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圖博館】中印民族性:曾批日本「有禮無體」,印度禮都沒!不料崇尚個人自由的美國也有不少禮儀禁忌。

禁忌嘛,各民族皆有,只要是忌諱之處皆禁地,只是各禁各忌罷了!


【新圖博館】實然觀如同前述: 依演化的實之相是萬物萬事皆息息相關、「多元」應比「西來/一元說」較合歷史實相,奈何至今「判準和發言權」都仍在「西來」掌中,其根在「中國關聯性思惟及表意文字vs西方對立性思惟及表音文字」,各民族性由演化之初近似「大同小異」(漁獵採集的原始人同屬個人、家庭、氏族)至「大異小同」(西方個人主義中國家族主義、日本集團主義)關鍵亦然,而這些關鍵又與人文地理(古希臘羅馬的地中海、中國的大河平原、日本的孤立列島)的演化息息相關的,故中國四大農業文明中唯一幾千年不斷的文化型國家、而古希羅在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下分裂了(古希羅的海洋文明之初也具海盜性質,只是後來合理化成個人商業契約行為,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個人主義/契約論便以之掠奪美洲等新大陸的所謂無主之地)、日本雖有名義上萬世一系天皇但長期封建(這與氏族/藩國/集團主義三者息息相關)。......日本武士本來只強調「弓馬之道」及對上之忠心,從鐮倉幕府開始,統治者將中國的禪宗、朱子學、陽明學等,以斷根的方式,去除禪宗的明心見性、大破大開,朱子的理一分殊、格物致知天命,陽明的致良知等,偏重禪宗較為形式的坐禪樸實無私力行、朱子的忠君、陽明的知行合一等,而形成武士魂:忠孝、勇武重名分、尚節操、講究封建道德。除武士道外,武家文學亦偏陽剛的戰爭文學如《平家物語》《太平記》,武士另外在「能樂」「茶道」也有高度成就(相對於中國禪宗的「活在當下」、「能樂」的死白面具和多鬼魂故事、反映了「櫻花與武士刀」式的「死在當下」,而「茶道」亦以斷根的方式將中國自然閒適的茶藝變成禮儀性的茶道[雖自認「和靜清寂」],故日本是「有禮無體」的集團社會,難怪日本人不會讓座老弱婦孺,因只知集體禮教、不知孔子「人而不仁如禮何」孟子「惻隱之心」,但日粉日精卻哈日成癮、竟辯之以日本人怕麻煩到他人故不讓座)。

另參
【新圖博館】《中國人》《中國人與 中印民族性   《中國性》《髒話化史》
 )

 

美國生活禁忌多 跟非洲裔說葡萄汽水可是歧視!2018-05-01 范琪斐
 
  美國社會表面上看來非常開放,言論超級自由,但你若以為這表示你在美國啥都能講,啥都能做,你就大錯特錯,美國社會禁忌之多,動不動就踩到地雷。
  有一個叫Travel Taboo(旅遊禁忌)的網站搜集了一些在美國不該做的事,比如
‧ 不可以問收入、財產等個人資訊
‧ 不可以在人前脫鞋子,所以到美國人家拜訪除非主人要求,不然絕對不可脫鞋
‧ 不可以在人前吐舌頭
‧ 不可以不問對方是否同意之前就抽菸
‧ 不可以在人前用牙籤
‧ 不可以在公共場合補妝(化妝)
‧ 不可以不跟小朋友打招呼
‧ 不可以在女主人未宣布開動之前就開始吃東西
‧ 不可以在吃東西時發出咀嚼的聲音,嘴巴裡有東西不可以說話
‧ 不可以在晚上坐地鐵,地鐵上會有吸毒的、賣毒的跟幫派分子
  其他還有很多條我懶得翻譯,就不列出來了,但以上這些「不可以」,除了地鐵那條絕對是胡說八道之外,其他大致符合美國人一般的習慣。
  大家此時一定在想,這麼多哪記得了?我在美國住了二十多年,嫁了個美國老公,自已都成為美國人,我都還常出錯。
  有一次一起旅行的朋友說她不舒服,下午的行程就不參加了,我想我們帶了一大堆藥出門,Roberto 又是醫生,就很好心地問:「妳那裡不舒服啊?」Roberto 馬上出面糾正:「不能問人家生什麼病的啦!除非她自已說。」我跟女朋友道歉,對方馬上說:「沒關係,沒關係。」
  各位,這就是outsider 的好處,美國人將大大小小疾病,大至癌症小至長針眼都視為隱私,他自己說得,但是問不得,但我因是外國來的,是outsider,有言論免責權。人家常常會說:「她不知道嘛,沒關係。」
  給我發現我有這個outsider 免責權之後,這還得了,我便常常運用在採訪上。有些問題明明很敏感,老美一般是問不出口的,但我因有某些程度的免責權,便問得大搖大擺。
  比如在美國,宗教信仰、政黨屬性、擁槍反槍、墮胎議題都是禁忌,美國自由派與保守派壁壘分明,撕裂的程度,我覺得比臺灣藍綠之爭還要嚴重。所以除非很熟的朋友,已知對方的底細,在一般聚會時是不會談起這些敏感議題的,以免不小心破壞了聚會的氣氛。但因我是outsider,問對方信什麼教,有沒有槍,都很自然,對方也答得自然。所以我跟Roberto 出門應酬,大多由我負責聊天,帶回的八卦可比Roberto 聽來的精彩多了。
  美國禁忌實在太多,像是你跟非洲裔講葡萄口味的汽水是歧視,你跟墨西哥裔講豆子是歧視,你跟伊斯蘭教徒講頭巾是歧視。我跟Roberto 一個亞裔、一個墨裔,都是少數族裔,我常常看到不同族裔的尤其是白人朋友,非常努力地假裝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少數族裔背景。但一位白人朋友因把Roberto 不小心叫成Robert,少了一個o,我老公便老大不高興,拉下臉來糾正對方,說他的名字是西班牙文發音,不是英文,對方嚇得屁滾尿流,馬上道歉,怕被冠上種族歧視的罪名。
  這些是種族的,政治上的禁忌也很多,有一次我跟一個臺灣來的體育記者一起在阿拉巴馬州跑林書豪的新聞,他跑到一半被球隊公關叫去談話,他回來很洩氣地跟我說,他穿的T恤出了問題,原來他在臺灣隨便買的T恤,上面的人像是希特勒,體育記者自已根本沒注意,我一聽便知道要不好了,希特勒被白人至上的偏激派視為袓師爺,阿拉巴馬當時剛發生白人至上偏激派主導的殺警事件,正敏感當中,而且在美國,希特勒幾乎是邪惡殺人魔的同義辭,罵人希特勒是非常嚴重的。
  體育記者不知情把希特勒人頭穿在身上在球場上穿梭,若是被攝影機不小心拍到,球隊有可能會被觀眾抗議的。球隊公關於是要求體育記者全程要穿上外套。體育記者顯然不知事情的敏感度,幾分鐘後,他為了搶拍照片忘了穿外套,馬上又被球隊公關請去,這一次則直接禁止他回到球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outsider 的言論免責權有其界限,不要以為是免罪金牌,可在斷頭臺上救人的。
  二○一四年,一群明尼蘇達St. Thomas 大學的學生想弄一頭駱駝來校園做活動解壓,結果被抗議,有人說駱駝是白人用來罵阿拉伯人的,有人說這是虐待動物。主辦單位覺得很無辜,不知為何幾個月前他們請麋鹿來學校就沒問題,駱駝就不行。總而言之,駱駝敵不過抗議聲浪,最後真的沒來成。駱駝事件發生之後,在美國引發許多討論,美國的禁忌是不是太多了一點?先不要說自我審查對言論自由造成的危害,種種禁忌造成不同族群的人很少能放下心防溝通,對彼此的了解便越來越少,雙方的鴻溝越來越深,在要求達成共識的民主制度裡,便很容易造成施政牛步化。
  我常常看到我的美國朋友,保守派只交保守派的朋友,自由派只交自由派的朋友,各自的陣營裡,有自己的新聞頻道(保守派看福斯,自由派看福斯以外的任何新聞臺)、自己的電視節目(保守派愛看強調傳統家庭價值觀的像7th Heaven,自由派則喜歡看家庭成員中有同志成婚的像Modern family)、自己的休閒活動(保守派喜歡打獵,自由派喜歡出國旅行)、自己的超市(保守派去Walmart,自由派去Costco)、自己的餐廳、自己的品牌hellip;hellip;我自由派的朋友對我到Walmart 買菜此事非常不諒解,認為我在支持靠血汗工廠賺錢的企業,我保守派的朋友則對我不信基督這事很感冒,擔心我將來要下地獄。但他們都當我是朋友,因為我是outsider,我只能聽,不能評論,評論了也沒重量。但我常常在想,你們是同一國的人,當你對同一國,有時是同一州、同一城市甚至同一條街上不同族群的人完全不了解的時候,你如何跟這些人在異中求同呢?
  那跟不熟的美國人談什麼最安全呢?多年跟美國人交談的結果,基本上運動跟天氣最安全。雖然洋基迷跟大都會迷是死對頭,談天氣也只能止於今天氣溫真高,不能擴張到談地球暖化,因為很多保守派人士到現在還認為地球暖化是自由派科學家自己想像出來的。
  *本文摘自《買槍,養馬,呼大麻:范琪斐的美國時間》,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范琪斐
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紐約大學傳播所碩士,前TVBS駐美特派記者,現為三立新聞駐美特派記者。長住美國,先生Roberto是美國人,在醫院擔任急診室醫師。
 
