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音樂劇創新 舞台前搭水池2011-10-11 旺報
揚棄四海歡騰的歌舞表演,中華民國一百年的國慶晚會,充滿新「聲」,以賴聲川執導的音樂劇《夢想家》作為獻禮。昨日在台中圓滿戶外劇場的售票演出滿座,吸引6千名觀眾參與,總統馬英九偕同4國友邦元首親臨現場。晚會由海軍陸戰隊儀隊揭幕,全體同唱國歌向百年致意。
昨天音樂劇開演不久,天空便開始飄雨,後來雨勢越來越大,所幸主辦單位已為賓客準備簡便型雨衣,讓整場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昨天與總統馬英九一起欣賞的有布吉納法索、瓜地馬拉、帛琉、索羅門群島等國總統。在音樂劇上演之前,總統馬英九先行致詞,指出昨天是中華民國百歲生日,上午在總統府前的國慶大會,展現了國軍的壯盛陣容,而昨晚的演出將提供全然不同的文化感受。
圓滿劇場因非專業的表演場地,為迎接這場演出過去幾日動員百位工作人員,才完成複雜的搭台工作。製作團隊甚至在劇場舞台前方搭建了一個水池。在主題曲《夢想家》的旋律中,節目登場,由星光幫歌手周定緯、林芯儀、李杰宇等領銜演出。一百年前,革命先烈開創中國時代新局,推翻滿清創建民國。音樂劇《夢想家》透過古今交錯進行跨世代的對話,以革命先烈的理想呼應現代年輕人的夢想。
在賴聲川的筆下,這齣音樂劇以戲中戲的手法進行。幕啟之時,演員划著一艘船在水池中現身。一群愛好跳舞的年輕舞者,為爭取參加建國百年的演出正努力排練,舞團團長王飛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曾祖父母居然曾參與革命,但因曾祖父只是一位在福州賣魚丸的小販,其作為自然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但其追求夢想的精神繼續傳承至今。
南方朔觀點-亂燒錢沒藝術 文化大承包商可休矣 2011-11-08 中時
近年來,台灣出現了一個夭壽(妖獸)的文化概念,那就是「文化創業產業」。這個不清不楚的概念,對喜歡搞做秀、進行壯觀或表演宣傳的政治人物乃是一大啟發,於是各種壯觀、奢華有如現代版大型雜技表演的文宣活動遂告不斷,一些新型態的文化表演承包商遂靠著政治關係而崛起。一個表演燒掉兩個億,開次會就每人發兩萬元。現在已不是「台灣錢淹腳目」,而是台灣錢已多得淹到某些承包商的腦袋了。
如此不把納稅人錢當錢花的大手筆,真的讓台灣更有文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文化藝術活動必須是人文啟蒙價值的體現,而台灣只談一個表演的鋼絲掛多高,空中噴水及煙火如何,舞台搭得如何壯觀等,這種表演已和早年的雜技團並無兩樣。如果我厚起臉皮也去承包,我一定出動直昇機拉起一千公尺鋼絲,在空中搞出個立體大舞台,加上聲光化電和千人自天而降跳蹌滾,這是百年所僅見,就這一招就足可要價十個億,台灣更可透過宣傳而揚名國際。問題是搞文化藝術為名的表演,錢可以這樣胡天胡地的亂燒嗎?這樣的燒錢對得起台灣的老百姓嗎?
世界上可沒有一個國家是這樣搞文化宣傳表演的,唯一的例外乃是中國大陸。大陸過去蹉跎了幾十年,它的國家缺乏了新的國家神話,也缺乏新的節慶傳統,在這個百廢待舉的時刻,它現在大國崛起,人民幣多到用不完,於是燒錢搞文化表演活動遂應運而生。別國辦奧運就是個運動會,但中國的奧運卻負有國家表演,宣揚大國崛起和盛世到來的責任。由於它的表演活動具有這些責任,於是像張藝謀這種具有「表演活動總管」身分的文化承包商遂告出現。一場奧運開幕式的表演,被搞成超級雜技團及燒錢不計其數的舞台科技秀。打著「表演活動總管」的身分,張藝謀又到大陸每個名勝地區搞甚麼「西湖印象」、「武夷山印象」這種千篇一律的表演秀,它是一種燒錢堆出來的科技和人海雜技表演,壯觀有餘,就是少了藝術。如果這代表盛世,所謂的盛世也不過爾爾。這種燒錢的表演活動可以燒出超豪華歌劇,可以燒出佈景道具皆金光閃閃的電影,但除了金錢味之外,它卻沒有了藝術味!
