公里、高空彈道200公里,只能艦載的反艦導彈,其“航母殺手”的美名只能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了。
我国“现代”级驱逐舰
我國“現代”級驅逐艦
  5年之後,跟隨著我國第1艘052C驅逐艦的服役,鷹擊-62(YJ-62)長6-7米,重約1.3噸,採用高亞音速超低空巡航模式,最大射程大於400公里。在當時,美歐等國的現役反艦導彈射程一般為200公里左右,YJ-62以其多出一倍的射程,無疑佔據了巨大的優勢。
第1艘052C型导弹驱逐舰
第1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
  當然,雖然現在YJ-62依然處於現役狀態,但已逐漸被更新型的鷹擊-18所代替。YJ-18採用亞、超音速結合的佈局,末端最大速度接近3馬赫,最大射程大於500公里,是我國最新的“殺手鐧”武器。而YJ-62,則逐漸走向了其目前最適合去的地方,那就是巴鐵的海軍部隊。
巴铁的Zarb型反舰导弹
巴鐵的Zarb型反艦導彈
  近日,巴基斯坦試射了其最新的Zarb型岸基反艦導彈,巴方說是“這就是仿製YJ-62的產物”,由於YJ-62本身就分為艦載型和車載型,所以未來巴方較大型的水面艦艇上,很可能也會出現YJ-62的身影。
  所謂“好事成雙”,我們給巴鐵的並不只是YJ-62,還有一款名為CM-400AKG,其最大速度5.5馬赫,最大射程240公里以上。這算是全球第一款實際服役的戰術用機載高超音速對地打擊武器了,我國也算大氣了。CM-400AKG將與YJ-62“雙劍合璧”,一起堅定的守護巴方的安全與和平。(作者署名:利刃/TZF)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10/doc-ihaichqz7207223.shtml
 
 

超音速反艦導彈相關新聞資料
 

美媒戰略之頁2013-01-29揭秘中國CM-400AKG導彈 是鷹擊12出口版(楨:?)2012珠海航展現場展出的CM-400AKG導彈和梟龍FC1輕型戰機,從外形看與鷹擊12完全不同


中國CM-400AKG 類似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 鷹擊12出口型(?)
Brahmos and Brahmos-M size comparison.JPG
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0.67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鷹擊12每枚約100萬,亞音速的中國C802A/803約50萬/法國飛魚100萬以上)中國梟龍FC-1(巴基斯坦稱JF-17雷電)戰機攜帶的CM-400AKG 重約兩噸、彈長6.5米,徑寬0.4米,最大射程達250公里,速度超過4馬赫。
△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度展出的CX-1超音速巡航導彈
△CX-1可與M-20戰術導彈以及一系列遠程火箭炮共架發射
中國出口埃爾及利亞的CX-1外形與布拉莫斯似,3馬赫,最大射程280公里,戰鬥部全重260公斤,可與M-20戰術導彈以及遠程火箭炮共架發射
 鷹擊18
052D驅逐艦發射鷹擊-18導彈
鷹擊-18的攻擊方式很特別。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該導彈在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垂直升空後,利用其尾部的燃氣舵迅速轉向,固體助推段完成助推任務後被拋離;緊接著彈體後部的渦噴發動機點火,使導彈進入勻速巡航階段,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250-500公里?),燃料耗儘後,渦噴發動機再次被拋離;分離出來的前部彈體是一個獨立的小導彈,該導彈採用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飛行速度可達2.5-3.0倍音速,航程達到40千米;此時,該彈主要依靠命中目標時巨大的動能來增強威力。水面艦艇攔截超低空目標時一般來說最大射程也在40千米左右,這樣的導彈對於防禦一方的艦艇來說極難攔截,因而鷹擊-18具有很高的突防概率和命中率。
 
