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電子戰飛機果真能干擾美軍EA18G?
可能是島上設備,不過連運8都可魔改成各式電戰機了,殲11/15/16...等戰機也行!
另參【圖博館】: 由SU27到殲十一 運8魔改運輸機 運8電戰機 台軍電戰機)
美軍EA18G戰機南海遭干擾?美媒炒作是中國干的
美國海軍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以強大的電子壓制能力著稱,但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018-04-18爆料稱,該機最近在南海上空被干擾。美國並沒有什麼證據證明干擾來自哪裡,但卻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中國干的。
中國殲-15D“咆哮鯊”
中國殲-15D“咆哮鯊”
美國EA-18G電戰機
電戰機-EA-6B
報導稱,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已抵達菲律賓,而艦上的飛行員報告描繪了一幕令人不安的場景——與中國日益緊張的關係。“事實是,你的一些設備無法正常工作表明,有人試圖干擾你。所以我們得出這一結論。”一架EA-18G的飛行員稱。地緣政治諮詢公司Stratfor的軍事分析師奧馬爾·拉姆拉尼在被問及潛在的干擾問題時告訴商業內幕網站:“這不是美國人認為可以善待或認為可以忽視的事情……美國可能會試圖以某種方式進行對抗。”拉姆拉尼說,如果瞄準導航或通信系統,干擾“可能是危險的”,但美國海軍的電子攻擊機能夠應對這一挑戰。“'咆哮者'是性能非常強的機器”,拉姆拉尼說,“我懷疑中國人能否真正對那架飛機產生那麼大的影響。這種系統將會試圖干擾並壓制他們,但我並不認為這會造成安全問題。”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美媒的報導來看,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遭遇中方干擾,甚至就連EA-18G是否真的遭遇人為干擾都還不清楚。EA-18G裝備有先進雷達、導航系統和通信系統。同時它的電子戰系統能夠定位對方的輻射源,並對對方雷達、通信系統進行干擾。EA-18G可能遭遇干擾的設備主要是雷達、GPS系統和通信系統。但它攜帶的高靈敏度的無源探測系統理論上對大功率干擾源具備一定的定位測向能力。如果美方認為乾擾來自中方,應該提供更充足的證據,而非簡單地說機載設備不工作了。
回應
那就厲害了,傳說能壓制F-22的東西都被我們干擾了,就這爛水準還要打電子戰,趁早滾回家吧!
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8-04/11890194.html
中國雷達超強抗干擾絕技曝光美電子戰機再休想壓制
△美國的上一代電子戰飛機EA-6B曾壓制我國雷達,美國即便用更新的EA-18G也很難重現當年得情景
今天(2018-04-22)是中國雷達兵成立68週年的日子,發展至今,這個兵種已成為我國國土防空反導的骨幹力量。
中國反隱身雷達數據公開:可在280公里外發現美F22 2018.2.17新浪軍事
中國雷達超強抗干擾絕技曝光美電子戰機再休想壓制
△本周在亚洲防务展上展出的SLC-7雷达
△美國的上一代電子戰飛機EA-6B曾壓制我國雷達,美國即便用更新的EA-18G也很難重現當年得情景
今天(2018-04-22)是中國雷達兵成立68週年的日子,發展至今,這個兵種已成為我國國土防空反導的骨幹力量。
在現代戰爭中,可以感知戰場的雷達裝備變得越來越重要,少了它幾乎可以說仗也不用打了。我國防空雷達部隊的發展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挫折,例如台海危機期間,我國沿海的雷達就曾被美國電子戰飛機嚴重干擾。
隨著近年來我國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類似被干擾的畫面將不可能再出現。近日,中國電科14所的SLC-7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亮相亞洲防務展,廠商介紹該雷達抗干擾性能時罕見的用了“超級”這樣的自信字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款雷達。
隨著近年來我國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類似被干擾的畫面將不可能再出現。近日,中國電科14所的SLC-7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亮相亞洲防務展,廠商介紹該雷達抗干擾性能時罕見的用了“超級”這樣的自信字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款雷達。
SLC-7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工作在L波段,採用數字相控陣體制,具備二維相位掃描與方位機械掃描能力。這個波段依然具備探測隱身目標的潛力,並且更容易實現高探測精度,因此多用途性能突出。
雷達在設計過程中就從反隱身氣動目標、反臨近空間以及彈道導彈目標出發,採用多項成熟技術,作用距離遠、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雷達陣面採用單車運輸方式,架設、收時間短,機動性強。