大陸的那種文化承包商亂燒大陸錢,燒出一些爛表演和爛電影。有次習近平被記者訪問,他就說「我看不懂《滿城盡帶黃金甲》,反而是像《溫馨接送情》這種低成本電影讓我感動。」但搞文化表演活動的人,搞了一輩子苦哈哈,他們衷心都羨慕張藝謀們那種成為文化承包商的燒錢特權。於是在兩岸互動,相互學習的過程,台灣遂出現了「台灣的張藝謀們」那個正版的張藝謀,動輒可燒幾億或幾十億人民幣,小號的台灣分身也如法炮製,但才燒到台幣兩億多,那種官藝勾結,浪費人民納稅錢的非法本質即已遮蓋不住。由大小張藝謀們不同的命運,顯示出台灣在抵擋腐敗上,畢竟還是比大陸好了太多。
藝文人也是人,也愛錢,這不是罪,但愛錢就請規規矩矩去賺,絕對不能以黑箱方式從政府那裡去刮取納稅人的錢。今天的台灣,表演界有所謂的「四大金剛」,他們是台灣的張藝謀們,官方的宣傳表演錢都是他們在包辦,藝文人變成了官藝勾結的文化承包商,這是藝術的墮落。而政府也要自我反省,政府必須以政績去爭取民心,用金錢去籠絡一些文化承包商,燒愈多錢搞宣傳性的表演,必然愈會燒掉人民的信心。政府的錢都是納稅人的辛苦錢,誰都沒有資格去浪費,藝文人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談人文價值嗎?官商勾結、私相授受、浪費公帑,可不在人文價值內,一個節目燒掉兩億多,他們那種雜技秀式的表演,其實根本沒這個價值。為了宣傳表演這樣亂花錢,還不如在老農津貼、學童的牛奶補助及弱勢的原住民身上多做一點照顧。台灣的那些大尾的文化承包商可以休矣!
留言:
政府文建經費是立法院同意專款專用,不能拿去當教育社福經費。盛治仁已將承辦廠商請款支出憑證送交檢調查核有無違造文書及單價不合理!還須為文亂批?文建會不懂見人見智+文人相輕之藝術。
藝術是很抽象、艱深的,不是你這個老南人所能瞭解的!
另參本館:《張藝謀神話的終結》 誰的國慶?北京奧運 反北京奧運 臺灣奧運症瘊群 高雄世運症瘊群 中共為何反維權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身體與行為藝術》 真有哈臺族?別再比較兩岸了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賴聲川談「夢想家」 讓觀眾公評【聯合報2011.11.03
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引起質疑,該劇創意總監賴聲川昨天打破多日沉默,首次發表公開信。他在信中強調自己「相信台灣自由創作的空氣」,才決定接下晚會重任;該劇結果如何,「留給兩百萬位電視機前面及現場觀看的朋友評論」。
誰的夢想家? 藝文界批判國慶歌舞劇2011-10-17 台灣醒報
建國百年搖滾劇《夢想家》,最近被表演藝術評論家鴻鴻、林采韻批評的體無完膚。《夢想家》原是為建國百年慶生,重新詮釋辛亥革命歷史,但台大戲劇系教授紀蔚然,今天投書報端感慨的表示,不管從秀場、政治宣傳或藝術角度來看,耗資2億的《夢想家》都慘不忍睹。
導演鴻鴻在表演藝術評論台撰文表示:以兩個時代對夢想的追求為主軸,對「建國百年」的歷史難脫避重就輕之嫌。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建國革命在中國、而百年國慶卻在台灣?不去面對這個問題,也就無法避免「台灣」在劇中完全失焦的結果。《夢想家》當中對革命、藝術、乃至夢想的詮釋,都不只是簡化、而是膚淺與偏差,他嘆說:「我以為這已不僅是藝術的問題了。」
《夢想家》的三點可取之處
第一,它的創新性。以往的國慶晚會是什麼模樣,相信我們都看夠了;歌星輪番上陣唱幾首應景的歌,然後「普天同慶、四海聯歡」一番,形式上很像中國大陸的央視春晚但又遠不及人家精彩。
第二,它的劇場性。我們都知道劇場是小眾的,而劇場工作者的努力與成果亦不易被外界看見,但這回,政府等於搭了一個使表演藝術家得以施展身手的舞台,同時透過電視轉播,讓一般民眾得以看見來自於戲劇、音樂、舞蹈等各界的合作與成績。成績的好或壞,是仁智互見的,但至少它是一次面對群眾的好機會。我和賴聲川既沒有交情更沒有恩情,也不是表坊的粉絲,只想為他近來的飽受譏評說幾句公道話。大家不妨想一想,以賴聲川和表坊的名氣,他需要藉國慶晚會來拉抬自我、替表坊造勢嗎?以賴聲川的財力,他需要為了一百二十萬的人事費便下海接這個吃力不討好的case嗎?