日本人為什麼不愛說髒話2016-05-30 
 
  一般中國人對日本的印像很極端,不是窮凶極惡就是剛健清潔。尤其是後者,從萬人聚會廣場上一片紙不留,到社長動不動就就登門道歉兩小時,日本人的文明總是被吹得天花亂墜又似乎一切都是真的。
  比如說在說髒話這件事上,日本人好像真的不是那麼愛說髒話。是我們對他們的髒話缺乏了解嗎?還是日本人真的就有那麼文明?
  其實問題只在於日本人說不說“丟辣媽”。
首先可以肯定一點的是,日本人是要說髒話的。
髒話或許起源於某種咒語,古老的巫術都相信語言有賦予事物意義、促使某件事實現的神奇力量。在另一方面,髒話還有宣洩情感的作用。爆粗不僅能讓人宣洩壓力和情緒,還能顯著增強一個人忍受痛苦的能力。
  日語作為一種發展成熟的語言,也和其他文明一樣有著發達的詛咒和情緒宣洩系統。日語中的髒話主要分為如下幾類:
1.用骯髒的事物比喻對方:雜魚(ざご)、畜生(ちくしょう)、屎(くそ)
2.貶低對方的外貌:醜女(ブス)、蠢臉(ばかづら)、臉醜(見にくい顔)、外八字(外足)
3.貶低對方的才能:蠢材(あほ)、沒用的傢伙(役立たず)、弱小的蟲子(​​よわむし)、完蛋玩意(できそこない)
4.貶低對方的品德:色老頭(エロオヤジ)、變態(へんたい)、下流(げひん)、色狼(どエッチ) 
5.根據對方的特點進行貶低:老掉牙的武士(はぬけのさむらい) 、中國佬(毛唐) 、棒子(キムチ)
6.通過不使用敬語表達情緒:你這傢伙(てめー)去死(死ね)吃招吧!(くらえ) 
  形式種類還是很豐富的。但是這些髒話一不罵爹娘,二不把生殖器掛嘴邊。所以我們之所以會覺得日本人不愛說髒話,大概就是因為我們總覺得日本人說的髒話不夠臟。翻來覆去幾句“畜生”“醜女”,放在沒分級制度的電視劇裡表現表現人物性格的粗狂還行,真在現實生活中,這幾個詞兒罵到五年級就不夠用了。這就顯得十分文明了。然而日本人就真的是因為文明才不攻擊爹媽、祖先和描述交配行為嗎?
  髒話的殺傷力
使用髒話的目的在於冒犯對方,越能戳到痛處越好,越打破禁忌越好。
越是場面上不可討論的話題,就越被髒話所青睞。屎尿屁引起人們的反感,髒話中就頻頻提到屎尿屁;隨意點評別人的容貌品性是不禮貌的,髒話就直接把別人的容貌品性定性(麻子臉,變態)。
然而這些都沒有性和死亡來得禁忌,所以關於性和死亡的髒話幾乎就是最惡毒的詛咒。舉個例子,老師罵你一句“蠢貨”,你可能覺得老師只是比較沒素質,老師罵你一句“你怎麼不被車撞死呢”,這就非常過分了。老師要是把生殖器掛嘴邊,就可以考慮錄下來上傳到社交網絡了。
  髒話就是打破禁忌。如果某事物並非禁忌,那麼該事物就沒有被打破的必要。也就是說,日本人之所以不說“日你先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日你先人”沒那麼禁忌。
  從語法上分析這個詞組。“日”是東西,對像是“你先人”。這顯然一般不是事實,而是表達這一種詛咒,並假裝它會發生。
  表示性行為的詞是最常見的髒話。英語中也有與之對應的“fuck”,都可同時做語氣詞和動詞使用。我們的文化默認性行為是禁忌的,在西方那一套裡,性也是被默認為是禁忌的。但是不能順水推舟的認為性行為在日本文化中也是禁忌的。
  日本人對待性的態度,和中國以及基督教世界都不同。在日本官方神話兼史書《古事記》中,他們對萬物初生是這麼描述的:
伊邪那岐問其妹曰:「汝身者如何成也?」伊邪那美答曰:「妾身層層鑄成,然未成處有一處在。」故伊邪那岐詔:「吾身亦層層鑄也,尚有凸餘處一,故以此吾身之餘處,刺塞汝身之未成處,為完美態而生國土,奈何?」伊邪那美答「然善。」如此應而伊邪那岐又詔:「既此,吾倆行繞天之禦柱,逢而為婚!」
  翻譯過來大概就是男神問女神,你的身體是什麼樣?女神說我的身體長得挺好,就是有個地方沒長好。男神說正好,我的身體多了一塊,用我身上多餘的地方填補你身上缺少的地方怎麼樣?女神說好。
  在日本《古事記》並非禁書,它的地位差不多相當於《史記》之於中國。
  從這段文字中大致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性的態度。就是從古代起,日本人就認為性並無特別的禁忌之處,是可以正常地去描述的事情。這與《聖經》裡遮遮掩掩地偷吃個禁果,或者那種甩甩泥巴就造人的糊弄孩子的神話有本質的區別。
  時至今日,日本仍然有著發達的、毫不避諱的色情業。雖然日語裡也有像エロオヤジ(色老頭)、変態之類的關於性的髒話,但是像這樣的髒話更多的是指向人行為的不正當,更多的是貶損對方的道德,並未直接就把性行為直接定性為可以侮辱人的事情。 
  再說“先人”。中國的宗族社會裡,個人的價值是捆綁在家族上的,對一個家族最嚴厲的懲罰除了族誅就是“隳宗廟”。而日本那邊,個人的價值是依附在整個社會等級之上的。
  所以什麼是重要的,什麼就是被冒犯的。英語中用“上帝”做口頭禪,用“下地獄”罵人,中國人不信上帝,只把自家媽媽掛在嘴邊。日本歷史上沒有影響力極大的宗教,對性的態度開放,在秩序上更講究等級的忠誠。所以不罵上帝,不用生殖器彰顯叛逆,也覺得問候別人媽媽沒什麼意思。在孤獨死氾濫成災的日本社會裡,你問候一句某個日本人的媽媽,他大概會迷茫兩秒:“誒?你說我母親?我已經兩年沒聯繫過她了,有什麼事嗎?”
  那日本人用什麼發洩情緒?
在重視等級的日本社會,不說敬語是一個很朋克的選擇。比如說日語裡常見的てめー(你這傢伙)就顯得十分放蕩不羈,但是翻譯成漢語後就難以感受到級別的變化,禁忌感也大打折扣。
  總之日本人愛說髒話也常說髒話,“日本人不愛說髒話”是一種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會。就是了解得少,看的多了,自然會發現異國文化里語言的精妙:豈可修!苦搜!貼滅!啊吼!A嘍雞雞!不用知道什麼意思,大聲吼出來就行了。
  參考資料:
《中日における下品な言葉の比較》,本值班壹讀君畢業論文,2016年5月;
《髒話文化史》,露絲·韋津利,文匯出版社,2008年2月
  回應
 看來還是文化差異的原因。
 似乎有些道理,每個民族都有罵人的語言,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越能刺痛對方,罵人越有效果,也就是越狠毒”。
 確實感覺日本人比中國人文明多了,日本人守規矩,有禮貌,工作認真,講道理.
 中國文明程度和日本沒法比,落後100年吧少說。
 講真的,能把罵人修煉成一種技巧的,大概也只有天朝了,美國人就知道法克,謝特,日本也就一句八嘎,說到底還是文化的差異吧。比起天朝問候全家加祖先,骨灰拌飯靈車漂移墳頭蹦迪什麼的,真是low爆了。往好聽了說天朝文化波大莖深,往難聽了說,呵呵呵呵
 
美國生活一定要注意的10大禁忌2014-11-21阿波羅新聞網 
 
當你跨出國門那一刻起,美國專家建議就要開始面對各種各樣的文化和生活差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適應美國生活,專家給各位赴美人士準備了一些美國生活禁忌點,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切莫夜晚搭便車
在美國旅行切不可隨意搭便車,特別是夜晚,這是由於美國局部地區社會治安情況造成的,搭便車而被搶去錢財或遭到凌辱之類的案件在美國屢見不鮮,有些歹徒看到路邊步行的女性,就主動停車,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誤以為他是好意,無異於羊送虎口,碰到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冷言拒絕,不要多加搭岔。
  2、夜間少乘地鐵
紐約的地下鐵道極為髒亂,夜間更成為黑社會成員聚集之地。吸毒犯、盜竊犯、流氓、販毒者齊集於此,整個氣氛令人不寒而傈;如果對此不在意,那麼出事之後,紐約的警官不但不會同情你,可能還要責怪你:“夜間乘地鐵,不等於在鱷魚聚集的水中游泳嗎?出了錯,責任在於你自己。”
  3、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
Negro是英語“黑人”的意思。尤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你對他的蔑視;說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4、不能隨便說“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客氣而輕易出口,常會被對方抓住把柄;追究實際不屬於你的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連”,因為一句“對不起”已承認自己有錯,又如何改口呢?
  5、謙虛並非美德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入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願違。
  6、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里,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這時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
  7、交談時的話題
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時,切莫只談自己最關心最拿手的話題,談論只有自己熟悉的話題,會使其他人難堪,產生反感。談論個人業務上的事,加以賣弄,也會使其他人感到你視野狹窄,除了本行之外一竅不通。在談話間,應該尋找眾人同感興趣的話題;醫生可以大談文學,科學家暢談音樂,教育家講述旅行見聞,使整個聚會充滿輕鬆氣氛。
  8、別忘了問候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作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這時,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那樣勢必使他們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險,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9、同性不能一起跳舞
同性不能雙雙起舞,這是美國公認的社交禮儀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責備的目光,或者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因此,即使找不到異性舞伴,也絕不能與同性跳舞。
  10、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的野蠻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熱戀的男女之間,才能脫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脫鞋子,那就表示“你愛怎樣就怎樣”;男性脫下鞋子,就會被人當作叢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無論男女在別人面前拉下襪子、拉扯襪帶都是不禮貌的。鞋帶鬆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系好。
 