臺灣之榮光! 世界第一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楨:?)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雄三射程普通型3001KM,加強型6004KM;速度約2.5Mh;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連俄印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18呢?「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艦潛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雄風三-維基百科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目前軍方尚未公佈資料,有推測為130公里,台媒報導為150,單位造價約1億新台幣(高300萬美元)。改良增程型升為400公里,速度三馬赫。增程型是將雄三彈體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間來實現,因此比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體積更大。
技術數據
長度 6.1米
直徑 46 cm
翼展 不明
整體總重 1,500公斤
發動機 固態燃料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5~3.5 Mach
有效射程 130公里(海平面)~ 400公里
飛行高度 20M~200M
導引方式 慣性導航 + 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150公斤
 
日本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
ASM-3長度約6米,重約900公斤,速度M3,射程150公里,制導方式為中繼慣導加末段主/被動復合制導方式,具備較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
 美國有超音速反艦飛彈嗎?
美國目前沒有超音速反艦飛彈服役,RGM-84魚叉只有0.85馬赫。 美在2005年4月測試成功,射程110公里,速度2.8馬赫的 GQM-163A土狼超音速掠海靶彈,測試短程反反艦飛彈如麻雀或公羊飛彈效能之用的,不用來攻擊敵艦。為什麼作為世界海上霸權的美國在反艦飛彈的發展上,為何如此消極? 主因是美國海軍是以航空母艦作戰群為作戰單位。E2C預警機巡航距離達到2,700公里,搜索範圍達600公里。艦載機F/A-18E/F可以攜帶空射型的AGM-84魚叉飛彈,攻擊3,300公里以外的敵艦。超音速反艦飛彈因為速度快,燃料耗費大,射程受限,不符合美軍作戰模式。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
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楨:?),比亞音速的作戰效果還要差,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很容易被雷達捕獲,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多譜勒效應不明顯,雷達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跟蹤,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美國長程反艦彈道飛彈試射成功 中國遼寧艦挫著等
根據美國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網站指出,美國長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在2013.11.12的第二次試射中,再度成功擊中、長260公尺的移動靶船。1970年代,美國海軍曾有衍生自戰釜巡弋飛彈的RGM/UGM-109B長程戰斧反艦飛彈,不過自1990年代除役之後,美軍僅剩AGM-84。2009年,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與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合約研發長程反艦飛彈。原先,洛馬團隊開發出二種LRASM款式,一種是LRASM-A次音速,射程達920公里、裝有450公斤彈頭,以AGM-158B聯合空對地離岸 飛彈增程型( JASSM-ER)為基礎進行研發;另一款LRASM-B為使用先進渦輪衝壓發動機,性能類似印俄合作的布拉莫斯(Brahmos)。由於RASM-B研發失敗風險較高,因此先期防衛計畫局於2012年初取消RASM-B研發計畫。不過,中俄發展的高超音速反艦武器,給美國構成了嚴重威脅,在發展防禦系統的同時,美軍發展自己的遠程反艦導彈。
 
 

 

 

 
 