第三,它的年輕化。回想一下,《夢想家》裡有多少演員你能叫得出名字?它沒有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相反地,它的每一張臉都很年輕。對賴聲川而言,如果真的要去請那些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會很困難嗎?不,一點也不困難。
http://blog.roodo.com/warmup/archives/17786111.html
抹黑「夢想家」花博的翻版 四問蔡英文【聯合報2011.11.10
對國慶晚會夢想家的質疑,過去的說明在選舉操作下無法讓事實浮現。去年,看過同樣的人對花博的指控。本周,自己體會什麼叫作抄家滅族式的鬥爭。例如「賴聲川三千九百萬創意標,拿來做四首歌」,就是近期民進黨記者會的基調。此創意設計標實報實銷,實際花費約兩千八百萬,內含音樂及影像設計和製作費共約六百萬,其餘兩千兩百萬是所有導演及設計團隊約八十人的費用(如舞蹈、燈光、舞台、道具、攝影等),以及行政、交通、住宿的支出。其中賴聲川的總導演費用,為一百二十萬。
藝文界及觀眾對該劇的評價,藝術家和文建會要虛心聆聽檢討。但一個演出好不好看,跟有沒有必要辦、過程有沒有浪費或貪瀆,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藝文界長期資源不足,文建會也一直積極爭取。今年支援補助表演藝術經費是五點八億,比四年前二點一億成長兩倍多,還是遠不敷實際需求。因此我們完全尊重也接受藝文界對個案花費過多的不滿。建百數百個活動中,去年底跨年慶典和今年國慶晚會是最大型的兩場戶外演出,跟室內藝文表演的規模經費無法相比。
但國家在政策上是否應該辦理大型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效益如何?則是另外一個嚴肅課題。近年來的高雄世運(約一百卅億、十一天)、台北聽奧(約五十六億、十一天)、花博(約一百四十億、六個月),以及建國百年(約十八億、一年)等大型活動,其內容及行銷轉播等經費,都可加以比較。國家辦理大型活動呈現整體軟實力,也讓參與者累積寶貴經驗。但對個別體育或藝文人來說,這些天價經費確實能夠幫助許多計劃。
在司法的部分,民進黨迄今對夢想家所有圖利、貪瀆等指控,都已被事實駁斥,但基於選舉考量,其發言人群還是繼續抹黑。簡單地說,花博和台灣燈會都與我無關;將標案拆成十三個是為了不讓一個統包商指定合作廠商,而要透過公開程序分別招標產生,這是為更嚴格的監督,而不是規避;招標底價和決標價格相同是因為廠商議價時願以底價承作,並非巧合或弊案;十一個國慶晚會的設備得標廠商中,有八個不是聽奧的得標廠商。這些廠商我都不認識,也皆非表坊前員工,標案金額最高的舞台廠商也已發表公開信痛斥烏龍爆料。這些清楚且易查證的事實,在一連串的抹黑中被掩蓋。這也是為何文建會在第一時間就自行移送檢調,相信終能讓事實浮現。
蔡英文主席日前表示,她嘗試改變台灣選舉文化,不一定要恩怨情仇、也不用每天指著對方罵。這些話真是說到大家的心坎,但是對照其發言人群在國慶晚會一案中的扭曲抹黑手法,有幾個問題想就教於蔡主席。
第一、您能否請貴黨發言人至少清查整理上述的不實指控加以說明澄清,以行動真正建立新的選舉文化?