SLC-7具備遠程防空反導預警、目標指示、跟踪引導的功能,作戰對象包括隱身飛機、常規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戰術導彈、臨近空間目標等等。此外,雷達甚至能夠定位火砲和火箭彈目標,其用途之廣泛遠超其它許多同類雷達。
△中國電科14所的SLC-7(右側)與YLC-8B一起亮相2016年珠海航展
2016年,SLC-7曾以實物亮相珠海航展,但與它一同展出的雷達包括被曾在東北跟蹤過F-22戰機的YLC-8B型雷達,因此它引發的反響遠不及後者。但就整體性能而言,SLC-7在綜合性能並不遜色於YLC-8B,當然兩款雷達波段不同,執行任務的側重點自然會有所不同。而SLC-7憑藉波段特性,能實現的多用途性能更加出色。
珠海航展期間,或許是出於宣傳需要,SLC-7在亮相時的宣傳重點似乎也是“反隱身”。據簡氏防務的報導,SLC-7對雷達反射面積為0.05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450公里。從這個資料看,SLC-7的反隱身能力的確算的上出色。
△F-22等隱身武器對我國的國土防空威脅巨大,我國研發預警探測雷達都會考慮反隱身需求
但就反隱身而言,相比YLC-8B這類UHF波段雷達,以及VHF波段的先天優勢,要說SLC-7的主要賣點是反隱身還是有點“勉強”。
應該說,多用途才是SLC-7的“撒手鐧”,而反導性能或許更是其中的重點。在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在展出材料中將以色列的“綠松”列為SLC-7雷達的對標產品,稱其整體性能優於“綠松”系列的最新型號。
“綠松”是全球反導雷達的標杆產品,印度、韓國這些對彈道導彈防禦極其敏感的國家都選擇購買這個型號用於導彈跟蹤、制導。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國家都號稱能夠制造反導攔截彈、電子技術先進,可偏偏就搞不出反導雷達,這也從側面反應此類產品研發的複雜性。
△以色列的“綠松”反導雷達
中國電科選擇以“綠松”作為SLC-7對標產品應該並非偶然,據簡氏防務的報導,SLC-7對雷達反射面積0.01平方米的彈道導彈目標探測距離為300千米,這應該是穩定跟蹤、探測概率達90%下的數字,實際探測距離會更遠。就資料而言,可圈可點。
當然,SLC-7的性能並僅僅體現在生硬的指標上。因為雷達的重要性,現代戰場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就是對對方的雷達進行幹擾。例如,美國最近在打擊敘利亞時,B-1B轟炸機就會有電子戰飛機隨行,這一方面是為了自衛,另一方面則是乾擾對方雷達。探測巡航導彈本來就困難,如果雷達的抗幹擾性能不好,那面對美國人的攻勢將沒有任何招架能力。
據中國電科14所介紹,SLC-7抗幹擾能力極其出色。其在採用全固態有源相控陣體制的同時,運用了“超級”智慧抗幹擾技術,具有乾擾偵收、分析、分類和乾擾自適應抑制功能。雷達在工作的同時偵查幹擾信號進行分析,自動提取乾擾特徵,通過與乾擾特徵庫比對完成乾擾分類識別處理。根據幹擾分類識別成果,自適應選取響應的抗幹擾措施完成對乾擾源的抑制。
可以說,SLC-7絕對是一款低調、奢華的頂級雷達產品。而它擁有智能化的抗幹擾能力顯然不會是個案,我國當前快速列裝的新一代雷達系統應該都會具備類似能力。如此,我國的雷達探測網絡在應對強敵時將更有把握,輕易被幹擾也將永遠的成為歷史。
△我國已經建成強大、成體系的預警探測網路,SLC-7若服役將有自己的明確定位
單就SLC-7雷達而言,如果出口的話完全可以作為中等國家防空反導預警的骨幹力量。而在解放軍,在擁有完整預警體系的情況下,它的使用將更加靈活,可以最限度的發揮出自己的潛力。(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先解決晶片問題吧...
軍用晶片全是國產的。你黴爹啥時候成大善人了,還供應晶片給對手的軍隊?軍用產品美國都禁運幾十年了。軍用晶片不用像民用晶片性能好,主要是要穩定。舉個例子,f22的處理器水準有多高?386而已。
FE-18電戰機在南海被壓制,就已經體現了我軍電子戰的強大能力。
求求你別BB了,先把晶片做好再說擺脫老美壓制好嗎?!
最近配合美帝的貿易戰,一群內奸又沉渣蜂起配合鼓譟。請大家擦亮眼睛將其一一記錄在案。一旦有事,積極檢舉揭發,徹底整肅!
到正格的時候可別學了中興通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3/doc-ifznefki0338868.shtml
相關新聞
核心技術並非中興軟肋 重壓之下中國科技未來可期
轉機?美商務部同意中興提交新證據
中興:正採取措施以遵守美國拒絕令
日本經濟新聞:美國封殺中興華為,背後是怕被赶超的焦躁
美國專業協會:5G進度中國第一,但美國會贏得比賽
俄媒:中國已在5G領域搶占先機
專家:美製裁中興不會阻礙反而倒逼中國高技術快速發展步伐
習近平: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中國戰機導彈不會因美禁運芯片趴窩 自給率已達70% 2018-04-23新浪军事
最近中興公司被美國政府禁售電子元器件,在國內外引發了軒然大波,一時之間,中國高科技產品的“芯片之痛”徹底暴露出來了。很多人由此產生了悲觀情緒,甚至認為,美國如果對中國實施徹底的芯片禁運,中國飛機導彈就得全部趴窩?真是這樣嗎?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當然認清自己的短板,奮發圖強,迎頭趕上是好事,但妄自菲薄就沒有必要了。中國芯片技術是比較薄弱,但並不是不能自產,特別是國產武器,早已經用上了70%國產的芯片。...