 
亞洲最強艦空導彈始終被中國掌握:從紅旗7到紅旗10 2018-05-10新浪軍事
  2000年5月,剛服役三個月的564宜昌號導彈護衛艦,發射海紅旗-7型艦空導彈,將掠海來襲的靶機一舉擊落。2917年,在宜昌艦服役17周年之際,剛剛改裝完畢,煥然一新的宜昌艦,使用紅旗-10導彈進行了攔截鷹擊-83反艦導彈的實彈射擊。
  紅旗-7是在法國海響尾蛇基礎上研製的國產第二代點防禦艦空導彈,法國在1986年推出8S反導型海響尾蛇導彈,隨後在8S型基礎上研製了更加先進8MS型,採用整體式8枚導彈發射裝置與指向器分開配置的模組式結構。
  海紅旗-7首先在051型導彈驅逐艦105艦試裝,隨即廣泛裝備我國海軍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該導彈對飛機的最大射程13公里,可在8公里距離上攔截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具有很好的攔截低空掠海導彈的性能,能夠抗擊攔截高度僅15米的掠海飛行反艦導彈,是當時亞洲性能最好的近程艦空導彈,壓倒了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海麻雀艦空導彈。海麻雀導彈來自于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麻雀空對空導彈,對付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能力很差,只能攔截飛行高度150米以上的目標。
  2017年,056型護衛艦發射紅旗10,乾淨利索的擊落了一枚掠海來襲的鷹擊83。
  圖片:紅旗-10導彈將來襲的鷹擊-83導彈炸成了碎片,證明該導彈的性能足以攔截魚叉和雄風2類掠海高亞音速來襲目標。艦空導彈最好是直接命中並引爆來襲導彈的戰鬥部,或直接撕裂襲導彈的氣動結構。如果威力不足,中彈的來襲反艦導彈,還會靠慣性飛行一段,這可能會對本艦造成一定的傷害。
  紅旗-10的整個武器系統與美國的拉姆艦空導彈極為相似,採用被動雷達+紅外熱成像雙模制導,採用氣動舵面結合滾轉彈體控制,特別適合打擊超低空目標。
  滾轉彈體只有兩片鴨翼,能夠精確的控制導彈,消除擺動誤差,能攔截飛行高度僅5米的掠海反艦導彈,據軍事專家掌握的資料,目前世界上能夠進行5米高度掠海突防的反艦導彈,只有採用了自我調整掠海技術的中國鷹擊-18導彈。
  海紅旗-7採用傳統的氣動舵面控制,有四片彈翼,彈體擺動誤差超過15米,所以只能攔擊最低15米的來襲導彈,儘管這個15米的指標至今也是很厲害的。
  海紅旗-7是90年代國際最先進的近程點防禦艦空導彈,紅旗-10則是21世紀初世界最先進的近程艦空導彈。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中國這兩代導彈一直是亞洲最強的反導型近程艦空導彈。(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10/doc-ihaichqz7959166.shtml

中國海軍1130近防砲出了陸基版或出口中東打火箭彈2018.3.21新浪軍事
图文:国产新型弹炮合一近程防空速射系统
車載型730近防炮LD-2000近防武器系統(CIWS)
△1130炮高速射击的壮观画面
052D的1130炮
近日,網上有圖片顯示,1130炮已經追隨730炮的發展之路,發展出了陸基機動型號。1130炮最高射速超11000發/分,比730炮的4200發/分最高射速的兩倍還多,這無疑是前者最大的技術優勢。無論是對於C-RAM,還是打擊各類精確制導武器都更有把握。楨:1130的光電和射速能反四倍音速反艦導彈)
  回應
 用1130近防砲來對付火箭彈,怕是折了老本了.
 這玩意兒攔截火箭彈真不折老本,比以色列鐵穹便宜太多了。

