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比館長前評【】【】與台生在全球各大發明設計展奪金數名列前茅,可知台生比陸生有創意1。
問題是大多數台生沒國際觀,連克羅埃西亞發明展的克國在那兒也不知「道」。
國際觀和背國名無關、好不好!
問題是不知通往全球之「道」,如何將奪獎的發明設計品行銷全球?
錢!錢!錢!人家是為設計而設計。
原來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文青小資!
怕是為升學成績而發明設計吧,不然畢業找不工作,為何又要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2來負責呢?
有呀!政府不是在各地利用閒置空間3設置了許多藝術村和創意市集4嗎?
問題是沒生意上門5,文創家設計師只能窮得有品味6。
不然又要窮得有人養嗎?台灣的文化廢物和流氓實在很理盲濫情很呆歹,呆到不知沒有市場的發明設計是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的、歹到又要有人養。
不完全是沒市場吧,而是台灣的教改7強調創意和快樂學習8過頭了,忘了後現代非理性的創意、若沒現代的理性思考和前現代的毅力努力、是很難成為一成功的商品。
所言極是,教改之「道」本應為解決聯考下、大學生缺乏學習意願和獨立思考,但在快樂學習和創意的民粹9風潮下、走了歪「道」!旣解決不了解決補習10壓力,又在在禁止老師體罰11後產生劣徒霸凌師生!
誰說歪「道」了?陸生來台12,課堂上陸生的學習意願和發問思辯能力、明顯地強過台生。一批愛台13的邪者叫獸邪生,頭頭是道地反駁說,陸生是在填鴨式教育和未來工作壓力下才如此,不如台生有創意!
果然是真有創意的反駁,問題是駁的了台生在校在職之競爭力都不如陸生之事實嗎?
相關資料
1. 詳參【圖博館】:《創意心理學》
3. 詳參【圖博館】:《閒置空間‧新造化》
4. 詳參【圖博館】:《創意市集》
5. 詳參【圖博館】:《當藝術遇上經濟》
6. 詳參【圖博館】:《窮得有品味》
7. 詳參【圖博館】:《教改錯在哪裡?》
8. 詳參【圖博館】:快樂學習
9. 詳參【圖博館】:民粹亡台
10. 詳參【圖博館】:教改與補習
11. 詳參【圖博館】:教改與體罰
12. 詳參【圖博館】:陸生來台
13. 詳參【圖博館】:假愛台之名
相關新聞
紐倫堡發明展臺北城市科大1金4銀
克羅埃西亞發明展 我25金排第二
首爾發明展 我奪68金最大贏家
大學生:國際觀和背國名無關
發明展台灣金厲害 然後呢 2013-04-16 中國時報 【唐經洲】
今年的莫斯科與日內瓦發明獎相繼落幕了,我們的代表選手不例外的又是獲得「全世界最多的金牌」,國內各大媒體競相報導。幾年下來,教育界的發明獎得獎如「團購」般的瘋狂,某些學校的得獎數目似乎都是等比級數的成長。然而,這現象背後有些問題值得思考。
筆者同意創新與創意教學很重要,因為那是台灣由代工轉型到創新品牌必要走的道路,學校當然也必須要與產業合作,將學校內的知識加以利用,以創造更好的知識經濟。但是,這幾年的屢屢國際發明大獎得獎破紀錄,也只能強調:破了歷年金牌數、參加人數超越過去、與一些特殊獎項(如特別獎)。然而,很清楚的,我們沒有辦法利用得獎的優勢將此創意商品提高其附加價值,或者落實到可以進入工廠量產。
過去幾年的經驗,我也看到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特別值得教育界深思。國內所熟知的發明競賽,包含了著名的匹茲堡IPEX、紐倫堡NENA與日內瓦發明展,加上這幾年新成立的發明展如馬來西亞ITEX、俄羅斯Archimedes、韓國CIGIF、義大利Inventeco與波蘭IWIS,我的觀察是,即使是有歷史的發明展,善於推陳出新的國內與國際廠商幾乎不會參加,這是因為有些發明展雖然標榜國際性質,但經常只是當地國內式的簡易商業市集的聚會,有時幾乎比國內任何一個在台北世貿中心的國際展覽還寒酸。
這些發明展,參觀群眾多於買家。主辦單位,基於商業利益考量,也都是販售門票。這些競賽會向參賽者收取鉅額的攤位費,這點令我不解,畢竟我們這些發明應該是有商品化的機會的,我們付出了高額的攤位費用,但卻還要卑微懇求主辦單位給與一些獎項。
