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了,怎麼辦?

涼辦,簡單,政府包養,女人就願多生!

等到空心菜下台涼拌,蔡辦也還騙。

父母包養子孫,女人就已不願生了,何況政府詐騙集團包養。

另參【圖博館】《揭開化之謎》《一個人的後》  人不生女孩生  生育自育)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每7個人就有1個是老人2018-04-10 聯合報 

 
內政部昨天表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於三月底突破百分之十四,亦即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台灣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如何維護高齡人口的生活品質與尊嚴,以及因應老化社會帶來的青壯年照顧及扶養負擔加重和少子化現象,將是政府持續努力的重要目標。
  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百分之七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百分之十四是「高齡社會」,若達百分之廿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內政部說,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在民國八十二年便超過百分之七,進入高齡化社會,而後受到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漸老邁的影響,台灣老年人口自民國一百年起加速成長,並於去年二月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老化指數達一○○點一八),直至今年三月,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百分之十四點○五,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內政部表示,從各縣市觀察,也可看出高齡縣市從民國一百年的三個增加至今年三月的十五個,顯示人口老化迅速,其中,嘉義縣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為百分之十八點六一,而六都中則以台北市最高為百分之十六點五八。
  預估八年後就轉為超高齡
而相較於亞洲各主要國家,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而與南韓相當,又依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由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的時間將只有八年,預估將比日本的十一年、美國的十四年、法國廿九年及英國五十一年更快,而跟韓國八年及新加坡七年等國預估時程相當,在二○一五至二○六○年間,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將從國家最低之列,變成高於美英法德義等西方國家的社會,反映我國老化速度的嚴重程度。
  內政部說已經準備好了
內政部說,為因應高齡社會所帶來的人口老化、退休潮、老人安養、勞動力減少與少子化等衝擊,行政院已於去年元旦開始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二.○」,希望建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
  而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也已於去年十一月實施,鬆綁外國專業人才來台規定。內政部也已制定「內政部因應人口結構老化衝擊之對策」,強化留才、攬才;建構安全居住環境,並針對新婚、懷孕及育有未成年子女者,可優先承租社會住宅或享有租金補貼等措施。
  回應 
詐騙集團民進黨的話不能信!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專家提出五大衝擊2018-04-10聯合報 
 
內政部宣布,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於3月底突破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人口學專家薛承泰認為,未來七年之內,台灣將面臨教育少子化、年金改革、長照、貧富不均與勞動力五大難題,衝擊台灣社會。
  薛承泰說,以台灣當前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14.05%,比起歐美平均18%、日本去年已達28%來說,比率並不高。但台灣正值45至65歲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占率高,他們將陸續成為老人,在未來20年至30年間,台灣的高齡化速度將比其他國家更快,高齡浪潮難以抵擋。
  在2025年之前,薛承泰推估,人口結構動盪將帶來五大衝擊,包含教育少子化、年金改革、長照、貧富不均與勞動力不足難題。他舉例,政府推動長照服務,參考他國執行經驗與成效之外,更需正視戰後嬰兒潮世代老化浪潮、平均餘命延長等,針對本國人口結構特殊性進行政策規畫與調整,按部就班執行才能永續。
  他指出,發揮戰後嬰兒潮世代家庭的剩餘價值,政府應提出誘因,鼓勵戰後嬰兒潮世代照顧父母能「減稅」,同時能從中領悟老化可能面臨的困難,學會預防機制;政府也應提供無障礙設施改造及指導照顧技能服務,讓戰後嬰兒潮世代提升自我照顧及保健的能力,減少日後需要長照需求。
 