以色列:鐵穹” C-RAM防空系統


中國這些反艦武器均可擊沉美航母 但有4大問題難解決2018.3.30新浪軍事 
 
  航母同一切主戰裝備一樣,都不是“不可擊沉”或“不可摧毀”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單純地使用武器摧毀航空母艦其實也很容易——從YJ-83K、YJ-18A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到DF-21D型ASBM的越天頂攻擊,從魚-10型重型魚雷對航母水線以下的轟炸,再到500公斤或1500公斤穿透式彈藥的淩空攻擊,儘管航空母艦具有極好的抗沉抗毀設計,要讓航空母艦喪失戰鬥力——癱瘓在水面上——徹底擊沉並不是太大的難事。
  但是,問題並不是在於怎樣擊沉它,在擊沉它之前,我們更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怎樣發現它?怎樣突破它的防線?怎樣讓大量的彈藥準確命中它?怎樣讓彈藥命中它的要害部位?
  航空母艦機動性極強,晝夜機動範圍可以達到600海裡,這對於攻擊一方的戰場監視系統定位就是極大的考驗。紅海軍當年在白海、巴倫支海等狹窄海區為了發現大西洋艦隊的航母不得不祭出潛艇警戒線戰術甚至跟蹤群戰術這種一對一盯防/密集防禦的笨辦法,而太平洋艦隊則基本上就沒有可靠的發現並定位太平洋上美軍航母的辦法,以至於美軍的“NOR82”演習成功地騙過了紅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岸基監視系統實施多次類比攻擊。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要面對的和強敵的海戰,我軍的對海監視系統面對的考驗無疑更加巨大。
  即便是能夠發現航母,怎樣突破它的防線難度更大——航母在主要威脅方向上往往部署有雷達哨艦,在400海裡攔截線上部署有執行戰鬥巡邏任務的F/A-18E/F(很快就會成為F-35C)型制空戰鬥機,在縱深配置有EA-18G電磁攻擊機與E-2D鷹眼2000預警指揮控制飛機,而在戰時強敵的航母更有可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F-15C/APG63V3乃至F-22A的強大支援,要掩護我軍主攻機群搶佔反艦導彈發射陣位,難度不比發現航母小。
  作為現代戰爭防禦能力最強的單個大型戰鬥裝備,航空母艦的自身抗沉、抗毀能力毋庸置疑,損管能力也無疑是海軍艦艇中最為強悍的,美軍對“美利堅”號航母的擊沉試驗足足持續了二十天,最終使用MK48mod5重型魚雷才將其擊沉就是明證。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其實施戰役攻擊時,不僅要能夠命中它,還必須有多枚不同類型、不同方向的彈藥同時命中它,以求得最大限度地削弱航母的損害管制能力,否則彈藥命中時間相差太大,對於航母的損傷就成為了添油戰術。同時,選擇其要害部位實施攻擊也是相當重要的,諸如使用重型魚雷攻擊航母的水下造成其整體結構的破壞,使用越天頂攻擊直接打擊其核反應爐部位,才能保證“有可能”將航母徹底擊沉。
  因此,總的來說,建議題主與其關注用什麼武器能夠擊沉航空母艦,倒不如關注關注怎樣發現航母之類的問題來的現實。(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殲-8系列圖

 

 

File:J-8 fighter.jpg

位於北京軍事博物館的殲-8原型

 

File:KampfflugzeugF-8China.jpg

殲-8II

 

File:Shenyang J-8B(w).jpg

殲-8II B

 

File:Shenyang J-8I and J-8II.png

殲-8I和II比較

 

File:Shenyang J-8.JPEG

殲-8II F型

老兵不死︰殲-8後續改進型殲-8T戰斗機悄然現身(圖)

在空軍中悄然現身的最新殲-8T戰斗機,配備有新的半埋功能艙

 
 
不老的护国神鹰:中俄军演话歼-8(组图)
殲-8武器
 
歼-8Ⅱ高空高速战斗机

殲-8IIM

歼-8Ⅱ高空高速战斗机

殲-8ⅡM使用了俄羅斯ZHUK(即“甲蟲”)火控雷達

歼-8Ⅱ高空高速战斗机

 

歼-8Ⅱ高空高速战斗机

WP-13B雙轉子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42.7kN,加力推力65.9kN
歼-8Ⅱ高空高速战斗机

 

 

 

 

 

 

 

 

 

 

 

 

 

 

 

 

 

 

 

 

 

 

 

 

 

 

 

 

 

 