這種情境與過去幾年高等教育強調的SCI,似乎是有點雷同的。國科會或教育部編列了大量的經費鼓勵研發,而證明研發的量化指標就是發表SCI論文。但是,這些論文大多依據外國學術單位喜好而研發,不一定適合我們國內產業所需。幾十年下來,這些針對外人喜好的研發經費由我們自行埋單,連發表論文也是要支付印刷費,最後也只能卑微的拿SCI點數來升等或者是求取畢業。(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電子系教授)
30歲以下的人,我不用!(蔣友柏 詳參【圖博館】:蔣自鞭)
已經是第4度採訪蔣友柏了,但我必須這麼說:他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採訪對象。不管是自負的表情,還是過分簡短的答案,都讓採訪現場由頭至尾瀰漫著幾分煙硝味。
當然,這可能也可以看出蔣友柏「誠實」的一面─儘管一直以來都是公眾人物,但他並不怎麼迎合媒體,或特意經營形象。他是個精明的企業人,要說最讓他在乎的,大概就是每個掛上「橙果設計」的服務或產品。
確實,蔣友柏每次推出新作都造成話題。以他跟宏佳騰動力科技合作、9月份上市的新型機車來說,大膽借用「手機換殼」概念,消費者在買車同時,與車商簽訂契約,一年後可以更換一套全新車殼。不管在工業設計、經銷系統、售後服務上,都完全顛覆現行商業模式。「等換殼對消費者變成慣性,大家就要跟進,保證成本壓力增加4倍,售價要提高百分之百,」蔣友柏自信地說,典型他的風格。「然後我就降價,把他們搞死。」
從產品談到帶領團隊,再從管理談到用人思維,意外挖出蔣友柏「30歲以下的人,我不用!」的結論。直接、犀利的觀點,一如他的產品或設計,總是有人鼓掌,有人質疑。而蔣友柏仍是一貫無所謂的語氣,就像他曾在書中吐露的處世態度:「別人怎麼看我不重要!」「不認同我,就把我幹掉,」他說。只要愈來愈多能幹掉他的人出現,「台灣就起來了。」
台灣會不會真的因此起來,倒不知道,但,這就是蔣友柏。
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c2a35f04b012a371eb51c0181
穿短褲T恤 抽煙爆粗 蔣友柏做老師 公司當課堂 2011-04-25
今年才第一次進大學教書的蔣經國孫子蔣友柏,已經踢走5個學生,被喻為「校園劊子手」。日前他把學生們帶到他自己的公司上課,穿短褲、T恤,還抽煙爆粗,小腿上看來像刺青的圖案也真吸睛。不過學生們認為,蔣老師直接告知社會現實面,讓大家收穫很多,蔣友柏也說,這就是他最想教給學生的東西。
蔣友柏為這堂課特別架設博客,天天自己敲鍵盤回應,一個多月來回已超過一千封,從沒登錄的都是大四應屆生。
因為行事風格不囉唆,遇到不愛上課的學生,蔣友柏便直接開除。TVBS報道,對此他表示,他發覺大四生只是想來看看,還有些學生就是從來不回應,這種學生幹嘛花那麼多力量,就直接開除了:「我發覺大四生,他們真的只是想來看看,帶著看看的心態,反正我都要進社會了,搞不好他已經找到工作了。」他又說,跟對方在博客上面的對談,有一些就是從來不回應,連登入都不登入,「那這種對我來講,那我幹嘛花那麼多力氣陪你,我就把他當了。」
不管當老闆、做老師,蔣友柏都特別看重。蔣友柏:「我面試很簡單,我坐下來跟你談,大概5分鐘我就知道要不要用你,我不管你的經歷怎麼樣,我可不可以用你。」
蔣友柏「下手」絕不手軟,原則、底線說得一清二楚,要學生提早進入社會,體驗商場的競爭與殘酷。
雖然進大學校園當老師,自己卻沒拿到大學畢業證書,讓他有點苦惱,蔣友柏說:「我自己並不介意,但既然大學沒有畢業,那以後用甚麼樣的立場去跟他們說,他們必須要讀完書?」不管是對待學生或小孩,蔣友柏都認為,讀書是一種訓練自己責任感的方式。
蔣友柏上個月應邀到亞洲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亞大學生表示,蔣友柏上課的思維邏輯跳脫一般制式思考,上課節奏很跳躍,剛開始要跟上有點吃力,但習慣後就可接受。
台生不敵? 陸生競爭力強勁 比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2013-9-16中國時報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昨表示,民國90年以後,政府還擴充大學數量,「很白目」,造成不優秀學生增加很多。從早上8時的大學校園來看兩岸學生表現,國內學子與大陸學生間的競爭力落差,「比大陸1000枚飛彈瞄準台灣還讓人覺得驚悚」。
落差太大 學者憂心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天舉行10周年紀念活動,薛承泰應邀演講「少子化和教育發展」。據統計,民國40年起每年出生人數約40萬人,65年來到最高峰的42.5萬人,之後不斷下降,去年出生人口23萬人。少子化對國內教育造成大衝擊。