 
另附【新圖博館】實然觀:生
  人類各大文明會不約而同地走上「兩性共組家庭」,是演化論的實然之相「物競天(人)擇、適者(而非強者)生存」,而非女性/性別主義所言後天的「父權社會」使然。35億年前生命出現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是「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兩性生殖」增加了後代基因多樣性以適生存(多樣性是以前述「機率性」來演化、如此才能「物競天(人)擇、適者(而非強者)生存」,比如35億年前少數耐氧的細菌[相對於多數不需氧者當時可能是弱者]便活過藻菌光合作用的「氧毒氣」而大量繁衍出現今吸氧吐二氧化碳的動物與吸二氧化碳吐氧的植物之共生,同理、人類的男女有別/智力情商/…等之常態分配亦然、故有少數的同性/雙性/物性戀者也自然、只不過對多數者而言是異於常態之變態),人類的男女有別也是適者生存之「天擇」(男在外狩獵故演化出骨肉較壯、左腦空間感較強的理性[故理性的「陽剛壯美」/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男牧女乳等之刻板印象是常見而非偏見,要克服偏見得先承認人天生就有偏見、並不斷提醒自己要避免偏見],女在內采集育兒故演化出膚脂較厚、右腦交流感較強的感性[故感性的「陰柔秀美」亦然、既是常態分配當然存在少數的「陽剛壯美」女/「陰柔秀美」男或社會,女采集故較狩獵男之專挑目標、好逛街上網順便為親人散尋狂買,賣家便利用此女性弱點設計行銷策略、好讓女性迷失預定的採買單,但理性男多為己購且單價高於女、故男女購買之總價相當,只是感性女易因情緒尤其躁鬱症之躁時變購物狂,再加女失心瘋殺男可減或免刑、女購物狂也可退款,女性更不易控制購買欲和家中收集欲、不論有用或沒用、即使爆滿也不願丟]),順此男女有別「天擇」、「人擇」出「兩性共組家庭」的家庭結構是所有社會的穩定基石。當然憑著性別主義政治正確(故「多元家庭方案」其實是一元:目的在摧毀多數人之「兩性共組家庭」、不然另立法保障「非兩性家庭」即可、何必非要修掉「兩性共組家庭」之條文),最終也可能「人擇」出「非兩性家庭結構」(再加幾十上百萬年演化也可能「天擇」出、從柏拉圖以來幻想的「雌雄同體」人,或乾脆基改出),只是這要付出以下代價。
  傳統農業文明的家庭、幾乎承擔了所有的「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育樂」之功能,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分工、這些功能逐漸被社會和政府取代,取代的程度本依「共產/社會/資本主義」而減,但蘇聯共產瓦解後、在民粹要求下、連資本主義民主國家也包辦了所有功能(歐美的個人自由主義本來強調自負上述功能、但反被貼保守派、2017當選的川普[特朗普]政府便反映了自由主義大反撲),反倒是中共靠著中國傳統家族主義分擔了許多功能,二者差異反映在預算上是:中共能有更多經費用於發展經濟、而民主國家則消耗於各式福利,當然現今的中國也在民意下逐加福利、但傳統的分擔功能多少尚存。假如「非兩性共組家庭」成為趨勢,則將進一步瓦解傳統社會結構,巨增福利預算。
  為傳下基因、生物尤其動物要付出很大的「食色」成本、故演化出「食色性也」之快感、不然誰願付出,這些「天擇」在匱乏的農業社會成了盡可能「食色」之傳宗接代本能、但這些本能在「富裕」的工業社會卻成了大問題:肥胖造成的各種文明慢性病如高血糖/脂/壓(故白領男的過勞死因非爆肝也非藍領血汗工廠而是心血管疾病),相對於傳統社會的「男女授受不親」和「嚴守女貞放縱男色」、現代社會大量的「男女相親相愛」刺激之多和「嚴懲性騷放棄女貞」,「色不得也」更加重食欲、此即「減肥為何那麼難」之故。
  「天擇」不了,既然「只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了、自然現代人要很會生,實然相反、這也源自要付出很大的「生育」成本,為抵消成本「增產報國」、現代政府提供各種誘因(如育嬰托兒假/補貼,那麼多假期和補貼、女生產力不如男、憑啥同工同酬)、但為何沒「食色性也」快感之效呢?主因在現代社會「人擇」出的「三高女」(高教育/就業/生活品值)不願生了(如新加坡專為三高女的誘因無效),誘因只對中下層婦女有效(故英美窮婦胎數之多如古早靠母豬多生養家,問題是這種方式新生人口、不但無助於老年化少子化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反而加劇),故剩女的「生育成本太高故不願生」純屬違心之論、其實曠男的「婚戀成本太高故不願談」才是真心話。
  「天擇」不了, 現代女人怎忘了「卵子很稀貴生育成本又高」故女自然會慎擇男、「精子很多賤又不用男養」故男自然會到處留種、之生物本能,而濫情濫生呢? 人性弱點之故:「天擇」出的俊男美女外貌反映良種基因、在失去了原始/農業社會「知面也知人知心」的機制後(如素樸的媒人和門當戶對),現代男女多成了「外貿協會」的「顏值人」(故美容整形流行),「不知人不知心」又如何?爽了再說,反正孽種有政府負責(故法國高生育率[2.1%]多靠過半的非婚生子女),其代價是傳統家族結構逐漸瓦解造成各種社會問題、福利預算大增造成民主國家福利病,假如「非兩性共組家庭」成為趨勢、則將進一步惡化、這不是應該理想所能美化合理化掉的。
 