美國風俗習慣禮儀禮節2016/05/18 環球網 
  美國夢
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美國人的三大忌:
一是忌有人問他的年齡,二是忌問他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年齡和買東西的價錢都屬於個人的私事,他們不喜歡別人過問和干涉。至於「你長胖了!」這句中國人習慣的「讚賞話」,在美國人看來是貶意的。因為在美國的「瘦富胖窮」的概念,一般富人有錢遊山玩水,身體練的結實,容貌普遍消瘦;胖人沒多少錢,更無閒習去鍛鍊了,所以偏胖。
  信仰忌諱
美國人忌諱「13」、「星期五」、「3」。認為這些數字和日期,都是厄運和災難的象徵。還忌諱有人在自己面前挖耳朵、摳鼻孔、打噴嚏、伸懶腰、咳嗽等。認為這些都是不文明的,是缺乏禮教的行為。若噴嚏、咳嗽實在不能控制,則應同部避開客人,用手帕掩嘴,儘量少發出聲響,並要及時向在場人表示歉意。他們忌諱有人沖他伸舌頭。認為這種舉止是污辱人的動作。他們討厭蝙蝠,認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徵。
  禮儀禮節
美國人與客人見面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他們習慣手要握得緊,眼要正視對方,微弓身。認為這樣才算是禮貌的舉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國人都喜歡斯文。
美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握手時,還有這樣一些習慣和規矩:如果兩人是異性,要待女性先伸出手後,男性再伸手相握;如果是同性,通常應年長人先伸手給年輕人,地位高的伸手給地位低的,主人伸手給客人。他們另外一種禮節是親吻禮。這是在彼此關係很熟的情況下施的一種禮節。
  飲食習慣
美國人在飲食上如同他們的脾氣秉性一樣,一般都比較隨便,沒有過多的講究。但目前他們已越來越重視食品的營養,吃肉的人漸漸少了,海味及蔬菜品種越來越受他們的青睞。他們喜歡「生」、「冷」、「淡」:「生」是愛吃生菜多,習慣菜品上鍋就一「冒」,因其特別重視菜餚的鮮、嫩;「冷」是樂於吃涼菜,不喜歡過燙過熱的菜餚;「淡」是喜歡少鹽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為好。 
美國人飲食上忌食各種動物的五趾和內臟;不吃蒜;不吃過辣食品;不愛吃肥肉;不喜歡清蒸和紅燴菜餚。
美國人不習慣廚師烹調中多用調料,而習慣在餐桌上備用調料自行調味。他們平時慣用西餐,一般都一日三餐。早、午餐樂於從簡,晚一天的主餐,內容比較豐富,但也不過是一兩道菜。加上點心和水果。美國人對中餐是普遍歡迎的。他們在使用刀叉餐具方面,一改歐洲人慣於馬叉不換手的習慣,他們好以右手為刀割食品後,再換叉子取食用餐。他們特別願意品嘗野味和海味菜餚,尤其對蛙肉和火雞更加偏愛。
 
禁忌-維基百科
 
禁忌或忌諱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如果被禁止的是某些詞彙或物品的話,則稱為禁忌語、禁忌物或禁忌品。有關的行為或詞彙之所以會被禁止,可能是因為:
不合乎禮儀
具有污辱的涵義
違反道德倫理
觸犯法律
具有危險性
傳統的迷信
傳統的文化觀念都相信,違反禁忌的行為可能會為社會帶來破壞和騷亂,也可能會造成人命的傷亡;在法律上,這些打破禁忌的人需要受到制裁。
  世界各地禁忌
  中國
「忌」原指先王的死日。《周禮‧春官‧小史》:「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 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先王死日為忌,名為諱」。今中文仍稱先人死日為「忌日」、「死忌」。
  禮儀方面
在喜慶場合說不吉利的話,如:「死」、「鬼」。(用代詞則可,可稱「過世」、「好兄弟」。)
直呼長輩的名字。
賭博時用手指指對方。(會讓賭博者心煩意燥,容易造成爭執,並在對方輸掉時造成因為被指故帶來霉運而輸掉,故用手指指對方一般被認為會帶來霉運)
喫飯時筷子直立插於飯碗中。(形如喪事拜祭死者)(參見:腳尾飯、台灣喪葬)
一般情況下,不把鐘、手帕、毛巾、梨、鞋、傘、草蓆等等作為禮物。
「送鐘」和「送終」讀音相同,可以在送鐘的同時亦送上一花瓶,以代表「始終平安」。
手帕、毛巾意謂「拭淚」,唯獨喪家可送。
梨代表「分離」。探病者可送,解曰「離病」。
鞋意謂「遠別」。
傘意謂「分散」。
草蓆意謂「裹屍」。
送上列這些物品,可收一塊錢,代表一筆生意,而非贈禮。
  鬼神方面
在中元節期間靠近牆壁
在死者墓前玩耍、拍手
在喪禮時笑
用手指指廟宇裡的神像
用腳踢廟宇的門檻
把香倒插進香爐
用手指指月亮
床尾對向房門
晚上接近蕉樹叢
  日本
在送禮時忌用綠色,因為綠色是日本弔喪的顏色,但隨時代改變,已被認為可以接受。
  西方世界
在梯子下經過
看黑色的貓
接觸有關納粹的事物
數字十三,特別是十三號星期五。關於此迷信的另一個起源是來自《聖經》中的最後的晚餐,相傳耶穌遭其門徒之一的加略人猶大出賣而遭逮捕當天即是星期五,而且加略人猶大是當天最後的晚餐中的第13位客人。
宗教因素產生的禁忌
除了宗教經典規定的禁忌之外,近代新出現的事物亦會因宗教因素所禁忌。例如,電視被猶太教哈雷迪派、中國部分穆斯林所禁忌。
  基督教
依照《聖經》原則,耶和華見證人拒絕接受輸血,按個人良心決定是否接受器官移植。
  伊斯蘭教
日常生活中,除了食品、服飾等方面的禁忌。隨著瓦哈比派的興起,世俗化的生活方式成為伊斯蘭國家新的禁忌。瓦哈比派的觀點,音樂(除手鼓)、舞蹈等文化娛樂活動皆為禁忌。在中國穆斯林社群中,受泛清真化的影響,居住政府資助建設的住宅、收看電視等亦成為禁忌。
  猶太教
除了一直以來的猶太教嚴格的食品規定外。各猶太教派對現代文化、事物有不同的禁忌。猶太教哈雷迪派家中通常無電視、電腦,嚴格禁止孩子接觸網絡,但並不拒絕現代科技產品與家電,如手機、冰箱、微波爐。
 
中美貿易戰根源 美國經濟民族主義崛起 2018-03-18亞洲週刊
 
中美貿易戰硝煙已起,特朗普發難背後是經濟民族主義,以增強連任機會。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美國經濟民族主義與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衝撞。美國的國家利益曾與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合作無間,都是美元國際流通一環,受益於全球化;然而如今美國憂慮北京建構新型國際秩序。在貿易戰的博弈中,中國具備反制手段。然而中國擔心會引發不可控的對抗,錯失「重要戰略機遇期」。 
 