薛承泰說,民國40幾年出生的那一批人,他們在求學過程中,經歷大班大校以及進不了大學的困難,83年時,他們的小孩要讀高中或大學了,因此在410教改行動中喊出「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
廣設大學 埋下禍根
民國83年時,國內高教淨在學率(學齡人口進大學的比例)約30%,算是偏低,需要多一點大學。但到90年時,淨在學率已達到50%,大學已經夠多,不需再擴充。在世界各國,高教淨在學率達到70%已是頂峰,不太可能更高。
學習態度 彼勤我惰
薛承泰表示,早年台北市交通環境沒有現在發達,學生每天搭公車,常不知何時可以擠上車、何時可以到校,但他們仍努力的趕著去上早上7、8時的課。
現在呢?薛承泰說,國內許多大學將3學分的課安排在早上9時到12時,但有約一半學生只趕得上2小時。看對岸狀況,在早上8時,就算不是北大、清大等名校,其他二線大學也能看到學生爭相進教室準備上課的積極態度,反觀台灣則多半是空蕩蕩,這種落差「比1000枚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
向陸生招手 連台大博士班都吃癟 ‧商業周刊 2013/09/12黃亞琪
最近美國知名大學紛紛將觸角深入亞洲,其中最主要吸引的對象,就是中國大陸的學生。
根據美國國務院統計,2013年全美大學外國留學生已增至76萬4千人,比六年前增加20萬人,其中中國留學生就占16萬人,占整體外國留學生兩成之多。
當國外大學對中國大陸學生展開雙臂之際,反觀國內,開放陸生政策雖已上路三年,但陸生來台卻未如想像中積極。
翻閱今年國內大學陸生碩博士班放榜名單,核定招收陸生名額雖增加一倍,但陸生缺額率仍高達四成,像陽明、北醫等醫學大學,陸生招生人數甚至掛零,而大學部招收陸生今年創新高,卻仍有兩成缺額。今年首度開放陸生二技招生,開出955個名額,但最後只招到93位,招生率還不到一成。
博士班招收陸生的情況最不理想,尤其是台大,博士班核定招收陸生22名,最後只正取7名。連國內第一名的台大都如此,其他學校可想而知。
為什麼國內大學招收陸生的績效如此不盡理想?主要原因有二。
法令限制:被健保拒絕,醫療沒保障
法令限制是第一個原因。「陸生畢業即失業」,這是香港著名雜誌《陽光時務》熄燈號封面上標題,直言台灣「陸生三法」中訂出「三限六不」限制,陸生不能在校打工、不得領研究經費、不能參加健保或商業保險等條款,種種限制就足以讓陸生卻步。
在台灣,居留六個月以上的外籍人士,都強制納入健保,但陸生屬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管轄範圍。條例指出,陸生不管在台灣求學時間多長,只能算「停留」,不算「居留」,因此無法加入健保。
以文化大學陸生余姓同學為例,打籃球手脫臼,因為沒有健保光是醫藥費就上看萬元。他的同學,感冒了吃完家鄉帶來的成藥,因為不敢上醫院,一忍再忍,忍成肺炎,只能中斷課業先回大陸治療。
就業困難:畢業須一個月內離台
就業困難則是第二個原因。今年從台大碩士班畢業的陸生七七(化名)就表示,大陸校園徵才多在每年10月至12月份舉行,台灣是在3、4月,他很多同學就為了回去面試,10天內來回兩岸三次,期間還要應付學校考試和畢業論文口試,疲於奔命可見一斑。
為何不留在台灣就業?一般僑生畢業後,可留在國內實習或等待就業機會,但陸生領到畢業證書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紙「一個月內離台」的通知。在台沒機會,若又趕不上大陸應屆畢業生徵才季,很容易被兩岸「雙殺」成為失業一族。
定位矛盾:優秀陸生轉向歐美大學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認為,台灣對招收陸生的定位矛盾,既希望陸生解決私立校院招生不足問題,卻又把陸生入學門檻定得很高,但優秀陸生當然是往上爬,而不是來台灣就讀連招生都有問題的後段班學校。
歐、美等國家對中國大陸學生展開雙臂,一來這些留學生能學到專業技能,對未來謀生有助,二來畢業後若能留在該國貢獻所學,對這些國家長期發展亦有益,這是雙贏之局。
但台灣招收陸生,卻把它當成是挽救後段班大學的救命草,法令又對陸生限制重重,即使學成也只能被「遣返」,無法留下貢獻所學,再加上歐美大學頻頻招手,台灣這種「自閉式」的陸生招生政策,恐怕真的到了該檢討的時刻了。
PISA評量/閱讀.數學.科學 上海三冠 台灣退步