另附【新圖博館】實然觀:老
  現代的老年問題大多可從演化來解釋,依前述「經濟性原則」所言:從四肢爬行演化到二肢立行、不會為人特別改造脊柱和關節、畢竟當時人活不過三四十年、原有結構夠用了,只是當時適用的天擇、在人擇的老年化後不適用了,類似很多。比如古代女人壽命約同停經期、畢竟月經成本很高,女人骨盆腔產道口較小較不易生、尤其工業社會從小勞動少、故盛行剖腹產無痛分娩、骨本少停經後易骨質疏鬆(好比食物精緻造成盲腸多餘易發炎、智齒不易長出要拔除),女人為生育、比男人早熟晚死、故「人擇」出「男大女小配」造成「老少配」正常「姊弟戀」反常。又比如人腦雖有1000億(一說萬億)個細胞,但腦只占人體的2%、卻要耗20%以上能量,故自幼沒用的腦細胞以約每日百萬計自了(難怪長大後記不起小時不重要之事和母語等終生不忘),那知人多活了一倍、再加元病毒(變性蛋白)/癌細胞/器官老化等因死得早來不及演化掉的基因,造成了失智症/癌症/器官衰竭。
  還有為傳下基因、生物尤其動物要付出很大的「食色」成本、故演化出「食色性也」之快感、不然誰願付出,這些「天擇」在匱乏的農業社會成了盡可能「食色」之傳宗接代本能、但這些本能在「富裕」的工業社會卻成了大問題:肥胖造成的各種文明慢性病如高血糖/脂/壓、所形成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再加現代醫藥使人長壽(所謂的長壽鄉多在出生記錄不明的偏僻之地、依「古代女人壽命約同停經期」的演化實相來看、再怎麼無致命疾病會養生、也很難在一地同時有那麼高比率的人瑞)且不易死於「外患」(如病菌/外傷),但人總要死、那只能死於「內憂」(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器官老化衰竭而亡、更多的是被自己的「叛徒」癌細胞/元病毒[正常細胞分裂一段時間後會自我了結而癌細胞則不想死]所殺)甚至「內鬥」(如免疫系統在少了外患、尤其現代生活環境擾亂了免疫細胞的敵我視別能力、而攻擊自己的器官),而這些多是需消耗大量健(醫)保/長照費用、甚至是「生不如死」之病。
  以上帶來四個反思:1.透過現代醫藥無止境地延長人的壽命,雖滿足了醫生救人一命之志和人的求生本能,但在「生不如死」時代、可能是白色巨塔賺錢的無效醫療、只消耗更多的健保長照費用。2.面對「生不如死」之病,是否要有積極性求死本能的「安樂死」、畢竟單靠消極性的安寧照護等已無力解決。3.面對老年化、如何強制大量勞工必保退休金(老年年金),不然(兩岸的)勞工多與資方共犯、不交錢而要求政府負擔,問題是又不願像北歐多納稅、稅高了又沒生產力競爭力。4.如何強化中國家族主義的養老作用、而避免日本集團主義下的老人孤獨死,日本古代不孝子還得背老人上山等死(如電影《楢山節考》)、如今政府不知「孤獨死」子女便能續領老年年金, 日本人對自己老人的死亡都如此冷漠無情了、遑論不讓座老弱婦孺。
 
 
 
arrow
arrow

    阿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