第二、賴聲川的一百二十萬費用,您認為是否過高?如果司法證實有弊,貴黨揭弊有功。如果調查結果證實是抹黑,您建議要如何回復由貴黨發言人所詆毀的相關人士名譽?
第三、您在政策上支不支持藝文採購規範鬆綁,還是要比照工程採購?
第四、您是否要宣示未來只要普遍性補助無法滿足需求,就不爭取或辦理大型活動?
只有補助一招?【聯合報 吳仁麟 2011.11.09
以「缺席」為名,艾未未的作品在台北展出,他自己也「缺席」未能來台。這次個展就像他的另一件創作,以當今時空為畫布,描繪出藝術家的憤怒與無奈。
與此同時,被視為「中國當代最貴的畫家」的張曉剛的作品也在台北展出。張曉剛作品在國際市場屢創新高,今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一張圖拍出了七千九百零六萬港幣的天價。在國際藝術市場,他已被視為大師級的藝術家。
這次在台展出的張曉剛作品,並非在藝術市場流通的知名畫作,而是他廿多歲的早年畫作。這些作品從未在市場上流通,也沒人能估量到底有多少身價。原來,這批畫作的持有人,是在大陸西南地區經營廿多年的台商。
艾未未及張曉剛等中國藝術家作品來台展出,其實也映照了台灣文創產業的困局。我們的文創產業長期靠政府的補助才得以苟延殘喘,長年以往反而只培養出一批討好官方體制的文創人。這些人民血汗錢養出來的「藝術創作」,恐怕連本地的消費者都不買帳,更遑論國際競爭力。
過去我們總是很阿Q地自我安慰說,台灣的「軟實力」遠優於中國。但透過國際市場的加持,中國的文化創意已慢慢成為台灣市場的強勢商品,不管在高端的藝術市場,或是大眾影視市場,台灣的文創產業顯然已經越來越失去了優勢。
而我們的文建會卻仍然只有一招:「補助」。
艾未未狠批奧運會和張藝謀 2008-9-21 加拿大新聞商業網
藝術家艾未未拒絕出席開幕式,拒絕出現在他參與設計的“鳥巢”之中,並以與奧運會有關聯而感到恥辱。
對北京奧運會,他說:“這次的奧運會是最政治化的奧運會。一個極權國家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但是唯獨不能激起全民的真正的歡樂。”
對于張藝謀,他說:“他就是一個投機者,一個完全沒有靈魂的人。完全不懂得什麽叫是非,什麽叫最基本的藝術職業工作者對藝術的尊重,和對人的基本品質、倫理道德的尊重。他崇尚權力,做著一些令人作嘔的事情。”
對于開幕式,他說:“這是一個經典的僞傳統文化廢品回收站;一個褻瀆自由精神、虛情假意的視覺垃圾場;趣味低級的資訊污染;帝王意識借屍還魂的雜耍;終極版的集權文化的樣板;精神淪陷的百科全書。”
http://newnews.ca/?action-viewnews-itemid-9314
不要抹黑林懷民【聯合報黑白集 2010.10.25
邱議瑩說,那場晚會(她咬定是花博晚會)請來爆破藝術家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是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然而,邱議瑩若知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即必然會在同一名單上得知林懷民是總顧問;她質疑蔡國強,其實就是抹黑林懷民。林懷民豈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才邀他共襄盛舉?
高雄世運的朱宗慶,臺北聽奧的賴聲川,及百年跨年晚會的林懷民,由這些本土大師主持國家盛典,一方面是他們為社會效力,一方面是國家提供他們歷練的舞臺,另一方面亦因他們的人格形象均佳,可獲社會信任。但是,即使是林懷民,現在一樣也被民進黨拖進政治糞坑裡,這是何等驚悚恐怖的場面?