回應
剩下30%是最關鍵的,戰時咋辦?
你沒仔細看文章麼剩下的是採購大規模的成本低廉的不用非要自己全造!戰時被封鎖就自己自足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3/doc-ifzqvvrz9546509.shtml
傳大陸研發匿蹤超材料 材質類似積體電路2018-04-25中央社
據報導,中國大陸正為非匿蹤戰機,研發一種可以逃避雷達探測的匿蹤材料。
英文南華早報今天在報導中指出,如果成功,這種技術將可立即提升大陸非匿蹤戰機的戰鬥力,令戰機在戰鬥中擁有優勢。
據報導,這種技術涉及超材料的利用,這種材料類似積體電路,是一幅微小結構的外層,它可以令電波照射到戰機表面後出現異常反彈,從而製造出一種假象或是減少雷達的回波,以協助戰機達到匿蹤效果。
報導指出,江蘇南京大學一個專門研究毫米波的實驗室正在進行這項研究,並在瀋陽一處重要戰機生產基地進行測試。
據說,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也有類似研究,目的是為非匿蹤戰機覆蓋上一層可以躲避雷達的外罩,但至今還沒有報導提及美方廣泛應用這超材料技術。
根據網上資料,目前大陸已列裝的殲20為匿蹤戰機,另一款匿蹤戰機是仍在測試的殲31。
此外,早前有專家說,大陸另一款戰機殲10C也具有匿蹤功能;與殲20不同的是,這款戰機的匿蹤方法是吸收電波後,令電波無法產生回波。
但專家的上述分析尚待官方證實。至於大陸其他三代戰機如殲11、殲15和殲16等,都是非匿蹤機。
一般而言,超材料指的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是自然界沒有的;超材料擁有一些特別性質,比如讓光、電磁波改變它們的固有性質。
中國反隱身雷達數據公開:可在280公里外發現美F22 2018.2.17新浪軍事
中國電科38所DBF體制305A三坐標米波雷達
隱身飛機主要是針對0.2GHZ至29GHZ波段,受隱身原理的限制,隱身飛機難以做到針對米波隱身,反輻射導彈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無法對其進行打擊。例如在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的美軍F-117A據說就是先被特工偵查其起飛後,報告給塞爾維亞軍方,賽軍方適時開機一部米波雷達,米波雷達發現目標後將數據傳給防空導彈,最後將其擊落。而在敘利亞內戰期間,諸多敘軍先進雷達都被美軍的防輻射導彈摧毀,只有一部米波雷達還在頑強工作。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戰鬥機的隱身技術不僅僅包含對戰鬥機表面結構和材料的雷達隱身設計,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隱身設計方向——射頻隱身,值得反隱身武器加以應對。
射頻隱身是指機載雷達、通信導航識別、數據鍊和電子戰等機載電子設備抵禦射頻無源探測、跟踪和識別,以減少射頻無源探測系統的作用距離及跟踪制導精度的隱身技術。目前,美國已經全面掌握了各類機載電子設備輻射能量的自適應控制技術、射頻隱身波形設計等射頻隱身技術,並且為新一代的主戰飛機配備了射頻隱身性能良好的機載電子設備,簡單講,例如美軍F-22和F-35採用綜合射頻技術,可以在作戰中保持“絕對靜默”飛行狀態,常規反隱身武器是無法對其有快速反應的,必須使用新的技術才能夠加以製衡,實際上,我國38所(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吳劍旗團隊經過多年苦心研究,其DBF體制三坐標米波雷達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一些公開刊物上描述稱,“該雷達針對的主要是五代隱形戰鬥機,這種戰機具有超低雷達反射面積、超音速巡航、超高機動性的特性”。
中國電科14所JY26三坐標米波雷達
無獨有偶,作為38所的老對手,14所(南京雷達技術研究所)也研製成功了多型同樣機制的三坐標米波雷達,據資料稱,其研製的米波三坐標雷達共6個模塊,有兩個天線,一個天線座,一台電子設備,兩個大功率電源車共6個運輸單元,適合於公路、鐵路、船舶、飛機等方式運輸。戰時兩個天線快速拼接在天線座車上,形成高約20米,寬約16米共有600個有源米波相控陣天線單元,1小時內可以完成架設/撤收。所有的數字回波信號通過光纖送至設備艙工作站進行複雜的算法處理,可抗5台干擾機同時發射干擾信號,最遠能發現550公里的非隱身目標。雷達轉動時最大發現目標數112個,不轉動時發現最大目標數42個。