 
失落美國夢:美利堅民族主義崩壞逆流2017/11/22 聯合報
 
近來,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及資深參議員麥肯,相繼在公共場合裡,以不點名方式強烈抨擊川普政府。小布希批評,美國日益嚴重的經濟、政治及國安危機,已因自我封閉的傾向而更加惡化。麥肯則疾言,政府在國際社會拒絕承擔領導責任,堅持著「不成熟、以假亂真的民族主義」是不愛國的,將使美國人被掃入歷史的灰燼。
共和黨茶壺內的風暴愈演愈烈,保守派間的歧見圍繞在川普所引領的民粹民族主義為國家帶來的衝擊。然而,僅在一年前,川普的當選對於保守派而言,似乎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喜訊。
  美利堅民族主義復興?
2016年11月18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第十天,老牌保守派刊物《國家評論》刊出一篇名為〈美利堅民族主義復興〉的評論。該文認為,川普的當選已開啟美國政治新頁,新政治植基於愛國主義及國家利益,不僅符合美國精神,也與美國保守主義傳統一脈相承;並預期川普喚回的美利堅民族主義,將大幅影響移民政策及外交政策,為美國找回「合眾為一,而非多元分歧」的公民政治。
  川普沒有讓《國家評論》失望。就任不滿一年,他已為美國政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雖然尚未兌現美墨邊界築牆的政見,川普政府已針對特定國家頒布旅遊禁令、停止接納難民;也終止歐巴馬的「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劃,剝奪境內非法移民過去受保障的權益。
  2017年9月,川普首度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 短短42分鐘的演講提及「國家主權」高達20次。川普強調,他主政的美國將是「美國優先」,而世界各國(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在內)領袖,也應該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優先。
  川普新政使共和黨、乃至全世界開始質疑《國家評論》的論點。從移民問題到外交政策,以保護美國人為名、卻將美國推向本土主義及孤立主義,難道真是美利堅民族主義的展現、美國精神的表徵?
  具有美國特色的公民民族主義
不同於其他地區的民族主義,美利堅民族主義的基礎並非種族血緣,而是對於一套價值體系及其所建構的政經社制度的信仰:以自治、機會平等、言論自由、進步主義為核心價值,建構出崇尚民主、自由、法治及個人權利的制度。套用老羅斯福的話:美國主義是精神、信念及決心的問題,而不是宗派或出生地的問題。
  在美國的歷史脈絡裡,Nationalism一詞譯為「國族主義」也許較為貼切。畢竟,以包容及擴大民主基礎為特色的美利堅民族主義,總是在歷史關鍵時刻發揮國族建構的重要作用。
  建國初期,鑑於各州組成的聯邦鬆散而不團結,美國憲法在制度設計上盡可能容納各州的利益,凝聚國家認同。出身寒微的傑克遜總統促成草根政治,強大的民主動員力為國家重大公共建設奠定基礎。林肯不僅拯救美國免於分裂,更留下最重要的政治遺產第14條憲法修正案:種族及社會階級不再是決定美國公民資格的因素。
  內戰後的鍍金時代,美國工商業繁榮發展,更得力於數以百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紐約港邊的自由女神及埃利斯島,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的移民懷抱著美國夢,前仆後繼來到新大陸加入建構國族的大歷史。
  自老羅斯福開始,美國正式躍上世界舞台。兩次世界大戰除了加速美國經濟繁榮,也加速各族裔融合,畢竟戰時前線及後方的人力需求無法再區分膚色。冷戰背景下,二十世紀的美國政府無論哪一黨執政,以民主自由做為普世價值的信念,都是外交政策的宗旨。
  兩百多年來的歷史進程裏,美利堅民族主義當然也有其陰暗面。被寫入憲法、差點讓國家分裂的奴隸制,便是美國花了一百多年才從形式上剝除的羈絆;即便如此,種族矛盾至今仍然存在於社會。美國向大西部擴張的過程中,更是充滿印地安人的血與淚;1882年國會通過禁止華人移工的排華法案,直到2012年國會才為此正式道歉;二戰期間對於日裔移民的仇視及非法拘留,更是美國憲政史上不名譽的一頁。
  在歷史浪潮裡,逆流也許會留下印記,但終究是曇花一現,美國也始終不忘從歷史的不名譽中汲取教訓。
  川普雖以傑克遜總統自許,但美國史上與川普主義最相似的,其實是1850年代的「一無所知運動」。基於對愛爾蘭移民及天主教勢力的恐懼,新教徒為首的「一無所知」黨人以本土、愛國的民粹主義為號召,成立「美國黨」,在北方實施一系列清教徒式的「改革措施」,剝奪新移民的財產權及教育權,甚至強制他們讀新教版本的聖經。到了1860年代,逐漸升溫的蓄奴問題引發內部矛盾,取代對於外來勢力的恐懼感,「一無所知」黨人很快地銷聲匿跡,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美國是移民的國家,更因移民而不斷壯大。綜觀歷史,所謂美利堅民族主義,毋寧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包容過程,以理念吸納並凝聚各個族群、不斷擴大民主政治的基礎,讓更多人得以追求美國夢的同時,也讓這個國家獲得更多養分,走向世界。
  川普主義的主要成因:主流政治失能
事實上,川普現象無法單純歸因於民族主義,主流政治失能毋寧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學及紐約大學學者在2016年的研究,使用1996、2004及2012年的調查資料,將美國人的民族主義分為四種類型:
堅定型:表現出極高的國家驕傲,認為美國比其他國家優越,並以排外的心態界定美國人。
美國信條型:以包容的心態界定美國人,因民主制度而對國家感到驕傲。
疏離型:對於民族主義表現出批判性或漠不關心。
限制型:同樣以排外的心態界定美國人,但對於既有體制非常缺乏信任,而這類型的民族主義者對於移民的態度也最為負面。
  研究發現,四種類型中人數最多的是限制型民族主義者。而且,強烈支持民主黨的人中有45%、中間選民有46%認同限制型民族主義,相較於支持共和黨的人有38%、強烈支持共和黨傾向者只有17%。支持共和黨的人中,較年長者及高教育程度者多半是堅定型民族主義者;高收入及大學畢業學歷者傾向信條型民族主義。此外,限制型民族主義者多半沒有大學學歷。族裔上,研究對象中有68%的非裔美國人是限制型民族主義者。地域上,限制型民族主義在中西部最盛。
  這個研究結果與一般分析川普當選的說法十分吻合。川普當選的重要推手,是一群對國家政經社制度抱持悲觀心理的人,這批人主要是學歷不高的少數族裔、在政經社地位並無優勢,且多數是民主黨支持者。他們將自己對於國家的失望歸咎於外來者,產生排外心理,寄望川普能夠將美國還給美國人。某種意義來說,川普主義確實為這群不受主流利益結構眷顧的人發聲,他們認為自己即便在民主黨執政時也未獲得主流政治的照顧。但對於構成共和黨主力的保守派菁英來說,因川普而掀起的茶壺內的風暴,反而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保守派難以承受之重:川普主義及另類右派
歷來,保守派內部確實有個哲學戰場:舊保守主義與新保守主義的角力,前者承繼建國初期的小政府傳統,對外採取不干預主義,後者延續二十世紀以來的國際主義,自認有責任將民主自由推廣至世界每一個角落(例如小布希與麥肯)。
然而,這兩派有一個共通點:保守美國憲法的古典自由主義精神、捍衛以此為基礎的政經社制度,對於國家懷抱極高自信心與光榮感,表現樂觀主義的精神。
新舊保守主義曾經在雷根手上結合,為保守派創造二十年的政治榮景,直到911事件之後,小布希讓新保守主義坐大而失控,再度造成保守派內部分裂。當舊保守主義已然過氣、新保守主義又欲振乏力,另類右派趁勢結合川普主義,披上保守派外衣、綁架共和黨,端出以美國為名、卻絲毫不美國的新政治。
事實上,在真正堅守美國政治傳統的保守派眼裡,川普主義與美國精神毫不相容。帶有激進社會主義色彩、以保護主義為號召的川普主義,與法西斯色彩、同樣反體制的另類右派結合,所形成的民粹激進政治,是對於美國傳統價值與制度的不信任與悲觀主義,背後動力是反對以美國傳統為基礎的主流政治。
在政治哲學的光譜上,這波「新右派」其實更接近1960年代的新左派。也難怪川普的花花公子風格絲毫不像典型保守派政治人物,而他在選戰時的話術更總是與民主黨激進派桑德斯殊途同歸(一個有趣的事實:川普曾公開表示,他認為自己或許是民主黨人)。
美利堅民族主義的前途,非但將決定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的命運,更將持續牽動國際政治的權力消長。川普主義究竟只是異數,或將永遠改變美國政治?端視美國主流政治能否使人民重拾信心,向全世界再度敞開美國夢的大門。
  【作者簡介】麥傑爾
法學背景,天主教徒,自由主義者,相信市場機制與有限政府,持續鑽研《聯邦論》。服膺儒家修身之學,相信憲政民主、法治與人權是普世價值。
  回應
民主教徒
 
另附【新圖博館】從沙柯吉到李明博涉貪:
[從沙柯吉到李明博的涉貪,可見天下〉!
  豈只!
臉書還假新聞自由之名製造了茉莉花革命,如今臉書
假新聞又反噬西方自己!
  本館早於2011-10-22伊斯蘭〉所言:繼賓拉登之後、西方美法等國之仇敵格達費又被斃,但伊斯蘭這場假民主之名的茉莉花革命,將非阿拉伯之春、而是部落內亂和宗教極端勢力得勢!
  還有更早的扁定〉(2009-09-12),如依上述涉貪標準,台灣的李陳蔡皆有罪,但廉而無能的馬反遭殃。
  是嗎!那再補上圖博館】實然觀所言:故「國際」透明組織所謂的貪腐指數要包括因選舉執政的惡鬥無能所付出的成本,如此來看,歐美日台等之貪腐指數可能不下於中共。故「國際」自由之家所謂的自由度比較,純屬西方用於顛覆他國政府的軟硬實力之一,這也可看出軟實力只不過是西方理性霸權一貫的「定(標準和發言) 權」之展現,當「中國模式」(先政後經、政緊經鬆,有為政府結合市場效率成舉國體制)發揮實力時又變成了「銳」實力。其實美國之所能稱霸全球的實力包括:用軍事暴力他國的「暴」實力、用美元掠奪他國的「掠」實力、用政變/民主/自由顛覆他國的「惡」實力、用……罄竹難書。……但理盲濫情的輿論界仍將是中國的「XX陷阱」之一,如同台灣已處經濟開發且理性專業的馬英九政府不敵理盲濫情的民粹、2016被靠民粹上台的蔡英文綠獨政府苦毒、才後悔「馬善被人騎」而懷念善馬、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克服理盲濫情的輿論之道在:以造謠罪誹謗罪對付不實的言論新聞自由(不然「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鼓勵並創造理性客觀的輿論生態、以扭轉理性民意常有的「沈默螺旋」下沈陷阱並壓制非理性民意常有的「喧囂龍捲」(別信「謠言止於智者」「邪不勝正」的應然、實然反而是「造謠者和騙子皆智於被騙者」) ,「沈默螺旋」「喧囂龍捲」也是來自「演化之初為生存特別注意令人預外聳動的訊息」之人性弱點。]
 