賴聲川義務主持聽奧晚會,卻被抹黑成獲得暴利,花博以五百元標出保活六個月的五盆空心菜被抹黑成貪汙,蔡國強如此國際名家只因是「總統女兒的老闆」就被抹黑,綠建築大師張清華的花博新生三館也慘遭汙名化,現在民進黨難道連林懷民也不肯放過?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參觀人數的迷思2010-08-28 中時短評
重量級藝術家陳界仁炮轟台北市立美術館「徹底票房化、商業化」、「失去美術館應有的功能」,話說得很重,也說出了很多美術界人士的心聲。擁有豐沛資源的北美館,應該在提升台灣文化自信上做出更多努力,不能再沈溺於媚俗的國際展覽與參觀人數了。
北美館近年汲汲於舉辦皮克斯、蔡國強等國際性展覽,的確帶來了非常可觀的參觀人潮。表面上看起來,能夠有這麼多民眾走進美術館、培養藝術氣息,應該是件好事,北美館應該獲得很多掌聲才對。但是,北美館的策展方向卻招致兩極評價。去年獲得國家文藝獎桂冠的陳界仁,這次利用在北美館展出的機會宣布「告別北美館」,就是來自圈內人批評聲浪的最強烈表現。
陳界仁痛心提問:「廿多年來,北美館培養出哪幾位可以端上國際檯面的策展人?建立多少台灣藝術家的資料庫和深度研究?」他更不客氣指出:「『皮克斯』即使在鐵皮屋展出,也會有四十萬的參觀人潮。美術館不能一味媚俗,需要耐心與長時間溝通」。
北美館對於「國際文化加盟店」的抨擊一定感到委屈,但陳界仁念茲在茲的「從在地經驗生產出在地的知識與論述」,確實是北美館近年被認為不足之處。
這種質疑或許刺耳,但何妨再深思檢討一下,別再被參觀人數沖昏頭了 。
留言和迴響
陳界仁應深思在地藝術何以不受在地人歡迎?自己作品差,還怪別人不捧場!。(楨:凡夫看不懂也不愛看的後現代錄影裝置藝術啦!另參本館:《 《當藝術遇上經濟》)
台灣的悲哀-台灣人自己沒本錢,卻要強出頭.原來是一群惡霸,打著台灣名號,欺騙壓榨台灣百姓.
陳界仁算得上是重量級藝術家?太抬舉他了吧!有本事就跳上國際舞台參展啊?如果陳某的東西上的了抬面,能吸引觀眾,早就被搶著參展了,真是酸葡萄心裡。而沒水準的更是寫短評的記者。(楨:終時短評一貫的霉體毒手啦!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回應陳界仁北美館:吸引人潮 是培養藝文第一步2010-08-28 中時
陳界仁提出告別北美館的聲明,館方表示尊重。對於館方的反駁,陳界仁不表回應。
(楨:呆歹彎一群見不得人好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 馬文化政策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劇場筆記》 誰的國慶? 誰的跨年 2012大選
本館文化邏輯如下:
1.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部皆應廢!
2.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流氓,而應依藝術/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2011-11-19 中時
賴聲川目前人在大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寶島一村》,昨天下午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布下台的同時,賴聲川剛貼了文談到劇團瀋陽演出大受歡迎,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相對於他在台灣拿納稅人的錢,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盛會,讓當初尊重創作自由的政務官倉皇下台,卻滑溜溜地晾在一旁,宛如路人甲,著實讓人看傻了眼。
盛治仁如此情義相挺,賴聲川徹頭徹尾像忍者龜一般,僅委託劇團經理說自己「不碰預算、只管創作」,或發布一封形同打空拳的公開信,不針對外界疑慮加以說明,而是牽扯已逝作曲人陳志遠,末了還來上一句「台灣要加油!」
即使盛治仁最後落得被高層示意辭官,難堪至此,賴聲川還是不願出面說明,照例透過妻子發言,將爭議導向大選政治,試圖脫身。
留言:
「夢想家」2夜2億燒掉的豈止是盛治仁的官帽?藝文界被操弄成這樣的反應,損失的只有盛治仁?藝文活動本來就是要燒錢的,過去政府單位對這方面是比較小氣,老農津貼有選票而且區塊非常清楚,所以每逢選舉就成了要脅的籌碼,連排富都不必了!藝文界就不同啦,有明顯的區塊而且各懷鬼胎,人人都想多分一點,人人都妒嫉別人多分了一點,現在好啦!以後的文建會可好幹啦!管你是聖賢才智貧庸愚劣,通通一樣多,沒人再爭啦!藝文界?活該啊!