該文稱,普通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0.01平方米的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會急劇擴大到0.4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280到383公里,即使保守計算,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雷達截面積為0.1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也為280到383公里,這充分說明了現代化米波雷達對雷達截面積並不敏感,已經足夠滿足雷達對隱身目標遠程預警的需要。並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米波雷達分辨率不高,測高精度不足,無法探測超低空目標都得到了解決,據稱,其精度已能識別兩架以超音速編隊巡航的F-22A戰機。除了可以識別隱身目標外,該雷達還可以為反戰術導彈提供預警,可發現700公里外70公里高的彈道目標,能提供120秒的預警時間,最後,該型雷達還可以對細微的射頻隱身進行信號截獲,並與某型被動式反隱身探測裝置相結合,達到在遠距離定位B-2A和F-22戰機的效果。(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回應
赤裸裸的洩密。
很明顯是故意洩密,而做到震懾作用.而且探測距離還有保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7/doc-ifyrrmye2273628.shtml
殲-16欲超美EA-18G 成最強電戰機2015-12-29 旺報
日前,解放軍海軍遼寧艦在渤海海域進行艦機融合訓練,新一批殲-15艦載戰鬥機進入機庫。
解放軍殲-15戰機。
大陸新曝光殲-16電子戰機照片,全球軍事專家研判,解放軍空軍正試圖趕上美國海軍的地表最強電子攻擊機EA-18G(咆哮者電戰機),相信殲-16電戰機同樣有阻斷敵方雷達間資料鏈的能力,這套配備未來可能裝備於遼寧艦的殲-15艦載機,讓海軍也具雷達打擊能力。
大陸觀察者網指出,經過多年研發,解放軍建立反雷達、反防空系統打擊能力。電子戰機的兩大手段,分為硬殺傷和軟殺傷,雷達干擾就是軟殺傷,像美國空軍現役F-16CJ野鼬鼠戰機就是裝備AGM-88飛彈和ALQ-184自衛電子莢艙,來獵殺敵方防空系統。
切斷敵軍連結資料
軟殺傷是在為硬殺傷開路,也就是干擾,先期癱瘓敵方防空系統,是防空-反防空對抗中,技術最複雜、最重要的一種作戰方式。
殲-16電子戰機可攜帶5個干擾莢艙,接收系統則裝在機內。就這部分而言,勝過EA-18G在攜帶兩個副油箱時就只能攜帶3個莢艙。
另外,殲-16電子戰機還能對Link 16資料鏈實施近距離干擾。Link 16資料鏈就是所有雷達、防空飛彈之間的聯繫系統,跨區域整合所有資訊,安全性很高,被美軍應用在飛彈控制、無人機控制。
大陸的相關論文,研究如何干擾Link 16系統的非常多。美國國防部也曾承認,在某些情況下,遇到過Link 16資料鏈被干擾的情況。
這就意味著殲-16電子戰機必 須直接突入敵防空系統,切斷Link 16資料鏈通信,讓敵人的海面攻擊艦和空中預警機無法連結資料,也就無法和地面防空飛彈系統連結。美國EA-18G咆哮者在打擊利比亞防空系統時,就曾經發揮這樣的作用。
或移植設備至殲-15
但這篇文章也承認,解放軍在專業電子戰方面剛起步,要說殲-16電子戰機已經趕上,甚至超越EA-18G的水準,未免太過頭。譬如美國正研製新型NJG莢艙,一個能敵5個舊款干擾莢艙,未來必然裝在EA-18G上。
當然,殲-16電子戰機也可能會升級新版莢艙。作為專用電子戰機,接收和分析敵方無線電信號的能力至關重要,殲-16兩側翼尖上就是類似美國EA-18G翼尖ALQ218莢艙的長基線接收測量系統。
殲-15作為與殲-16性能相似的平台,最有可能移植殲-16電子戰機的相關設備。海軍未來以殲-15S電戰機,會更強調對美國神盾系統的壓制,以大陸海軍來講,電子戰機的重要性將比空軍更加突出。
EA-18G電子戰機
又稱「咆哮者」電子攻擊機,是美國海軍在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擁有強大的電磁攻擊、干擾能力,專門對付防空雷達和地對空飛彈的雷達。而且可在航空母艦起降,號稱目前地表最強電子攻擊機。
EA-18G的電戰能力來自其吊掛的ALQ-218V(2)戰術接收機和新型ALQ-99戰術電子干擾莢艙。通過分析干擾物件的跳頻圖譜,追蹤發射頻率,對輻射源進行精確定位,實現「跟蹤-瞄準」式干擾。可以干擾160公里外的雷達和電子設施。
殲16電戰機換裝太行後 戰力進一步趕上美軍「咆哮者」2016/02/12
殲16電戰機換裝太行後 戰力進一步趕上美軍「咆哮者」2016/02/12
近日,網絡上傳出一張照片顯示,殲16裝備了太行發動機。在此之前,殲-16電子戰型飛機也已經實現首飛。如果消息屬實,這種飛機將有力的提高中國空軍的電子戰能力。從相關消息來看,這架飛機是在國產殲-16的基礎上改裝而成,由此可以推測它應該是一架伴隨干擾飛機,即伴隨攻擊機編隊深入到戰區對對方雷達、火控、通信等系統進行干擾和壓制,實際上殲-16電子戰改進型並不是第一架國產電子戰飛機,此前海外媒體曾經報導,中國海軍航空兵也正在用殲-15S改裝電子戰飛機,考慮到這類飛機的價格和成本較高,所以可以推測殲-15S、殲-16的主要設備和系統應該通用。只不過根據載機的不同進行了適當的改進。