國産“藍天”導航攻擊吊艙

 
殲-8 -維基百科
Shenyang F8 (2897978063).jpg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殲-8II,該機曾在1989年運抵美國進行航電系統的改裝
殲擊8型戰鬥機(殲-8或稱J-8),北約命名為「長鬚鯨」(Finback),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基於米格-21的基礎上研製生產的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原型機於1969年完成首飛,1984年採用兩側進氣布局的殲-8II完成首飛,該機中國空軍在換裝Su-27戰鬥機以前最先進的攔截機。
  原本殲八依「八二工程」(Peace Pearl Program ,PPP)與美國格魯曼公司進行航電升級,但六四事件爆發後中國遭到美方禁運,雖然曾透過重啟合作的方式迴避規定,但仍無疾而終。此後受困於中國內部電子技術水平低下,使得該機在服役初期航電系統問題頻發,遲遲未能形成作戰力,被軍隊稱為「只能上天不能打仗的和平鴿」,而設計之初強調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一直到2000年後才得以實現。2009年,美國媒體稱其對地攻擊能力總算達到標準。2011年,由於研製進度,相關設備與武器的拖延難以達到空軍的要求,殲-8開始逐步除役。
  目錄 
1 型號
1.1 殲-8白/殲-8原型
1.2 殲-8R/殲偵-8
1.3 殲-8A
1.4 殲-8ACT
1.5 殲-8E
1.6 殲-8II 01批次/殲-8II基本型
1.7 八二工程
1.8 殲-8II 02批次/殲-8B
1.9 殲-8C/八三工程
1.10 殲-8D
1.11 殲-8H
1.12 殲-8G
1.13 殲-8F
1.14 殲-8FR/殲偵-8F
1.15 殲-8IIM
1.16 殲-8IIACT
2 用戶
3 現況
4 圖片
5 參見
6 參考
7 外部連結
  型號
File:Shenyang J-8 (2897990879).jpg
殲-8白天型/殲-8原型
1964年5月由航空研究院提出在米格-21基礎上研製高空高速殲擊機,同年10月方案論證提出作戰對象為美國空軍的B-58兩倍音速高空轟炸機和F-105戰鬥轟炸機。1965年5月17日,羅瑞卿批准新殲的戰技指標和研製任務,並正式命名為殲-8。由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承擔具體任務。1968年7月,首批2架殲-8總裝完畢。1969年7月5日,原型機由尹玉煥駕駛首飛成功。
  然而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殲-8的進度被大大拖延,直到1979年12月才正式定型,而計劃安裝的204單脈衝火控雷達和交流電供電系統此時也未完成研發工作,只能安裝226雷達測距器,使得初期的殲-8隻能作為晝間攔截機使用,因此最早定型的殲-8被稱為殲-8白,1985年該型停產。
  殲-8R/殲偵-8
殲-8R是衍生自殲-8白的戰術偵察型,該型號在機腹加裝由美國和德國聯合提供的KA-112A偵查莢艙方案,1984年空軍決定改裝10架殲-8白為殲-8R型,1989年8月完成改裝。
  殲-8A
File:J-8 Fighter at Jianchuan Museum.jpg
殲-8I,與殲-8 外觀最明顯區別是駕駛艙蓋樣式不同
早期定型的殲-8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1976年3月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殲-8I開始研製,改進包括電子、座椅、氧氣系統和組合儀表重新設計,將兩門30毫米30-1機炮換為一門23毫米23-3型雙管機炮。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於1978年2月完成生產圖,並開始試製。首機於1980年5月完成總裝。同年6月15日地面試車時,由於液壓系統故障造成引擎起火,整機燒毀。第二架原型機在更換液壓泵後於1981年4月24日完成首飛。1985年7月27日正式定型。而配套的204單脈衝火控雷達也在1984年完成設計定型工作,正式命名為射擊雷達-4型。然而即便完成全天候作戰能力改進的殲-8此時也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1990年殲-8A飛機停產。
  殲-8ACT
1990年前後,殲-8又發展出了「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ACT)改型,用於驗證在飛行縱軸上的主動控制技術。1988年12月8日,殲-8ACT完成首飛。1989年1月28日,殲-8ACT模擬式縱軸線傳飛控系統完成試飛。1990年6月24日,殲-8ACT數字式縱軸線傳飛控系統閉環首飛成功,標誌著該機驗證獲得初步成功,其技術後來由殲-8IIACT驗證機繼續研製並推進發展。