丁乃竺:選後說明 檢調資料解夢 2011-11-19 中國時報
丁乃竺表示,整個團隊承受很多壓力與誤解,賴聲川會選擇沈默,並非心虛,「因為現在台灣一碰到選舉期間講什麼都會被過度解讀或引發更多誤會。」加上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外界提出的輿論批評,「讓我們感覺沒有人願意溝通、傾聽我們,感覺說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我們也是背負很大的委屈與勇氣選擇沈默。相信在選後,等我們說明白,大家也能明白的。」
此外,對於賴聲川聲稱「不管預算」遭到議論一事,丁乃竺說:「請同情一位一直專心創作的藝術家吧,他不是不管,是真的不懂,所以劇團內部才需要分工啊。」
台灣藝文界(的廢物/流氓):李仁芳接文建會主委 是瞧不起這個專業2011-11-19台灣英文新聞(楨:自由報系!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對於代理主委李仁芳,不少藝文工作者都抱質疑態度,指李從企管學界出身,有著學者的「傲慢」,他是因應馬的競選政見文化創意產業而來文建會,但他對文化更不理解。張鐵志表示,主委繼任人選將是他們監督重點。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李仁芳是非文化出身,這種任命思維根本就是瞧不起這個專業,且「盛治仁下台未對其他訴求作說明,看不到馬團隊真正的反省。」
曾志朗救得了火?藝文界疑慮多 2011-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緊急指派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文建會主委,藝文界褒貶不一,普遍而言疑慮多於支持,除了曾志朗所學並非藝文專業,懷疑他對台灣藝文環境現況了解不多。
在眾多疑慮聲浪中,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對曾志朗的出任予以肯定,「曾志朗很好,他當過教育部長,歷練夠、能明白文化薪傳和教育養成的關係。
重振形象 藍3部曲轉守為攻 2011-11-19 中時
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之際,馬英九高舉著亮眼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挨打一個月的泥淖中掙扎站起。這是國民黨重擺陣式的第一步。以公布不分區名單做為起手式,國民黨先擦亮訴求清新改革的旗幟;緊接著的老農津貼大逆轉,以「打不贏就加入」的戰術,為國民黨止血。
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這波戰略的關鍵,則是以盛治仁請辭獲准為開場的「部隊重整」,搭配不分區名單進行內閣人事調整,並強化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形象,藉此重塑行政團隊,進入作戰狀態。
藝文界:開始檢討文化政策 2011-11-19 中國時報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推動,發起人包括鴻鴻、作家張鐵志、策展人徐文瑞、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等人。
在活動網頁上,有人雖然加入連署,但也表示並不全然贊同連署內容,因此也不斷出現新的意見訴求及進行辯論。
回應
現在是要限縮文化產業的補助是嗎? 奇怪,文化事業受補助,非文化圈的人認為文化補助浪費就算了,文化圈內人居然也在鬥爭被補助多的,沒想過藉此來整體提高文化補助的水平? 像極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我沒錢也要讓你沒錢,卻不是你有錢我也要跟著有錢?...
相關新聞
盛治仁下台 藝文界搶文化預算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
【連署宣言】
這些年來,政府的文化政策一貫偏重硬體建設,更越來越走向煙火式、節慶式的空洞活動,「瘋園區、飆節慶」以人潮表象替代文化紮根,缺乏國家長遠文化發展的認真思考。這表現在越來昂貴的煙火秀、美術館以參展人數作為主要標準。「建國百年活動」將這個邏輯發揮到淋漓盡致,《夢想家》更淪為只是一場超級昂貴的政治秀,缺乏深層的藝術價值。
再者,過去十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讓市場產值成為衡量藝術價值與公共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文化政策逐漸從創造力培植轉變為以人數和產值取向為主要目的。
我們對台灣文化政策提出九大要求:
1. 要求現任主委下台
2. 要求文化預算提升至4%
3. 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
4. 要求補助正常化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8. 要求暫停並全面檢討所有文化園區發包案/文創院的組織與功能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http://renewtwculture.blogspot.com/
楊照:避菁英、品味唯恐不及的選戰2011.11.19聯合報 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台灣的選舉,持續朝著更加「民粹」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清楚的事實。最能夠顯現這項事實的,弔詭地,正就在於今年選舉中很少見到「民粹」兩個字,很少聽到對於「民粹」的批評。
別迷信菁英,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不是壞事。不過選舉選到這樣迴避菁英唯恐不及,顯然也不是什麼健康的好事。
第二樁可惜的,是如此全面擁抱「民粹」,必然敗壞社會的基本文化品味,並且壓縮文化藝術精緻發展的空間。「夢想家」事件最根本的肇因,其實就在品味,主事者以為有大型活動,讓很多人可以參與熱鬧,就可以合理化兩億多的預算,背後是再「民粹」不過的邏輯,並且先入為主覺得只要在「民粹」邏輯上站得住腳,藝文界的菁英意見、品味批判就不足為恤。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賴劇叫好叫座雅俗共賞,反之者自己叫爽而已!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廖凰玎】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楨:那全球博物館館藏皆然了?另參本館:《著作權保護了誰》 《數位海盜的正義》 故宮真的變新宮)。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最近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其中所質疑以市場產值、人數等取向為主要目的文化政策。