網上疑似殲-16電子戰改進型飛機的圖片
從公開的圖片可以看到,殲-16電子戰型的主要改進之處是取消了包括機關炮在內的許多設備,增加了電子對抗用的相關設備。該機採用類似美國EA-18G裝備的APG-79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電子戰能力。殲-16電子戰型在翼尖掛載有新型電子戰吊艙,它的外形與EA-18的ALQ-218相近,具備寬頻信號感知和識別功能,這樣的布置也表明殲-16電子戰飛機可能採用了短基線時差法測向技術,這種技術具備精度高、數據量小、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目前西方已開發國家電子偵察系統普遍採用的一種技術,但是這種技術對於接收機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要求較高的接收機到達時間差一致性,對於元器件要求較高,而這方面長期是國內的弱項,國內相關單位從上世紀90年代重點研究短基線時間法測向技術,新世紀取得突破,殲-16採用這種技術之後,可以有效的提高它的輻射定位能力。
掛載電子戰吊艙執行任務的殲轟-7
此外,由於殲-16本身屬於具備強大外掛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因此該機可能最多可以攜帶5個干擾吊艙。相比之下,我國海軍航空兵此前裝備的轟電-7「飛豹」電子戰型飛機只能在左右兩側機翼下各掛一個吊艙。且由於殲轟-7飛機本身載重能力有限,飛機內部無法加裝太多額外電子設備,因此很多設備不得不安裝在吊艙內,因此實際上吊艙功能也受到一定限制,與殲-16電子戰型的多個吊艙不能相提並論。如果殲-16電子戰型飛機採用增推型太行發動機,推力可達13噸。
殲-16多用途戰鬥機
殲-16從蘇-27發展而來,具備較好的飛行性能,加上配備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配合PL-15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PL-10紅外成像制導近距格鬥空空飛彈,其自衛空戰能力不亞於掛載AIM-120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和AIM-9X近距格鬥空空飛彈的美國EA-18電子戰機,也具備較強的自衛空戰能力,可以在高威脅環境之下作戰。再加上配備了先進的外掛管理系統,也讓殲-16的配備更加靈活,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殲-15S電子戰飛機透露就可以掛載電子戰吊艙、反輻射飛彈、空空飛彈和空地飛彈、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多種任務,具備更加廣泛的用途,相信殲-16也具備這樣的能力。
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
殲-16電子戰型是利用國內電子工業成果而研製的新一代電子戰飛機,也是我國空軍首次裝備的類似美國EF-111、EA-6B或者EA-18G這樣的伴隨電子戰飛機,可以掛載電子戰吊艙,也可以掛載反輻射飛彈,具備軟硬壓制能力,考慮到未來的作戰環境,也可以配空戰武器進行自衛空戰,估計還會配備國產拖曳式誘餌,以進一步提高飛機的生存能力。
此前我國空軍所裝備的轟干-5、運-8高新型等電子戰飛機都採用大型飛機平台,無法伴隨攻擊機群提供電子戰支援。有了殲-16電子戰型,我國空軍對高密度現代化防空火力網的突防和摧毀能力將有很大提高,該機是填補我軍裝備空白的新型裝備。
相關新聞
美軍幾架EA6飛機讓我軍2個軍區癱瘓 逼解放軍提升電子戰能力
https://read01.com/zh-tw/oL0Ay0.html#.WtqDAW6FNdg
配置齊全、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空中電子攻擊體系2017-04-05
美軍空中電子攻擊力量主要由在歷年局部戰爭中都發揮極為重要作用。每次戰役開始後,電子攻擊飛機總是一馬當先地發起電子戰攻勢,為後續作戰飛機實施空中突防掃清障礙。然而自從1996年和1998年F-4G「野鼬鼠」和EF-111「大鴉」電子攻擊飛機相繼退役後,美國海空軍電子防護力量就有所削弱。此外一些先進的防空系統不斷湧現,如俄羅斯的S-300和S-400防空系統,這些系統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探測和攻擊目標,對美軍作戰飛機構成了前所未有威肋。其次,各國軍方的反隱身作戰能力日漸增強。這些使美軍認識到,在未來空戰中,雖然隱身飛機在手,但它們也需要電子戰力量的支援。