  1991年4月23日,殲-8ACT正常完成了例行試飛,著陸時輕跳起30厘米,飛行員推桿制止機頭上仰。但因動作稍猛,而試驗中的飛行控制軟體存在缺陷,使得這一操縱動作超出了計算機的運算範圍,飛行控制軟體完全失效。飛機第二次跳躍至10米高度,傾斜35度,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飛機墜毀。
  殲-8E
File:J-8E Fighter 20170902.jpg
殲-8E
由於殲-8A設計時間較早,配套的航電系統落後,瀋陽飛機製造廠開始對殲-8A進行改進,改進包括將射雷-4雷達替換為殲雷-7甲改火控雷達,增加使用霹靂-5空對空飛彈的能力,加裝941型箔條/紅外干擾彈綜合投放器、全向雷達告警器等設備。1992年11月24日第一架改裝後的殲-8E飛機首飛,1993年7月通過技術鑑定,隨後殲-8A飛機陸續被改裝為殲-8E。
  殲-8II 01批次/殲-8II基本型
File:Shenyang J-8.JPEG
殲-8II 01
由於殲-8採用機頭進氣,不利於安裝大直徑雷達天線。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開始在殲-8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改進主要是將原有的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使用渦噴-13B引擎替換渦噴-7引擎,這種飛機被命名為殲-8II。顧誦芬為該機總設計師,1984年6月12日,殲-8II原型機首飛成功。1988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殲8II飛機設計定型。
最初生產的殲-8II並未裝備部隊,而是交由空軍飛行試訓中心進行試驗訓練任務。
  八二工程
1987年,中國航空部門同美國格魯曼公司簽訂了一筆價值5.5億美元的合同訂單,由美國對55架殲-8II飛機進行電子系統改進。改進包括加裝AN/APG-66(V)雷達脈衝都卜勒雷達、座艙顯示系統、1553B數據匯流排、火控計算機、慣導系統等。合作項目美國稱為「和平珍珠」(Peace Pearl),而中國國內則稱為「八二工程」。除此之外雙方還探討引進AIM-7M空對空飛彈,為殲-8II換裝F404引擎等事宜。
1989年初,兩架殲-8II飛機和一個機頭段模型運抵美國,中方約20名技術人員前往紐約長島格魯曼公司工廠、代頓空軍基地進行培訓學習。美方試飛後認為該機氣動設計較好,但製造工藝不佳。
1989年6月4日,中國發生六四事件,西方國家重新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該項目被迫停頓。1989年10月美方重新啟動該項目,1990年4月美方要求中方增加2億美元預算以支付停工期間的費用,而此時中國已經轉向同蘇聯談判進口蘇-27戰鬥機,對該項目已無興趣,1990年9月完成全部地面調試工作後計劃終止。兩架殲-8II飛機和4套機載設備於1993年1月交還給中國。
  殲-8II 02批次/殲-8B
File:KampfflugzeugF-8China.jpg
殲-8II
早期生產的殲-8II飛機由於機載電子設備不成熟所以並未批量生產交付部隊,隨後瀋陽飛機製造廠在殲-8II 01批次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改進包括換裝208甲火控雷達、增加使用阿斯派德飛彈(中國稱之為A彈)和霹靂-8空對空飛彈的能力、加裝大氣數據計算機、平視顯示器等,改進後被稱為殲-8II 02批次,後稱殲-8B。
儘管早在1989年殲-8B就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但該機配套的208甲火控雷達和A彈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搭配使用,直到1995年殲-8B才完成A彈定型打靶試驗,1995年12月該機正式定型。
  殲-8C/八三工程
八二工程中止後,瀋陽飛機製造廠制定了殲-8III方案,1990年10月31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林宗棠陪同下到瀋陽飛機製造廠視察並聽取了研製殲-8III的設想,江澤民當場指示:「在『八二工程』上,美國制裁我們,如此欺負我們,我們一定要把殲-8III搞上去,一定要為國家、為人民爭口氣。」後又在中央軍委領導會議上指示:「殲-8III一定要搞。錢,我想辦法籌集。我們這麼大的國家,買幾架飛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要自力更生,靠我們自己,搞它200架,對付台灣的『經國號』。」因此改型號被稱之為「爭氣機」。