從以下事例可說明這樣的質疑,非空穴來風:一、將原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列為產業政策一環,要打造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二、漠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關於「擴大社教功能」規定。三、以立法方式,鼓勵、強調、施行「故宮複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二十一條公有文化創意資產出租、授權的規定,可說是把「公共所有」的國寶數位圖檔,拿來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侵蝕「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目的與「公共所有」範疇。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夢想家危機 文化發展轉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由於《夢想家》事件,藝文界終於發聲了。他們提出了九點要求,是多少年來少見的動作。盛主委在他們的壓力下辭職了。可見在大選的前夕,文化界雖為弱勢,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
我認真的讀了他們的九點要求,整體的感覺是正面的(楨:正面?那怎會困惑?漢太鄉愿了!)。有很多意見是文化界積壓多年的心聲,與現政府的政策無關。比如文建會對藝文的補助政策,各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式,過分重視一時的票房價值等等,都是自文建會成立以來,延續至今,繼續執行的政策。文化行政機關與其他政府單位一樣,常常因預算與人事的連續性,不加思索的承繼一些常態性作業。由於主事者沒有明確的施政理念,這些早就應該徹底檢討的工作,卻一直持續下去。文化界人士只是搖頭嘆息,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濟於事。
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也看到一些藝文界的困惑。他們提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受全民監督。這表示他們感覺政府施政,藝文界無法插手的煩惱。可是用什麼制度來監督政府呢?在民主國家,除了議會質詢與預算控制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英美都不主張政府干預文化的原因,美國至今不設立文化部。藝文界的困惑是,他們既希望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又不希望以政策主導分配。這種立場其實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如何實施,卻涉及很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同時他們也主張重視藝文的多元性,希望能均衡藝文預算的分配。這就是希望利用公權力來公平的分配預算,以免再次出現這次事件的現象。可是這種困難是政府可以解決的嗎?政府官員只會編列與消化預算,對於文化的價值判斷是不擅長的,藝文界未免期望太高了。
他們的宣言中,顯然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是又主張政府健全文化產業結構,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似乎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從文化經濟的角度看,藝文產品當然可以視為產業,但大家不要忘了,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就與文化的本意脫勾了。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政府重大推動項目之一的原因。政府辦理產業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對藝文發展除了補助之外,卻不知如何下手了!藝文界真的主張把藝術家視為「文化生產者」嗎?英國設立文化部,目的不在文化治理,是在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我建議藝文界不要把發展前途寄望於文化部。
使我略感不安的,是這份聲明顯然就是以藝文界的利益與觀點發言。藝文界當然有這種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他們也知道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公器,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藝文界以自己為本位,常常以為文化就是藝文,文化發展就是培植藝文人士。這當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任務,但如果認為政府的文化工作就是為藝文界整備環境,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為此,我非常同意在大選中三黨把文化政策說明白。即使沒有《夢想家》事件,即使文化界的意見對選情極少影響,三黨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整一下文化政策綱要。
沒有多久,文化界所期盼的文化部就要成立了。回頭看文建會幾十年來的工作,我們能對文化部期盼些什麼?如果政府的領導人覺得只要為文化人安排了理想的位置,提高了預算,就真盡了文化發展的任務,到時候恐怕文化界就更加感到失落了。
這確實是徹底檢討政府對文化所負任務的適當時機。這樣看,目前執政黨所面臨的《夢想家》危機,反而是值得歡迎的轉機。希望朝野共同掌握這個機會,把未來的文化發展定出明確的方向。
(作者為建築學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大團體嫌錢少 小團體哭末路?2010-10-08顧展蓉 (另參本館:《 表演場費也漲 《閒置空間‧新造化》 蚊子館再啟 馬文化政策
最近華山起藝活動中,舉辦2010年文化論壇,邀請了官方代表及學者來參加,探討文化現象。第一場主題為「新劇場‧新希望」探討劇場資源重整與創新通路方向。長久以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面臨演出場地缺乏的窘境,目前規劃興建中的新場館,依舊不足以解決表演藝術團隊各類演出所需;而文建會資金補助藝術團體的問題,也持續備受爭議。
官員、團體各執己見
當天文建會第三處處長許耿修說明了新建劇院的概況。許耿修指出,其實台灣已經有夠多的劇場、展演空間了,他的建議其實是希望刪減預算。太多的展演空間、閒置的文化中心都最後都養成蚊子館,這些空間都搞不定了,還要再興建?他也舉例,有個花了數十億建造的劇場,在不遠的幾公里處,又要再花大錢建一個類似的空間,他評估當地的概況,覺得根本沒有必要,但是政府還是決定撥款興建,他質疑,真的需要這麼多展演空間嗎?