隨著美軍空中電子戰核心EA-18G「咆哮者」的全線部署,以及美國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美軍空中電子攻擊體系己初現規模,其體系機構主要由四部分構成:防區外干擾區(Stand-Off)、緩和隨隊干擾區(Modified-Escort)、滲透隨隊干擾區(Penetrating Escort)和防區內干擾區(Stand-In)。
美軍空中電子攻擊體系中防區外的電子攻擊任務主要由EC-130H「羅盤呼叫」和EB-52飛機來執行。處於防區外的電子攻擊飛機在距敵方前沿較遠的區域內就能對敵方信息系統實施壓制干擾。執行防區外電子攻擊任務的飛機能在空中滯留,機上搭載專用電子干擾設備,干擾功率大,能在特定的區域內形成干擾壓制區,掩護己方部隊的突防等作戰任務。
EC-130 Commando Solo系列飛機(簡稱為EC-130)作為美軍心理戰能力的一種標誌,它在戰場上的不俗表現,一直以來為美方津津樂道。作為美軍的特種作戰飛機,總體而言,EC-130的任務便是執行美方的心理作戰任務。EB-52項目則是指在大型轟炸機B-52機翼下掛載干擾吊艙,產生相當於6架EA-6B飛機的干擾功率。美國空軍計劃為76架B-52飛機加裝電子戰吊艙,其中36架加裝雙吊艙。不過,EB-52項目目前進展並不順利,預計最快也要到2018年才能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美軍空中電子攻擊體系中的隨隊干擾區由兩個部分組成,包括緩和隨隊干擾區和滲透隨隊干擾區。同防區外相比,隨隊干擾區離目標更近,電子攻擊平台可伴隨攻擊編隊突防,在編隊飛行的區域內形成干擾壓制區,對敵方信息系統實施干擾。
緩和隨隊干擾區內的電子攻擊任務由EA-6B「徘徊者」和EA-18G「咆哮者」執行。EA-6B飛機是基於航母或陸基的電子戰攻擊護航和遠程干擾機。「徘徊者」飛機使用其先進的干擾機,使敵軍的預警、監視、地面控制截獲或通信系統失效或混亂。EA-6B也是美軍用得最多的飛機,因為任何進行空襲的飛機,包括F-117和B-2隱形飛機在內,都需要得到它的支持,以邊在干擾保護之下對敵方的空防進行突防,美軍突防伊拉克的飛機都得到EA-6B的支援,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的飛機葉離不開EA-6B的支援。
EA-18G與EA-6B相比,它可以提供更加優異的全方位干擾和監視,實時情報鏈和地面攻擊能力,主要用於對付敵方的警戒和地面引導跟蹤雷達。EA-18G目前發展的重點是「下一代干擾機」(NGJ)項目,該項目旨在開發更先進的機載干擾系統,替換EA-6B和EA-18G上使用多年的AN/ALQ-99戰術於擾機。
美軍空中電子攻擊體系中防區內的電子攻擊任務主要由「聯合無人作戰空中系統」(J-UCAS)或者「小型空射誘餌一千擾機」(MALD-J)來執行,它們可對敵方信息系統直接實施近距離攻擊。J一UCAS以敵方火控雷達(包括地空飛彈制導雷達和高炮火控雷達)作為重點干擾對象,既可配置在攻擊飛機編隊以外,先於攻擊編隊到達干擾陣位,對目標附近的雷達等電子情報系統實施綜合電子干擾,構成電子屏障掩護攻擊機群的戰鬥行動,也可隨同攻擊機混合編隊,在編隊前列施放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掩護攻擊機編隊作戰。MALD—J是一種先進的低成本、模塊化、可編程、空射飛行器,射程約900千米,可產生雷達信號模擬戰鬥機、轟炸機和攻擊機的作戰飛行路徑特徵,欺騙引誘敵方綜合防統空系。
美國在最近的30年里,先後發動了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幾次戰爭都是現代信息化條件下高技術局部戰爭,在這其中美軍各類空中電子攻擊力量發揮了其巨大的作用。
https://kknews.cc/military/lzjzlx9.html
中國電子戰版轟6高調公開亮相作戰可覆蓋整個南海2018-01-24
中國國內關於電子戰型轟-6G轟炸機的報導引發境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印度時報》尤其對這種可以覆蓋南海的電子戰轟炸機展現出濃厚興趣,稱它大大提高中國海軍打贏現代戰爭的能力。中國軍事專家表示,轟-6G攜帶大型乾擾吊艙執行專職電子戰任務有自身優勢,尤其是在海上、遠距離作戰時,它將是一把鋒利的“剪刀”,有效剪斷一些地區性武裝的防空雷達網。
轟-6帶電子戰吊艙有優勢