自相矛盾的美國民族主義2003-07-12 南方快報
 
 在9/11恐怖主義襲擊美國的短短兩年中,國際社會輿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先是各國對美國和美國人真真切切的同情,後來轉變成對這一世界第一強國不加掩飾的厭惡。雖然美國對伊戰爭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這一態度的轉變,全球蔓延的反美主義情緒其實是對9/11後不斷上揚、甚至影響到其對外安全政策的美國民族主義的排斥性反彈。
 「如果美國政府利用自己的政治理念,推行帝國政策,即將帝國政策包裝成推行民主的工具從而取得美國民眾的支持,這可能在短期內具有欺騙性,但是最終會失敗,因為作為美國核心理念的自由主義會最終成為帝國外交政策的絆腳石。」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中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裴敏欣博士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周刊》訪問時說。
 他認為美國政治價值觀最重要的部分是自由主義,而自由主義又是國際主義,所以美國目前帶有「帝國主義」性質、「美國第一」的單邊外交政策違背了自己核心的價值觀念。「美國是否將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道德權威,取決於它是否選擇尊重和履行自己宣揚的自由民主主義價值觀,淡化民族主義在外交中的影響。」裴敏欣博士進而指出「美國的政治理念可能會被自己的民族主義消滅」的危險。
  美國的民族主義有兩個自相矛盾的地方
 以任何標準來看,美國事實上是一個非常民族主義化的社會,從公立學校學生每天要高聲誦讀愛國誓言,到體育比賽放國歌。民意測驗表明在所有西方民主國家中,美國人對自己國家最為自豪。根據9/11恐怖主義襲擊以前芝加哥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90%的美國人說他們「寧可是美國公民,而非其他國家公民」。38%的美國人認為「如果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更像美國人一樣,那麼這個世界將更加美好」。在9/11發生之後,這兩個問題的支持率分別是97%和49%。而「世界價值觀」調查也證明了同樣的結果:70%以上的美國人對作為美國人感到「非常自豪」,然而民意測驗問法國人,意大利人,丹麥人,荷蘭人和英國人同樣的問題時,說自己感到「非常自豪」的不超過一半。
 裴博士說,在美國,美國國旗隨處可見,他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看到政府和公民擺設那麼多本國國旗。雖然這些事實足以證明美國人強烈的民族(愛國)主義情緒。但是,與此矛盾的是美國人對此並不苟同。換句話講,民族主義情緒濃厚的美國人真的不覺得自己民族主義很強。
 美國人的民族主義的第二個自相矛盾之處,是美國人自己有很強的民族主義,但是,他們總體上來講並不欣賞或尊重其他社會的民族主義,裴敏欣博士說。
 「如果美國的鄰國採取美國目前採取的單邊主義政策,毫無疑問美國會猛烈抨擊這個國家的民族主義。而美國捲入越南戰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美國並不認同越南尋求擺脫殖民統治、追求國家獨立的民族主義激情,因此寧可選擇軍事捲入,而不是坐看越南成為一個新興的主權國家。」
  民族主義在美國是一個髒詞
 裴敏欣博士認為,美國人民族主義的自相矛盾之處可以從其獨特性中找到答案。
 在哈佛大學拿到政治學博士,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的裴敏欣博士認為,美國的民族主義除了包括效忠國家,認為自己國家獨特從而感到國家優越感之外,還有幾個獨特之處。
 美國的民族主義,首先是出於美國人對自己的政治、法律體系,以及其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全心全意的擁護和認同。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這一特殊社會性質使得美國的民族主義不是像其他國家一樣發源於種族優越感,而是基於「美國民主價值觀優越於其他一切價值觀」的信念。
 美國民族主義的另一個根基,在於美國不管是在戰爭還是和平時期的歷史成就。裴博士說,美國的民族主義充滿勝利主義和成就感。而同美國相比,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更多的是帶有歷史悲情主義,比如中國的民族主義最早是因為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強迫中國打開國門時誕生的。
 美國人民族主義的第三個特點,裴博士歸結為「前瞻性」(forward-looking)。這一「向前看」的特點,在美國同其他國家關係中,表現在對歷史非常短的記憶力和對歷史有選擇性的記憶力。而這兩者經常引起其他國家人民深刻的反感和怨恨,使得美國同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發生衝撞。美國人對其他國家人民的民族主義經常性的低估和輕視,使得美國外交政策經常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美國民族主義的第四個特點,是美國的民族主義經常損害美國在其他國家政府的道德權威。美國的自由主義民主思想和法制觀念是美國價值觀及政治理念的核心部分。然而,美國的民族主義追求的是國家和民族利益,範圍更為狹窄,尤其美國民族主義如果根本性地轉變為「美國事事第一」的單邊主義心態,那麼,美國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將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
  ......
美國民族主義拖垮美國精神?
 美國民族並不喜歡「帝國」一詞,但是,認為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全球普遍適用的。美國是否在外交上「帝國主義戰線拉得太長?」這個問題,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沒有人提過,但是民間一直有人在問這個問題。
 裴博士解釋說美國在9/11之後表現出的強烈民族主義,同9/11恐怖主義襲擊本身有很大關係。一方面,美國傳統民族主義體現在美國人對自己的政治價值,宗教原則和經濟成就充滿自豪感和優越感;但是,9/11使得美國人感到自己是受害者。美國在外交政策中的報仇心理和用武力推廣自己的價值和制度,被其他國家看作富有侵略性和「帝國主義」思想的表現。
 「美國人在高比例支持對伊戰爭中表露出來目光短淺和偏聽偏信。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是否真的有關係,薩達姆到底是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類信息在美國並非找不到,但是,美國公眾對此的態度是『不願聽』。」裴敏欣博士說。
 美國可能犯的最大失誤是讓民族主義情緒主宰外交政策。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不多,裴博士說希望這次也不會持久,因為他相信「美國人民最終是務實和公正的」。
 「美國終歸是民主社會,而這種外交政策成本很高,很快會在美國國內經濟和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最近一周的報導表明美國駐伊佔領軍差不多一天死一個人,如果這一情況持續下去的話,美國人難免要提一系列的疑問。」裴敏欣說。
 這並不是說美國人的民族主義坐在保險櫃裡。裴博士說讓人擔心的是美國的反對派聲音過於微弱,美國媒體在9/11之後快變成「沒有中宣部的中宣部」。雖然美國對媒體沒有任何管制措施,但是,美國媒體在9/11之後,投合美國大眾心態,實行自我約束和自我檢查,尤其對外交和安全政策報導,除了像紐約時報這樣的例外,經常千篇一律。........

 