二○○九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昨天公布,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素養評比,首次參加的上海奪得三冠王;第二次參加的台灣三項名次都退步,閱讀退到廿三名,數學從上次冠軍掉到第五。 PISA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舉辦,評量十五歲學生的關鍵知能,這次六十五國或地區參與,上海、新加坡都是首次參加,上海閱讀、數學、科學素養都奪冠,新加坡和香港都在前五名,且每項都領先台灣,台灣在兩岸三地表現墊後。
台灣二○○六年世界第一的數學,掉到第五名;上次排第四的科學,下滑到十二名;三項之中,表現最差的閱讀,則從十六名摔到廿三名。 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洪碧霞指出,台灣學生表現大致維持中上水準,各項素養都優於OECD會員國平均,數學與閱讀素養分數跟三年前相近,科學稍有退步;這兩次評量,都沒雙峰現象。
上海為何首次就三冠王,洪碧霞指出,因為上海將這項評比「當成國家考試」,是國家榮辱,被抽到的學生很有榮譽感,作答寫得密密麻麻,反觀台灣被抽到的學校不太想參加,學生只稀稀疏疏地寫幾個字。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也說,評量去年三月施測,抽到的國三生五月就要考基測,「或許影響學生實施意願」;也有官員認為,上海、新加坡和香港都是都會,而台灣是全台抽測,評比基準不同。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鄭圓玲說,台灣學生能力不差,只是PISA考的題型跟我們常考的選擇題不同,台灣學生只要稍加練習就會;PISA對閱讀要求是要能統整多元題材,並能溝通,跟台灣強調語文文化,單向、深入不同,評量成績如要好,大家要重視。
洪碧霞也說,他國進步但台灣退步,與台灣「未積極讓自己進步有關」,她指出,除了上海,韓、港和德國等都很重視,德國為此改革課程,從早分流變成晚分流,香港也改課程、教學和評量。 教育部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五年編列十億經費,但台灣名次不進反退,是否代表政策失敗?教育部無正面回應。洪碧霞指出,教育部閱讀政策以小學生為主,才做三年,不是針對國中生,還無法反應在這次評量,但從小扎根是對的,還要持續。 教育部強調將與國科會組成專案小組,並請學者寫國家報告,提出具體改善計畫;並將閱讀納入九年一貫各領域課程推動重點,也建議教科書內容參酌學習素養取向適度調整,建立可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學習評量標準。
不如陸生? 台生:目標不同 老師別擔心2013-9-16(楨:自欺但欺不了人!)
成功大學主祕陳進成說,大陸學生有很旺盛的企圖心,只要找到機會,就會努力往上爬。近年他教過幾個到台灣清大交換的陸生,他們上課幾乎都坐在前幾排、下課還會發問,全班6、70個學生中,學期成績幾乎都在前5名。
比較兩岸頂尖大學學生的學習態度,清大教務長陳信文指「沒有差別很大」,台灣好大學的學生還是很用功,不輸給大陸學生。但兩岸學生還是有差異,陸生很難團隊合作,台生則是志願太小。
陳信文說,許多清大畢業生認為台灣很小,他們可以進到竹科工作、年薪100萬元就滿足了。但有些學生能力不錯,如果放眼國際的話,可以做更大的事,將自己限制在台灣,實在可惜。
台生應該放眼國際
兩岸學生怎麼看彼此?台大國發所陸生王欽直言,早不早起上課,其實不是特別重要的議題,就他觀察,陸生用功的「比例」或許多一點,但與台灣「沒有太嚴重的差別」。
成績單非唯一目標
王欽說,大陸競爭激烈,許多學生的讀書動機來自於追求成就,或迫於生活壓力。但也有愈來愈多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物質無虞,不見得會透過拚命學習以找份好工作,而是追求別的目標。台灣學生也是,有些人並不會將成績單當作是唯一追求的價值。
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四年級溫良慈也說,「我覺得不用那麼擔心」,兩岸學生各有特色,陸生上課認真、積極,但台灣學生活潑、有創意。
回應
劉國輝• 國立中興大學(楨:叫獸不知人家是自動好學好問!)