從報導中公佈的外形來看,這種吊艙尺寸較大,應該不是戰鬥機廣泛使用的自衛型電子吊艙。用轟炸機攜帶電子戰吊艙擔負專職電子戰任務並不常見。之前美國專職電子戰飛機通常是具有一定機動性的戰鬥轟炸機和攻擊機,例如EF-111、EA-6B和EA-18G。不過用大型機改裝為電子戰飛機也有先例,中國有基於運-8運輸機的運干-8,美俄也有基於C-130和安-12的干擾機,美國甚至曾計劃在B-52的基礎上改進研製專職的防區外電子戰飛機。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理論上講,中國海軍殲-15和殲轟-7都有能力攜帶這種大型電子戰吊艙,扮演類似美軍“咆哮者”的電子戰任務,中國海軍選擇轟-6G平台主要是基於該機航程遠、航時長的優勢。由於這兩個大型吊艙尺寸大、重量也不小,如果用殲轟-7攜帶,該戰機作戰半徑比較有限,會制約在南海方向的運用。而轟-6G攜帶該吊艙後,幾乎可以覆蓋整個南海,當然也可以在台灣東南部海空域作戰。目前尚不清楚,轟-6G攜帶的電子戰吊艙與殲轟-7攜帶的是否是同一型號。理論上,轟-6G還可以攜帶功率更大的電子戰吊艙。而且單架轟-6G可以攜帶更多吊艙,以便同時覆蓋更寬的頻帶範圍,干擾更多雷達。另外,和運-8相比,轟-6G航速更快,更容易與戰機編隊使用。
三種電子戰模式
專家表示,加裝了電子戰吊艙的轟-6理論上具有3種作戰方式。第一種是防區外支援干擾。也就是在敵方防空導彈打擊範圍以外,對其防空警戒雷達進行壓制干擾。這時候電子乾擾波束從對方雷達旁瓣進入,產生噪聲和假目標,大大壓縮對方雷達的探測範圍。
第二種運用方式是伴隨干擾。也就是伴隨突擊編隊,對敵方高威脅雷達目標特別是火控雷達、砲瞄雷達實施大功率干擾。這時由於乾擾波束從雷達主瓣注入,干擾強度很大。轟炸機由於飛行速度慢、機動能力差,如果遇到空中攔截,自身的生存力相對較低,因此這類伴隨干擾任務通常由攜帶乾擾吊艙的殲轟-7戰機執行。但當執行遠距離伴隨任務時,例如轟炸機遠航、突擊遠海大型水面目標時,這種轟炸機改進的電子戰飛機將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第三類為自衛干擾。儘管該電子戰吊艙是一種典型的專用壓制型電子乾擾吊艙,但對於轟炸機來說,其重量尚能承受。將它安裝到較為老式的轟炸機上,可極大提高生存能力。這樣,這些老型號的轟炸機也可以執行一些高威脅的轟炸任務。不過,由於這類專用電子戰吊艙價格昂貴,而且付出的重量和阻力代價較高,轟炸機自衛應該不是主要使用方式。
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1-24/doc-ifyqyesy0516362.shtml
運-8特種機-維基百科
運8G(GX3,類似EC-130,解放軍空軍裝備),用於取代轟電-6的空軍型電子干擾機,運-8C基礎上改進的II類平台,取消了尾炮艙和領航員艙。機頭安裝了一套KZ-800大型機載電子偵察系統,主要用於搜索、截獲地面和水面雷達發射的各種無線電信號,同時可以對信號源進行精確定位。
運8J海上警戒機(高新1號GX1),最顯著的外觀特徵是機首異乎尋常的俗稱「大鼻頭」的黑色雷達天線罩,安裝監測雷達,1998年首飛。
運8JB(GX2,類似EP-3B,海上電子情報搜集機),採用運-8基本型I類平台,功能類似Y8CB,機首下部雷達天線罩加大,安裝不同的電子偵察設備。定位上非常接近前蘇聯海軍圖-16R電子偵察機。
運8G(GX3,類似EC-130,解放軍空軍裝備),用於取代轟電-6的空軍型電子干擾機,運-8C基礎上改進的II類平台,取消了尾炮艙和領航員艙。機頭安裝了一套KZ-800大型機載電子偵察系統,主要用於搜索、截獲地面和水面雷達發射的各種無線電信號,同時可以對信號源進行精確定位。
運8T(GX4,類似EP-3B/EB-66混合體,解放軍空軍裝備),空軍戰場指揮通信機,仍然保留「透明機頭」。由於機身上下有大量的通信天線,因此也被戲稱為「刺兒頭」,該機相當於大規模空中行動中的「通信總站」,起到戰場協調的作用。
運8W(GX5,空警-200,類似SAAB340AEW)機背安裝平衡木式相控陣雷達天線,2004年首次露面。高新系列中目前唯一的中國海空軍均有裝備的型號。
ZDK-03預警機,外銷巴基斯坦空軍,機背裝有機械式圓盤形雷達的預警機。機體同Y8W。
運8FQ(GX6)海軍反潛巡邏機。最顯著的外觀特徵是機首下部有球形雷達天線罩,機尾有磁異常探測器,機身設有武器艙。GX系列飛機中唯一需要攜帶武器裝備的型號。
運8XZ(GX7,類似EC-130J心理戰飛機),空軍心理戰飛機,運-8C基礎上改進的II類平台,取消了尾炮艙和領航員艙。II類平台採用氣密貨艙。
GX8,類似EP-3B,海軍綜合電子戰飛機,用於取代GX2。
GX9,空軍二代心理戰飛機,強化了對敵民用網絡的攻擊能力。
GX10(空警-500),根據和空警2000的綜合對比測試,空警500在最大探測距離,跟蹤目標數量等重要指標上全面達到甚至超越了後者的水平。
GX11,空軍二代電子情報偵察機,從機身上的大量共形天線來看,該機很有可能是高新1/3的後繼者。
電子作戰飛機-維基百科
電子作戰飛機-維基百科
電子作戰機(簡稱電戰機)是專門執行電子戰的軍用飛機,主要有電子偵察機、電戰支援機、電子干擾機等不同類型,電戰機的研製與生產需要非常高的技術,目前僅有少數先進國家能自製,其中以美國技術最為領先,國外向其購買的電戰機也最多。
電戰機的功能也被用在其他機種如:反潛機、運輸機、轟炸機、直昇機、偵察機上,美國也特別創立專職類別的電戰機,如:海軍的EA-6、空軍的EF-111A等。
俄國Tu-22改裝的電戰機
電戰機-EA-6B
各國的電子作戰機
美國空軍 :