關於美國:顛覆你認知的十點真相2017-03-14這才是美國 
 
  “天下第一”當久了,還真以為人人都怕自己,很多美國人就是這樣的存在:以為全世界都圍著他轉。誰說美國人不會陽奉陰違?誰說美國人不會攀比?誰說美國醫療體系很合理?美國作家Mark Manson在Observer.com在發布的這篇文章終於看到了真正的美國。
...
  1。仰慕美國人的並不多
  除非和你聊天的人是售樓代理或者性工作者,否則對方多半不會因為你是美國人就興奮到大呼小叫。美國人的身份並不會像軍人閱兵時佩戴的勳章那樣自帶榮耀。
  的確,美國有喬布斯和愛迪生,但是除非你本人是喬布斯或愛迪生(基本不可能),否則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在乎你是誰。
  當然,會有例外。例外的名字叫英國人或澳大利亞人。(小編貌似感到了作者在戲謔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鄙視美國人)
  作為美國人,我們從小被灌輸說我們是最棒的,我們在所有方面都是第一,整個世界都追隨在我們身後。
  這不僅是不真實的,而且當美國人帶著這種態度到其他國家,勢必會惹惱別人。因此,不要表現得太高傲。
  2。恨美國人的人也不多
  儘管偶爾會有人對美國人飄來白眼,或者表示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會有美國人投票給特朗普,但是其他國家的人並不恨我們。
  說實話,我覺得美國人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會有如夢初醒的感覺——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並不會那麼在意我們。
  我懂的,這句話聽起來很荒唐,尤其當CNN和福克斯新聞連續十多年重複播放20個憤怒的阿拉伯男人的影像(911)。
  但是,除非我們入侵別人的國家或者威脅入侵別人的國家(有可能),那麼99.99%的可能是別人不會在意我們。
  就像我們很少想到玻利維亞或蒙古國的人,大多數人也不會那麼在意我們。他們有工作、有孩子、有房貸要付、有自己的人生要操心。和我們一樣。
  美國人傾向於假定全世界要么愛我們,要么恨我們。事實是,大多數人兩種情緒都不是,他們對美國人壓根兒就不關注。
  想想心理還不成熟的高中女生,但凡有芝麻大的事情發生在她身上,她就以為要么有人恨他,要么對她迷戀到不行;
  所有給她低分的老師都對她不公正,而所有發生在她身上的積極的事情,都是因為她自己很棒。是的,我們就是那個不成熟的高中女生。
  3。美國人對其他國家知之甚少
  美國人時常稱自己的國家是世界領袖,認為其他國家都在追隨我們,然而我們對自己的'追隨者'卻並不了解。
  他們對歷史的記載和我們也完全不一樣。下面這些挑戰了我的大腦:
  ·越南人更渴望獨立(不是我們);
  ·真正打敗希特勒的是前蘇聯(不是我們);
  ·有證據表明,印第安人是在歐洲人到達美前,因·為疾病和瘟疫而人口驟減的,並非在歐洲人來到之後;
  ·美國'贏得'獨立戰爭的部分原因是英國投入更多兵力與法國作戰(而不是我們)。
  發現此處的主題了嗎?世界不是圍繞著美國人轉的。它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
  民主不是我們發明的。甚至連現代民主也不是我們發明的。民主起源於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的議會制度,比美國人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早100多年。
  最近一項針對美國年輕人的調查發現,他們中63%的人不能在地圖上找到伊拉克(儘管美國曾與其交戰),54%不知道蘇丹是一個非洲國家。
  然而,奇怪的是,我們卻盲目自信,認為所有人都尊敬我們。
  4。美國人不擅於吐露情感、表達感恩
  有一個關於母語是英語的人的說法:
  我們心裡想說'我喜歡你',嘴上卻說'你去死吧'。當我們嘴裡說'我喜歡你',心裡想的卻是'你去死吧'。
  除了喝到爛醉,大聲尖叫'我愛你,王八蛋',美國文化里公開表露情感的情況很少,即使有,也是不溫不火,缺乏熱情。
  拉丁美洲和一些歐洲國家的人說美國人'冷漠'和'缺乏熱情'不是沒有理由的。美國人在社交生活中,常常心口不一。
  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習慣了隱晦地表達欣賞和好感,而不是直接講出口。
  兩個男性朋友通過直呼對方的名字來增進友誼;男女性之間通過互開玩笑來表露好感,人們幾乎從不公開地、自由地分享他們的感受。
  消費型文化讓我們表達感恩的語言退化了。像'真高興見到你'這樣的表達已經太空洞了,因為每個人都只會這樣表達,也只聽到這一種表達。
  在約會方面,如果我發現有女性很有魅力,我一般都會直接走上前去,告訴她:
  1) 我想認識她。
  2) 她很漂亮。
  在美國,我這麼做時,女性往往會非常緊張。她們會用玩笑緩解氣氛,或者有時會問我是不是在做電視節目或'整人'類的東西。
  即便她們對我感興趣,並和我約會,也會因為我的直接而感到迷惑。
  然而,在其他國家,當我用這種方式接觸女性,得到的回應往往是自信的微笑和一聲'謝謝'。
  5。普通美國人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多麼高
  如果你非常有天賦或者非常聰明,美國可能是全世界最適合生活的地方。這裡的體制高度健全,天賦異禀的人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實現理想。
  然而,美國的問題在於,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天賦異禀。
  正如約翰·斯坦貝克(美國作家)說的:'他們不認為自己貧窮,而認定自己只是暫時落魄的百萬富翁。'
  正是這種自我欺騙的文化,推動美國不斷創新,在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勝過其他所有國家。
  然而,這種普遍存在的自我欺騙同樣帶來了負面影響:
  社會不公長時間大面積存在,美國普通人的生活品質比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普通人低。這是美國保持發展和經濟優勢所付出的代價。
  對我來說,富有就是有自由最大程度地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以這個標準看,儘管美國人平均擁有的物質財富比大多數其他國家的人要多(汽車更多、房子更大、電子設備更好),但是我覺得我們的整體生活品質並不好。
  美國人的平均工作時間更長,假期時間更短,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更多,而且平均要負擔10,000美元(6.88萬人民幣)的債務(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學貸、醫療欠款以及信用卡卡債等)。
  美國人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太多,需要購買的東西太多,卻很少有時間和收入可以享受人際關係、參加有益的活動,或體驗不同的經歷。
  6。其他國家並不比美國差多少
  2010年,我在曼谷打車去一處新開的有六層的電影院。本來坐地鐵就可以到,但我還是選擇坐出租車(我喜歡多看看陌生的城市)。
  我發現前面的座椅背面有wifi標誌和一串密碼。真的嗎?我心想。於是,我問司機是否車裡有wifi。
  司機是個矮胖的泰國人,他對我回以標誌性的泰式微笑,用他的泰式英語告訴我是他自己安裝了wifi。
  說完,他又打開了最新安裝的音響系統和迪斯科燈。他的車瞬間變成了一間輪子上的簡易夜總會,還是帶免費wifi的。
  在我過去三年的旅行經歷中,至少有一點是始終不變的——幾乎所有我去過的地方(尤其亞洲和南美)都比我想像的好很多,也安全很多。
  新加坡樸實純淨;香港讓曼哈頓看起來像郊區;我在哥倫比亞住的地方比我波士頓的住處更好(而且更便宜)。
  作為美國人,我們有一種幼稚的想法,認為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遠遠落後於我們。
  事實並非如此:
  ·瑞典和韓國的高速網絡比美國發達。
  ·日本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新幹線和交通系統。
  ·挪威、瑞典、盧森堡、荷蘭以及芬蘭人的人均收入高於我們。
  ·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飛機從新加坡起飛。
  ·全世界最高的建築目前在迪拜和上海(很快將會是沙特)。
  大多數事情其實不足為奇,這才是這個世界讓人驚奇的地方。
  我曾在柬埔寨與當地人生活過一周。你知道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嗎?給孩子付學費、準時到達上班的地方、朋友怎麼評價自己...
  在巴西,很多人需要還債、反感交通堵塞、抱怨自己的媽媽態度專橫...
  每個國家的人都認為自己國家的司機最糟糕。每個國家的人都認為自己國家的天氣捉摸不定。
  而看到這一切,我卻覺得:其實,世界變得很好預測,不管我們來自哪個國家,我們並沒有多麼不同。
  7。美國人有受迫害妄想症
  我們不僅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已成為一種文化),而且美國人對自己的切身安全也有很深的受迫害妄想症。
  看福克斯新聞或CNN不到10分鐘,肯定可以聽到我們的擔憂:
  ·飲用水對健康不利
  ·鄰居可能侵犯我們的孩子、
  ·也門的某個恐怖分子要對美國發起襲擊、
  ·墨西哥人要幹掉我們,
  ·鳥類身上的某種病毒會讓美國遭殃等等危言聳聽的消息
  難怪我們的槍和人口一樣多。
  在美國,安全壓倒一切,甚至自由。我們患上了妄想症。
  朋友和家人明確告訴我不能去的國家,我差不多已經去過10個。
  他們說我去那裡可能遭遇:被殺、被綁架、被刀捅、被搶劫、被強姦、被賣去妓院、染上HIV或很多其他不幸的結局。
  然而,以上一樣都沒有發生過。我曾去過亞洲、拉丁美洲和東歐的很多最窮困落後的地方,但從未被打劫過。
  事實上,我的經歷剛好相反。
  在俄羅斯、哥倫比亞或危地馬拉這些國家,人們對我非常真誠和開放,甚至會嚇到我。
  在酒吧遇到的陌生人,可能會邀請我去他家和他家人一起吃烤肉。
  街上偶然遇到的人可能主動帶我逛逛,指給我我要去的商店怎麼走。
  我的美式直覺總是告訴我'小心,這個人可能很危險,會搶劫或殺掉我。'但是從來沒有發生過我擔心的事。他們只是友好得讓美國人覺得難以置信。
  8。美國人迷戀社會地位,渴望關注
  美國人交流的方式通常會引起很多關注和驚呼。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消費型文化的副產品:
  認為只有被人們視為最好的,或者獲得很多關注的才是有價值和重要的。例如:美國迄今為止的所有真人秀節目。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認為一切都'太棒了'。即使是對最平常的活動也會給以'最棒的'讚譽。
  美國人潛意識裡對於'重要性'和'意義'的迷戀,是一種鮮有人提及的心理,它深深紮根在我們的文化里,因此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了這樣的觀念:
  如果我們不是某個方面最好的,我們的存在就無足輕重。
  美國人過於在乎社會地位。
  我們的文化建立在對於個人成就、財富和'出人頭地'的追求上。因此,互相攀比、​​努力超過別人,已經滲入到我們的社交關係中。
  誰可以一次喝下最多啤酒?
  誰能預約到最好的餐廳?
  誰認識夜店排號的人?
  誰和啦啦隊的女孩約過會?
  社交變得很有目的性,變成了一場競爭。如果你輸了,就說明你不重要,沒有人會喜歡你。
  9。美國人的醫療和健康狀況相對比而言很差
  除非得的是癌症或類似的嚴重疾病,否則美國的醫保體制不大能幫到病人。
  世界衛生組織把美國醫保排在全球第37名,儘管美國人均醫保費用遠高於其他國家。
  亞洲有些醫院比美國的好(有在歐洲接受過教育的醫生和護士),但費用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
  有些常規業務,比如接種疫苗,在美國需要幾百美元,但是在哥倫比亞不到10美元(68人民幣)。
  別著急取笑哥倫比亞的醫院,哥倫比亞在世界衛生組織榜單上排名第28,比我們高九位。
  在美國,做常規STD(性傳播疾病)測試可能需要200美元(1376人民幣),但是在有些國家,不管是不是其公民,均為免費。
  知道我去年為醫療保險交了多少錢嗎?一個月只有65美元(在美國一般最低也要450美元)。
  為什麼?因為我住在國外。
  我認識一個住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美國人,他在那裡免費做了韌帶手術,要是在美國,得花上10,000美元(6.88萬人民幣)。
  但這還不是真正影響我們健康的問題。
  事實上,飲食正在影響我們的健康。
  我不想贅述細節。
  舉個例子,美國人食用化學品炸過的垃圾食品,只因為便宜、味道好(利潤、利潤、利潤);食物的量大得離譜(還是利潤)。
  美國目前是全世界處方藥數量最多的國家,而藥品價格甚至比加拿大還要貴五到十倍(哦,利潤,你真是美麗的碧池)。
  在預期壽命方面,儘管美國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國民生產總值),但我們只排在區區35位,與哥斯達黎加並列,排在斯洛文尼亞之後,只稍稍領先於智利、丹麥和古巴。
  我的美國同胞們,繼續抱著你的Mac沾沾自喜吧。
  10。美國人錯把舒適當幸福
  經濟增長和個人創新是美國發展的基石,也是美國人自豪之所在。
  小型商業的發展和經濟的不斷增長重於一切,甚至比可負擔的醫保、良好的教育更為重要。
  美國人認為照顧好自己、好好發展,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國家或社區的,甚至不應接受朋友或家人的幫助。
  舒適比幸福更有欺騙性。
  舒適太容易了,無需努力,不需要勞作。而幸福需要努力,需要有前瞻性,需要直面恐懼,解決難題,並且經歷和人打交道的種種不悅。
  舒適等同於銷售。
  我們好幾代人都被強行出售了'舒適'的感覺。下一代人,要買更大的房子,住到越來越遠的郊區,電視更大,看電影更多,叫外賣更多。
  美國公眾正變得越來越溫順和自滿。我們身體超重,認為自己擁有的都是理所當然。
  旅行時,我們找很大的酒店,放任自己與人群隔開,而不是很好地接觸當地的文化,並利用這樣的經歷拓寬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抑鬱和焦慮的病症。
  我們沒有能力應對身邊的消極因素,這不僅讓美國人產生了一種想當然的意識,而且使我們不能真正接近幸福的本源:人際關係、獨特的經歷、自我價值、實現個人目標。
  畢竟,在電視上看賽車比賽然後發條推特,比出門和朋友玩出創意,要容易多了。
  不幸的是,我們在經濟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帶來了副作用:我們略過了人生中必要的情感波瀾,沉溺在簡單、膚淺的快樂中。
  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文明都因為發展得'太過'成功而最終走向沒落。讓文明強大和獨特的因素,行到極致,最終侵蝕了整個社會。
  我認為對於美國社會也是如此。
  我們自滿、把一切當做理所當然,身心也不健康。我們這一代是第一代不如父輩的美國人,無論經濟、身體還是情感。
  而這並不是因為資源,而是因為缺乏教育和自省,是墮落和自滿。墮落是因為產業大鱷控制了政府的政策。
  而體型肥大又自滿的美國人只是坐在那兒,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
  我愛美國的很多方面,我絕不討厭自己的祖國,現在每年還會回來好幾次。
  但是我認為,美國文化最大的不足就是我們盲目的自我陶醉。過去,這只會傷到其他國家。但是現在,開始傷到美國人自己。
  以上就是我對酗酒兄弟的訓誡。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也有無知和自我陶醉的地方, 但是我真心希望我的兄弟可以放下他的剛愎自用。或許會是'對牛彈琴',但至少目前,這是我能為他做的最好的事。
  作者簡介: Mark Manson,美國作家、博主、企業家。以下是他本人的敘述:
  對於想對我說'這傢伙懂什麼呀?'的朋友,下面是本人的一點小背景:我在美國很多地方(最南到東北)生活過。美國50個州中的大多數,我都去過。過去三年我基本都在美國以外生活,待過歐洲、亞洲和南美的多個國家。我一共遊歷過40多個國家,在此期間接觸的非美國人遠多於美國人。我會講多國語言。我不是遊客。我不是待在旅遊區,也很少住在酒店裡。我租住在居民區的公寓裡,盡力融入每一個我去到的國家。
 