有些填鴨式教育栽培長大的敎授以大陸學生到校上課比台灣大學生勤快許多,就認定大陸學生比台灣大學生優秀及競爭力強大許多.....。這種可笑到極點的論點想強逼台灣大學生重新回到30年前強制上課型的填鴨式教育制度。
設計師:過勞島32/37
又不是精品名牌的設計師
國民品牌設計師怎會過勞
的相反
精品名牌設計師服侍對象是
少數往上流的貴婦名媛
過勞之物看不上眼
國民品牌設計師服務對象是
M型社會往下流的中產
沒錢又想奢華之小資
只好設計平價奢華
以滿足其虛榮心
平價奢華的快時尚更勞
人家名牌時尚以季換
快時尚每周有新品
設計師怎不過勞
台灣設計系學生也過勞
為了參加國際設計比賽
得了不少獎無法商業化
不如去幹快時尚設計師
設計師:職業病32/37
有了電腦3D設計軟體
動漫的設計師不必像
宮崎峻手繪到五十肩
的相反
動漫愈多
助手愈要
緊盯螢幕
看到眼花
畫到抽筋
動漫愈多
周邊愈多
公仔設計師
揑塑到破皮
有了3D列印硬體
公仔設計師
就不必揑塑到破皮
的相反
就好比
國民品牌設計師服務對象是
M型社會往下流的中產
沒錢又想奢華之小資
只好設計平價奢華
以滿足其虛榮心
平價奢華快時尚更過勞
人家名牌時尚以季換
快時尚每周有新品
設計師怎不過勞
設計師:桎服面具32/37
設計師免穿制服
本身就是藝術品
自家品牌代言人
難怪
有些設計師
本人的造形
常勝過作品
好比電視廣告
常比節目好看
在這做秀時代
愈加重視外在
一眼讓人注視
又難怪
沒穿制服的設計師
總覺仍有桎服面具
哦 裝酷裝屌
好像誰也不鳥
其實關起門來
對客戶順地很
平價與奢華:全都要19/24
平價就是平價
奢華就是奢華
那來平價奢華
當然有
M型社會
中產雖下流
但要高質低價
平價與奢華商品
小資雖然是月光族
但是也要窮得有品味
就為那點品味
比平價貴一倍
比奢華多買些
平價奢華值嗎
當然值了
平價奢華咖啡
平價奢華服飾
平價奢華手機
平價奢華xx
小資文青很愛
旣然如此
就別叫窮
要馬加薪
當然也要
幸福經濟邪了嗎
旣要窮得有品味
又要窮得有人養
文化邏輯:邏輯邪58/66
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文化邏輯」如下:
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等部都應廢!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和流氓,而應依藝術和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濕人的文化邏輯是很合理性專業事實
但不合呆歹灣藝文界理盲濫情之現實
首生 姓馮叫鴻的詩人會跳出來大罵
文化邏輯純屬阿楨夢想家之夢遺意淫
後現代那還有啥藝術機制來分配補助
其次 這些文化人雖是廢物但有廢品
很要求文化政策的品質怎能容忍數量
雖是文氓但是很懂得文鬥之文化打手
旣要被包養又要當主人 這簡直是
一面賣藝一面要牌坊 難怪會搞出
【文化元年宣言】矛盾的九大要求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但由誰決定預算之分配?即使在民主國家,最終還是民粹決定政府預算!政府補助團體要求效益,當然以知名度大和得獎多的大團體為首選,願意推廣藝術的企業,更是!小團體自然難得到補助。即使接受到補助的大團體,也永遠覺得資金不夠。台灣的藝文界表面很清高,暗地裡卻不斷爭錢奪利!)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宣言旣反對文化創意產業,又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旣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如英國文化部,目的就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之利益。)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但由誰代表全民?即使在民主國家,最終還是民粹決定議會質詢!)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小團體得不到補助,只能希望多建展演空間,但是公家建再多的劇場都不可能專屬某個團體,結果養出更多蚊子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