EF-111(電子干擾機、已退役)
RC-135V
EC-130H(通信干擾機、電子監視機)
EC-130E
RC-135S(導彈監視機)
F-16CJ
F-4G
EB-52SOJ
美國海軍 :
EP-3E 獵戶座 II(電子偵察機)
EA-6A/B (已退役)
EP-3E
EA-18G
美國陸軍 :
RC-12D
EH-60A(旋翼機)
日本 :
EP-3(電子情報機、海上自衛隊使用)
UP-3D(電戰訓練機、海上自衛隊使用)
U-36A(電戰訓練機)
YS-11EA(電子干擾機、航空自衛隊使用)
YS-11EB(電子情報機、航空自衛隊使用)
EC-1(電戰訓練機、航空自衛隊使用)
中國 :
運-8
Tu-154MD
殲-16D
中華民國 :
C-130HE
俄羅斯 :
Tu-16
Tu-22
Il-20
Yak-28PP
英國 :
坎培拉式轟炸機
霍克尼姆羅德對潛警示機
法國 :
道格拉斯DC-8、EC-160
德國 :
龍捲風戰鬥轟炸機
義大利 :
G.222VS
龍捲風戰鬥轟炸機
以色列 :
EC-130H
RC-12D
EV-1E
EC-707
電子作戰-維基百科
美國海軍EA-6B電子作戰機能夠提供干擾與情報蒐集兩項任務
電子作戰(以下簡稱電戰)泛指利用各種裝備與手段來控制與使用電磁波段(包含無線電、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線波段)而進行的軍事行動,這些行動包含維持我方使用與控制的能力,與抵擋敵人阻礙我方使用的手段,以及妨礙敵人達到相同目的的方式。
目錄
1 任務區分
1.1 傳統區分方式
1.1.1 電戰支援
1.1.2 電戰反制
1.1.3 電戰反反制
1.2 現有區分方式
1.2.1 電子作戰支援
1.2.2 電子防護
1.2.3 電子攻擊
1.3 電子攻擊的任務型態
1.3.1 軟殺
1.3.1.1 主動干擾
1.3.1.2 被動干擾
1.3.2 硬殺
為了達到電子作戰的目的,對於任務有以下的區分方式:
電戰支援
電戰支援(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 Measure,ESM)是指利用各類裝備與手段,對於電磁波訊號進行分類,辨識,定位與分析等等的工作。常見的任務包括對各種雷達的區分,辨識與方位標定等等。
電戰反制
電戰反制(Electronic Warfare Countermeasures,ECM)是指對敵方使用電磁波的裝備和手段,進行壓制或者是破壞的行動。常見的任務包括干擾敵人接收的電磁波訊號,或者是對敵人的裝備進行實質上的破壞等等。
電戰反反制
電戰反反制(Electronic Warfare Counter Countermeasures,ECCM)是指我方降低或者是壓制敵人的反制行動所產生的影響。常見的手段包括更換雷達使用的頻道或者是操作地點,更換無線電通訊使用的頻道等等。
現有區分方式
電子作戰支援
RC-135W Rivet Joint電子情報蒐集飛機的內部,這一類飛機是電子作戰支援當中重要的裝備
二戰德軍無線電截聽車
E-4 電子戰飛機兼空中指揮機
電子作戰支援(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ES)包含電戰支援的任務型態,但是支援的範圍擴及其他型態的軍事行動所需要的各種電子作戰相關情報的支援,辨識與分析。
電子防護
電子防護(Electronic Protection,EP)包含電戰反反制的任務,但是涵蓋範圍擴及對於裝備,人員以及作戰相關與支援資訊的保護,並且確保各類軍事行動的有效進行,不至於受到敵方的反制而干擾。
電子攻擊
電子攻擊(Electronic Attack,EA)包含電戰反制的任務,但是涵蓋範圍擴及對於操作的人員,設施,支援的裝備與人員的攻擊與摧毀。
電子攻擊的任務型態
電子攻擊或者是電戰反制的任務型態可以區分為兩大類:
軟殺
軟殺是以非物理性,非實質上的摧毀方式降低或者是壓制敵人使用電磁波的行動與能力。常見的軟殺方式又可以區分為兩類:
主動干擾
主動干擾是以發出訊號的方式阻止敵人有效接收與利用電磁訊號的方式。譬如發出干擾電波使敵人無法使用無線電進行通訊。
被動干擾
被動干擾是自己不發出訊號的手段,對於敵人使用電磁波的行動與以干擾。譬如說利用干擾絲製造雷達假目標,或者是以特殊塗料降低紅外線訊號的強度,降低敵人偵測的距離或者是機率。
硬殺
硬殺是以實質上破壞或者是殺傷敵人的系統,人員與相關設施,以阻絕敵人進行各種電子作戰行動的能力。常見的硬殺手段包括以反輻射飛彈摧毀雷達等訊號發射系統,以各種飛彈或者是炸彈等武器摧毀敵人的通訊設施與單位。擔任硬殺任務的載具或者是武器不一定具備截收與使用目標所散發的訊號的能力。譬如說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攻擊伊拉克長程警戒雷達的AH-64直昇機只是一般對地攻擊直昇機,使用的武器也並未針對雷達站或者是任務進行改裝或者是使用其他特別的裝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