此次論壇的主講人王孟超(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常務監事也是雲門舞集的技術顧問),根據這個觀點大肆批評,他認為,台灣的展演中心永遠都是不夠的!台灣多少的小劇團,始終排不到演出機會,所有的文化中心等都是要排檔期的,通常以篩選知名度高的劇團優先,小團體沒有曝光機會,該如何生存?
藝文團體的訴求?
像這樣的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展演中心該建還是不建?如台北市文化局有個方案叫「藝饗空間網」計畫,集結台北市政府各局處的現有閒置空間,提供藝文團體表演與進駐。當初的立意就是因為藝文團體在台北付不起高額租金,造成台北藝文人才流失,才有這樣的想法。如此的方案,不但不會讓現有的展演空間流落到養蚊子,也提供了藝文團體很好的展演機會,那除了台北之外呢?其他各縣市的文化局是否能也有類似方案?才不至於讓蚊子館一建再建。
其實當天出席論壇的成員,除了台上的演講者,多為劇團、從事表演藝術者,參加文化論壇,最主要還是希望近距離接觸文建會官員,向官方表達自己的訴求。小團體最大的訴求是什麼?當然除了有地方表演之外,就是希望得到資金的補助。當天就有劇團質疑到,文建會補助的分配是否有問題?只看票房嗎?要是只補助有票房的大團體,小團體如何能得到機會曝光?又怎麼會有壯大的一天?
問題何時能解決?
相關的問題永遠都爭論不休,說穿了政府怎麼做,都不會有人滿意。以文建會補助的重點團體雲門舞集來說,記者訪問到在雲門多年的企劃,他表示雲門的資金永遠都處於不夠的狀態,並不如大家以為的錢很多。不過他同時也承認,雲門舞集能得到政府的補助,一來因為知名度大,二是得獎多。這不就是小的表演藝術團體罵的最兇的點嗎?
但這能怪誰?如今政府補助團體要求效益,當然以大團體為首選,即使是願意推廣藝術的企業,以商人角度來看,必定支持對自己有利的,至少一定是有聽過的藝文團體,一來是可以引人注目,二來當有表演的時候,票房賣的好,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幫助,誰不想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來做?除非自己是真心喜愛藝術的大老闆,才有可能去發現優質小團體,但難免也有遺珠之憾。
小團體得不到資助,只能希望能多建展演空間,但是建了一堆又如何?公家機關在運用這些空間資源的時候,仍有許多法律侷限,例如要不要OT營運轉移出去?這樣的空間交由誰來管理,誰來負責?公家建再多的劇場都不可能專屬某個團體,小團體到最後還是要申請。
申請不到,一樣,又繼續吵著自己沒有經費、沒有補助,抗議政府不重視弱勢小團體,然後希望政府再多建表演空間……根本沒完沒了,永遠都在爭論一樣的問題!而接受到補助的大團體,永遠都覺得資金不夠,得了便宜還賣乖!這樣的問題難道政府從來都不知道?還是知道了始終無法解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8/290/cover.html?page=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