為什麼美國人喜歡把腳放在桌子上?2017-08-04這才是美國 
 
  在美國留學期間,小組討論的時候就經常有美國人把腳放上桌子,laid-back的樣子。看起來並不是個人素質問題,因為是一所top25的大學。而且連奧巴馬同學也經常在白宮翹起雙腿,是美國文化隨性的問題嗎?美國人在公開場合還是很注重manner以及dress code的啊……所以,到底為什麼呢?看看這六位美國人是怎麼說的。
  1、Harvey Ardman
  美國人在家經常這樣。在我們看來,家具只是工具,是為家主生活得舒適服務的。另外,很多美國人不會太在意家裡是否足夠乾淨,說句玩笑話,很多人就靠地板和地毯來蹭掉鞋底的土呢(LOL)。
  在朋友家和公共場合時可能會稍微注意些,但是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腳放家具上是小事一樁,不是什麼大的禮貌問題。
  2、 A Torrejon
  我記得上世紀50年代的一部健康主題電影Hemo the Magnificent鼓勵人們這麼做。電影稱,抬高足部可以使腿部和腳部的血液更快回流到肺部和心臟,使肺部和心臟得到充足的氧氣,促使腿部和腳部的靜脈血液循環活躍起來,從而預防靜脈曲張。在我印象裡,電影主人公是穿著鞋把腳放在桌上。
  過去幾年我在國外生活,我發現在很多外國人看來,“腳放桌上”是美國人特有的不雅行為。我身邊的外國人多次對美國電影電視劇裡腳放桌上的場景表示詫異。幸好,影視作品裡這麼做的人通常是穿著鞋的。
  美國人喜歡把腳放在桌上的原因還有:
  • 腳放辦公桌上通常與白領階層相關聯,被視為白領特權,代表了一種自信和權力。在建築工地或工廠里工作的人便沒有這樣的特權。
  • 美國人通常不太在意弄髒椅面或桌面,他們認為肯定會有人收拾乾淨。
  • 美國人通常不太在意自己的鞋可能弄髒公共設施。如果餐廳里或公交車上的座椅沒到預期壽命就提前報廢了,人們會覺得花點錢更換就好了。“不關我的事(not my problem)”是很多人對此的態度。
  • 美國人通常不太留意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對這一行為的忌諱,如在穆斯林文化中,把自己的鞋底給別人看是非常不敬和冒犯人的。
  請注意以上只是一般情況。也有一些美國人非常重視環境衛生,並能夠替他人著想,保護公共及他人物品。然而,讓大多數美國人接受露出腳底是對他人的不敬,這個恐怕很難。
  3、 Louis Juliot
  要理解這個問題,美國社會的以下兩個特點必須知道。
  首先,美國人真的是盡一切可能讓自己放鬆。
  第二,我們生活在一個消費型時代。商品就是要被使用並廢棄的。舊的一定會被新的替代。
  4、K Quelle
  在美國,家就是自己的城堡,腳想放哪裡就放哪裡。但我去朋友家時會讓自己的腳老老實實待在地上,因為我知道,有的人對自己房子的愛惜遠遠超過我對自己的房子。在美國,有一小部分人在客人進屋時會請對方脫掉鞋子。
  5、Eric Anthony
  這個問題因情況而異。
  如果有朋友或親人在你家這麼做,那說明他們在你家或者和你在一起時很放鬆。
  如果你並不喜歡的人在你家或者當你在他家時他這麼做,可能表明他對你的掌控、嘗試掌控或不尊重。
  也有些人這麼做並非要表現什麼,只是為了舒服。
  但不管怎麼說,這樣做都是不衛生的。
  6、Jared Anwyl
  我們這麼做或許是為了製造一點慵懶的感覺?我就是一個喜歡慵懶的人。我父母家的椅子配有放腳的軟凳。在我兄弟家時,我會把腳放桌上,不過一般我都會墊本雜誌在腳下,我認為這樣乾淨些,也不會顯得太過粗魯。我不會在誰家裡都這樣;在自己兄弟家會這樣,是因為他們不介意。
  不過餐桌和廚台絕對不能放腳,那樣太粗魯和不合適了。
  如果說美國人把腳放在桌上時,通常傳遞出一種自信和放鬆的感受。觀者通常也不會覺得對方粗魯。那麼東方文化又是怎樣看待“腳放桌上”這一豪放的身體姿態呢?
  紐約州水牛城大學心理學博士帕克(Lora E。 Park) 帶領來自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邀請600多名出生在美國和東亞(中日韓)的男性和女性參與,進行了四項實驗,了解參與者在做出和看到豪放型身體姿態後的心理感受。
  三個豪放型姿態分別是:
  1、 雙手扶桌站立;
  2、 蹺二郎腿;一條腿的踝關節搭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一手搭在椅子扶手上,另一隻手放在桌上。
  3、腳放桌上;身體後仰,雙腳放在桌上,雙手置於腦後,十指交叉,肘關節向外打開。
  在四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評估了與內斂的身體姿態相比(如雙手壓在大腿下方、站立時雙手環抱於胸前),參與者在做出或看到以上三個豪放型姿態時的心理感受。
  實驗1發現,美國人和東亞人都認為,比起其他豪放或內斂的姿態,“腳放桌上”更不符合東亞人崇尚謙遜、穩重和克制的傳統習俗。
  實驗2a和2b發現,美國人和東亞人都認為,比起內斂的身體姿態,“雙手扶桌站立”和“蹺二郎腿”讓他們感到更加自信。
  實驗3發現,“腳放桌上”讓美國人感覺更加自信,也會激發出一些與權力相關的微妙感受,但對東亞人則不會。
  實驗4發現,在需要思考棘手的問題或面對風險決策時,美國人常常會做出腳放桌上的動作,幫助自己更有效地思考和迎接風險,而東亞人則不會這麼做。
  以上發現表明,豪放的身體姿態對人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的影響既有普遍性,又有文化差異。
  米叔來總結一下,美國人喜歡把腳放在桌子上的原因包括:
  1、認為活得放鬆、舒適是第一位的,而家具只是工具而已;
  2、從健康方面講,不時抬高腳部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預防靜脈曲張;
  3、這一動作代表了白領特權,是自信和權力的彰顯;
  4、認為公共場合肯定有人負責收拾,公用設施用壞了自然有人會換掉;
  5、不太關注露腳底對某些文化背景的人代表的負面意義;
  6、讓自己看上去更自信;
  7、更好地思考問題。
  回應
 延伸得有點不合邏輯~解釋得有點過於牽強主管!壞習慣就是壞習慣,哪來這麼多美化的理由呢?
 公知大V噴子:美國人素質都特別高,不可能會有這種事情發生,肯定是中國人的照片p成美國人的害羞
 簡單點---讓樓主吻下他米國爹的PIPI,聞下它那自 (由)民(主)的氣氛。
 他的意思美國是他爹地,做什麼都是對的,不對也是對的。讓他美國爹地屁股對著他臉放屁是為了讓他感受民主,自由的氣氛,有錯了麼?
 