1991年5月,殲-8III正式批准立項並命名為殲-8C,該型號兩大重要改進包括換裝兩台渦噴-14「崑崙」渦輪噴射發動機,加裝自行研製的數位化航空電子綜合火控系統。其他改進包括換裝1471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增加空中加油能力、增加使用武器種類、換裝彈射座椅等。受八二工程中止的影響且需求迫切,軍方提出「爭三保四」首飛(爭取在三年內並至多在四年內首飛),「爭六保七」設計定型(爭取在六年內並至多在七年內設計定型)。
1993年12月12日,殲-8III01架原型機完成首飛,1994年12月30日,03架全狀態原型機完成首飛,1995年至1996年,01架和03架原型機先後轉場試飛院進行定型試飛。1997年1月24日,04架原型機轉場試飛院由於天氣原因降落時衝出跑道導致飛機損毀。1999年5月20日,05架原型機在試飛院進行試飛任務期間引擎燃油系統發生嚴重泄露導致飛機起火,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飛機墜毀。兩次重大事故嚴重影響了殲-8C的定型,而配套的渦噴-14「崑崙」引擎在試飛期間故障頻發,此時殲-8F也已完成設計定型,2002年殲-8C通過設計鑑定後宣告計劃中止。
  殲-8D
殲-8D是在殲-8B的基礎上加裝受油管,使其具備空中加油能力,1990年11月21日首飛,1991年12月完成首次空中加油,1995年5月交付部隊,1996年完成設計定型。
  殲-8H
由於殲-8C改動較多使得該型號的發展並不順利,但該計劃所使用的1471都卜勒脈衝火控雷達進度良好,瀋陽飛機製造廠提出在殲-8D的基礎上進行航電升級的改造方案。1999年12月,總裝備部同意殲-8H方案,方案將升級現有殲-8B/D的航電系統,將208甲單脈衝火控雷達換裝為1471都卜勒脈衝火控雷達的改進型號1491型,2000年6月18日該型號首飛成功,2002年8月完成霹靂-11空對空飛彈(阿斯派德飛彈的中國生產版本)定型靶試任務,2004年1月20日正式完成定型。改造後的殲-8B/D飛機被稱為殲-8BH/DH型。
  殲-8G
殲-8G是在殲-8H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加強了機翼中央掛點強度,在機腹加裝測頻天線罩,改進後可以發射鷹擊-91反輻射飛彈和KD-88空對地飛彈,但並未在部隊服役。
  殲-8F
File:PLAAF Shenyang J-8II Jordan.jpg
殲-8F
1998年,瀋陽飛機製造廠在殲-8C方案上進行改進,改進包括換裝2台渦噴-13BII引擎、使用1492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替換原方案的1471火控雷達、增加使用霹靂-12空對空飛彈和對地精確導引武器的能力、座艙現代化改裝等。2000年12月20日該型號首飛,2002年交付部隊使用,2005年完成設計定型。
同殲-8H一樣,殲-8F的航電系統也被用於殲-8B/D飛機的升級,升級後的型號被稱為殲-8BF/DF,該型號也是殲-8II系列的最終改型。
  殲-8FR/殲偵-8F
殲-8FR是衍生自殲-8F的戰術偵察型,保留空戰能力的同時增加偵查功能,該型號去除航炮並在機腹加裝保形偵查萊艙,服役之初使用兩台渦噴-14「崑崙」引擎,但由於該引擎故障頻發又換回兩台渦噴-13BII引擎。
  殲-8IIM
殲-8IIM是殲-8II的外貿型號,通過引進俄羅斯的航電設備對殲-8II進行改進,改進包括加裝一台ZHUK-8IIM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改裝座艙顯示系統、增加使用R-27和R-73空對空飛彈的能力,1996年完成首飛並參加了當年舉辦的的第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展。2004年瀋陽飛機製造廠在該機基礎上進行改進,沿用了殲-8F的航電系統。該型號從未獲得訂單。
  殲-8IIACT
為了提高數字式三軸四餘度線傳飛控系統的研製效率,瀋陽飛機製造廠在殲-8II003號機的基礎上改裝了殲-8IIACT,該型改裝包括在進氣道唇口後增設一對鴨翼,加裝三軸四餘度線傳飛控系統等。1996年12月29日完成首飛。
  現況
中國解放軍在2011年10月開始退役殲8。因為其1969年首飛,但直到1980年才正式服役,等到服役時已經屬落後,所以生產總量並不多。由於殲8機動性較差,所以如今大多被用於執行偵察和電子戰任務。截止2011年初,中國大約有300架殲8還在服役。
2017年中俄「航空飛鏢」大賽,殲-8DF以高速偵察機項目參賽,最終贏過蘇-24MP獲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BC-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