為什麼中國人很難融入美國?2017-02-27這才是美國   
 
  書呆子、不愛社交、吃苦耐勞、有體味……美國人對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歷來有這樣的偏見,這種偏見是如何形成的?不同人群應該如何應對?這才是美國駐加州記者薛雨婷在Quora上看到的這篇帖子的作者,從小就生活在美國,她的解答或許能給你正確的指導。
  對亞洲學生的種族歧視,尤其是對中國學生的歧視,正在成為很多高排名美國學校中一個普遍的問題。
  這種歧視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湧入美國。
  部分原因是因為學校將留學生學費作為一種財政收入手段;
  部分原因是美國想吸引更多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的人才;
  還有部分原因是中國學生優異的學術成績。
  然而,當地學生和外國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就像相距甚遠的中國和美國。
  當地學生不願接受外國來的中國學生,中國學生也不能適應美國的文化圈。
  對大量湧入的中國學生,那些外國學生也有很多意見:
  這些學生整天學習,對不是中國人的學生比較冷漠,只和自己圈子裡的人玩,他們降低了學校的社交氛圍。
  他們無趣,看起來、聞起來、還有他們的說話方式都很奇怪,他們總是在美國學生面前講中文,等等。
  還有另一個事實是:
  許多中國學生在頂尖大學中佔據了越來越多的位置,所以美國學生的歧視一部分來自於在學業上受到的威脅。
  另一方面,就算中國學生試圖融入美國社交圈,也常常會遇到美國學生傲慢、厭惡、居高臨下的態度,這給兩方的融入都帶來了阻礙。
  如果美國人的態度是如此敵視,那我們還有什麼選擇,當然是互相抱團了。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想了:看來美國人對中國學生很不友好啊。
  但是我要說的是,這樣也有點太一概而論了,畢竟這只代表一部分美國人。
  在我看來,對這個問題更準確的描述是儒家的行為適合儒家社會,而西方人的行為適合西方社會。
  因此,當一個有著儒家修養的人來到西方環境下,這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就造成了你看到的各種衝突。
  讓我們以一些東方的行為為例,看看他們為什麼融入不了美國社會。
  1。避免目光接觸。
  在東方的文化中,直接的目光接觸,尤其是對上級,被看做是一種蔑視和不尊重。
  然而,在西方社會,直接的眼神交流是一種基本的禮節,表明你在認真傾聽。
  很多時候,我的一些白人朋友問我:'為什麼中國學生看起來不想和我說話?'這就是眼神接觸的不同了。
  2。閒聊。
  在東方文化中,是很少與陌生人閒聊的,只有和熟悉的人才能安全地交流。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是習慣於在走廊和電梯裡搭訕陌生人的。
  也許很多中國學生遇到閒聊或是玩笑的機會時也想加入,但缺少閒聊的經驗和不熟悉西方文化只得放棄。
  因此,當美國人以他們更熟悉的方式交流時,我們只能低頭繼續往前走。這種'粗魯'是來自於文化習慣。
  3。幽默。
  中國人對玩笑的態度:除非兩人關係非常好,不然會被視為不認真對待談話。如果學生以笑話回應老師,他們通常會收到懲罰。
  因此,當一個西方學生善意地與一個中國學生開玩笑時,中國學生可能會把這個笑話解釋為攻擊或不尊重,並冷冷地回應。
  也有可能中國學生意識到了那是一個笑話,但是缺乏經驗,他們不知道如何回應,所以中國學生會採取他們常用的反映:無視或者愣神。
  4。體香劑。
  很多白人朋友都說中國人聞起來很奇怪,這是由於不同的個人衛生標準。在西方,人們都使用除臭劑,雖然中國也有很多人在用,但並不像美國那樣要求。
  5。啜食。
  關於這點我認為是由於亞洲飲食文化和食物本身的質地不同於西方國家,而且我們吃飯的餐具也和他們不同。
  例如,我們滑溜溜的麵條加上我們是用筷子吃,這時候啜食就變成了一種高效的方式。
  姑且不論這麼細節的原因,亞洲文化中本來對啜食與否看的就不重,而這在西方文化中是絕對不行的。
  西方人從小被教導要把食物完全放在嘴裡,然後安靜地咀嚼,所以在他們看來啜食是不必要的噪音。
  這個清單還可以列很長。
  理想狀況下,美國人應該對任何文化都一視同仁,但我們應該考慮到,大多數美國學生從未考慮過有一天他們會需要和外國學生交流。
  事實上,美國有如此多樣的文化,每個人都希望當地人能了解他們的文化,給這些美國人施加了無形的壓力,讓他們了解一堆不同的文化本身也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我們期待美國人和所有國家的人(波斯人、亞洲人、非洲人、歐洲人)都能很好地跨文化交流,這樣公平嗎?
  我們只能期望他們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回報我們的努力和嘗試,但有時候也是要折中的。少數美國人一貫歧視和欺負外國人,但他們不代表大多數人。
  所以我們能做什麼呢?
  對於剛到美國的中國移民,我的看法是,他們應該努力適應美國文化。
  練習英語、看一些美國電影、讀一些西方文學,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拋棄自己的文化,兩者之間並不衝突。
  當遇到一些社會、文化挫折時,不要喪氣,挺胸抬頭繼續走,也不要認為美國人都是一樣的。
  只要你繼續努力,大多數美國人會很欣賞你的付出,你會在這裡交到很好的朋友。當搬到一個新國家的時候,臉皮厚一點還是很有用的。
  對美國人,我想說:你不需要改變自己,只要你能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了解中國的相處方式是和你們不同的就好。
  西方教育制度給學生空間去探索、去發展自己的個性。
  如果你在中國上學,那麼從初中到大學,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九點,你都得做作業、背課文、參加考試,你會變得越來越內向。
  我們在美國上學已經很幸運了。
  對於ABC(美國出生的中國人),我的觀察是大多數人會選擇遠離自己原本的文化,作為一種手段來向美國文化靠攏。
  愛你自己的文化和被美國文化接受並不衝突,你可以充當新移民和美國人之間的完美橋樑,因為你了解雙方的文化。
  即使你不在乎所謂的品德,也無心幫助別人,那你也應該為自己而做。
  因為與這些中國學生的交往會給你未來鋪下很多很多條路,而且你還可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
  希望這些有幫助。
  作者簡介:Bernard Wang(出生於美國,10-15歲回到北京,現居於美國)
  回應
怎麼說呢 強龍難壓地頭蛇吧 雖然美國文化開放大部分人是友好的,但美洲大地不乏種族歧視者存在而且這種人對外偏見很高 人在他鄉為異客 在外辦事打拼不容易奧特曼
 
老外評點:中國最讓美國人羨慕的竟是這些2017-0-月08這才是美國
 
  作為一個both在中國和美國生活了很久的人,小編遇到這個話題就像他鄉遇故人一樣激動不已,終於可以好好說道說道了!因為美國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不光是小編,很多外國朋友也這麼認為,他們對中國的哪些便利表示羨慕嫉妒恨呢?一起往下瞧瞧吧……
  米國這個神奇的地方,人們都管他叫大熔爐,但是小編覺得還不如叫一鍋糖醋'肉'。(額,我為什麼做了一個關於食物的比喻?原諒一個吃貨的思維世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把不同的文化作'肉'的話,不管是什麼文化進來都要被裹上一層美國味的糖漿,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這就注定了任何國家的飲食來到美國,都會被美國化。
  這也是小編最痛苦的地方,因為在美國雖然中餐很流行,但是流行的都是美國化的中餐,什麼左宗雞啊,陳皮雞,蒙古牛肉都把美國人吃的開心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咱們長著中國胃的人就是吃不到地道的中國菜啊,心裡那個苦。
  大城市就不說了,畢竟美國沒幾個大城市。就說我們學校所在的地方,一個小鎮,周圍就那麼幾個中餐館,把市場都給壟斷了。所以他們也不在乎自己的水平,價格是一個比一個高,做的也是一個比一個難吃。
  但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懷念中國菜的學生們只能來這裡吃,而且他們菜色單調,就那麼幾個菜,小編大學四年都沒看他們換過。 
  搞得我晚上就連夢見自家門口賣油條的小攤,第二天起來枕頭都是濕的。所以單論食物的好吃程度,以及多樣性,美國就比不上中國。
  不光是小編,就連吃慣了漢堡薯條,左宗雞的美國人在嚐到正宗中國美食的時候也是讚不絕口,立馬就把那些美式中餐拋到腦後了。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的食物也真的是單調,如果拍《舌尖上的美國》的話肯定是第一集:漢堡薯條。第二集:完。科科……
  跟美國比起來,中國的優點簡直不要太多了,美食只是其中一樣。
  只是小編一個中國人說起來總有點王婆賣瓜的嫌疑,所以下面我們來聽聽這些外國人是怎麼評價的吧:
  Jessica是一名中文老師,Tang是她自己給自己選的中國姓。Jessica是一名中文老師,Tang是她自己給自己選的中國姓。
  '西方國家都誤解中國菜了!那些所謂的中餐館都把中餐簡化成了炒米飯和甜酸雞。但是實際上中國的吃文化博大精深。而且這食物的文化跟麻將的打法一樣,每個地區都不一樣。'
  '中國還有最方便的公共交通,不管城市大小,他們都有公交系統,而且四通八達。遠的地方有高鐵,近的有公交車,如果有公交車到不了的地方,還有摩的和三蹦子。
  中國這個公共交通體係從最破舊的三輪車到最新式的子彈頭列車應有盡有,真是太神奇了。美國這個車輪上的國家,突然感覺好不方便啊。'
  ·購物。
  我的天,我們在美國看到的所有中國製造的東西,這就是原產地。所以你基本上可以以非常合理的價錢買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要來中國,我建議你最好帶個空箱子,因為你走的時候裡面會裝滿茶葉,電子產品以及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生活成本。
  簡直太低了好麼,我拿著美國的工資,在中國生活的太寬裕了。我租了一套很好的房子,租了一輛豪車,還有餘錢在最好的餐廳吃飯,太幸福了。
  ·中國人的精力旺盛。
  我居住在深圳,我能感受到周圍人的正能量,特別是看到公園裡一些老年人還在跳舞打拳,有一次我居然還看到有人在公園裡舞劍。連上年紀的人都這麼朝氣蓬勃的,我感覺自己也被感染了,這種感覺太好了。
  '中國的食物比美國的好吃多了,種類也太多了。每個中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而且大街小巷都是。不像在美國的時候,你要費勁巴拉地才能找到一家特色餐廳,有時候就連這樣都找不到好餐廳。
  中國菜是我每次去中國的時候最期待的東西,就算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再嚴重我也不怕。'(嗯,相信你是中國的死忠粉了,鑑定完畢……)
  1。生活成本。
  我是一名歷史老師,我在中國的工資跟在美國時的一樣,一年大概4萬到4萬5美元,但是中國公司給我的福利還包括住房補貼,和回家的往返機票。
  如果我在美國,拿著這份工資,我連房子都租不起,因為我還要負擔水電費,學生貸款,油費和汽車保險。
  但是在中國,多虧了他們發達的交通系統,我不用買車,就連出租車都那麼便宜。而且水電網也用不了多少錢。就我這樣吃好的喝好的,天天打車還能剩下足夠的錢寄回去還我的學生貸款。
  2。食物。
  我回國以後最想念的就是中國的食物!湖南菜,四川菜,雲南菜,東北菜,台灣菜,新疆菜和西藏菜都是我朝思暮想的。中國吃的東西真是多啊,還物種豐富。
  在我租住的公寓方圓5公里以內,我能吃到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法餐,意大利餐,西班牙菜,墨西哥菜,還有印度菜。而且最棒的是他們的價格合理!
  3。方便。
  如果你沒時間打掃房間或者洗衣服,沒關係,雇個ayi(小姑娘原文就是這麼寫的,直接用拼音把阿姨寫出來,看來她真的是感悟到中國人的文化了。)
  如果你懶得去你最喜歡的餐廳,沒關係,點外賣。這裡的大多數餐廳都提供外賣服務。
  而且不只是餐廳,在中國什麼都可以送貨上門,而且價格都不貴。基本上在中國,你能得到很多服務。
  對毒品的控制。
  特別是如果你家裡有正處在青春期的小孩,如果是在中國的話,你基本不用擔心他會受到毒品的侵害,因為中國對運毒,販毒和吸毒等行為的懲罰力度遠遠大於美國。(確實,別忘了咱中國第一間諜組織:朝陽群眾!)
  而且中國對毒品問題也比美國要敏感。當然了,我也知道在中國你有渠道弄到大麻,海洛因等毒品,不過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想弄到毒品還是很難的。
  所以真正體會過中國社會的美國人紛紛表示:'這明顯就比美國電視上報導的好多了嘛!'
  看過這麼多,小編大體總結了一下,t
  1。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甩美國的漢堡薯條幾百條街。
  2。生活成本低,拿著美國的工資,在中國生活不要太舒服哦。
  3。交通便利,身為車輪上的國家,美國人深感羞愧。
  4。生活方便,不管是打掃衛生,還是吃飯,你都可以動動手指頭就搞定了。
  5。對毒品控制嚴格,美國打了那麼多年的毒品戰爭的警察們,快來跟中國人取取經吧。
  ……
arrow
arrow

    阿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